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康健

作品数:150 被引量:58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9篇手术
  • 55篇癫痫
  • 54篇外科
  • 32篇外科治疗
  • 24篇颞叶
  • 24篇外科手术
  • 21篇手术治疗
  • 19篇颞叶癫痫
  • 19篇显微外科
  • 17篇切除
  • 17篇肿瘤
  • 16篇细胞
  • 16篇颅内
  • 16篇磁共振
  • 14篇血管
  • 13篇成像
  • 12篇入路
  • 12篇细胞瘤
  • 12篇显微外科治疗
  • 12篇脑电

机构

  • 138篇南京军区南京...
  • 7篇南京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肿瘤医...
  • 2篇皖南医学院弋...
  • 2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肿瘤防...
  • 1篇宁国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市江宁医...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150篇孙康健
  • 79篇王汉东
  • 65篇谭启富
  • 58篇潘云曦
  • 58篇杭春华
  • 51篇史继新
  • 50篇樊友武
  • 44篇孙克华
  • 36篇成惠林
  • 31篇田蕾
  • 25篇华长春
  • 22篇李杰
  • 19篇谢韡
  • 17篇印红霞
  • 17篇乔梁
  • 13篇张志强
  • 13篇潘灏
  • 12篇卢光明
  • 12篇马驰原
  • 12篇刘翔宇

传媒

  • 33篇医学研究生学...
  • 15篇江苏医药
  • 13篇中华神经外科...
  • 1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0篇功能性和立体...
  • 7篇临床神经外科...
  • 6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4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 14篇2001
  • 9篇2000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6例颞叶癫痫手术治疗的结果被引量:2
1996年
报告1980年10月至1995年4月间对76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8例,获得满意结果占38.2%,显著改善39.6%,良好占10.2%,效差和无改善占12%。讨论中指出对药物难治的颞叶癫痫值得选择外科治疗,并可得到满意的预期结果。即使有了神经放射的阳性发现也要具备与脑电图的结果相一致性才能断定致痫灶的精确部位。
谭启富孙克华孙康健
关键词:难治性颞叶癫痫手术治疗难治致痫灶阳性一致性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 ,以提高其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11例经手术证实、并经电镜、免疫组化等病理学确诊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肿瘤均起源于侧脑室内。均采用显微手术分小块切除肿瘤 ,全切除 8例 ,大部分切除 3例 ,无手术死亡。 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较好 ,放疗、X 刀或γ
华长春王汉东史继新孙克华杭春华潘云曦谢韡孙康健成惠林樊友武李杰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治疗
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c—fos、fas表达研究
2001年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cfos、fas的表达情况的观察,分析发作间期c-fos、fas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致痫灶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在痫性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均行前颞叶切除术,包括杏仁核及大部分海马.同时我们选取同一时期行手术治疗而没有癫痫症状的颞叶动静脉畸形患者5例为对照组.分别取颞叶、杏仁核、海马组织进行c-fos、fa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表达情况.结果:(1)c-fos阳性细胞百分率在实验组为71.3%±7.5%,对照组为4.1%±2.6%,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fas阳性细胞百分率在实验组为61.4%±12.9%,对照组为2.0%±1.9%,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c-fos表达与癫痫发作的病程、频率及预后无关.结论:(1)发作间期存在c-fos的区域性持续性表达,为以后进一步研究c-fos在痫性形成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2)c-fos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并可能在痫性形成中发挥作用.(3)fas表达区域与c-fos一致,可能是后者诱导所致;二者都在致痫灶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了作用.(4)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c-fos表达检测,将可能对判断致痫灶切除准确与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胡志刚谭启富吴波孙康健张新华印红霞
关键词:颞叶癫痫FAS发作间期
皮质和头皮脑电监测研究前循环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的安全时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在皮质脑电和头皮脑电监测下,研究前循环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58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行术中头皮脑电和皮质脑电双相监测,对术中有无临时阻断、阻断时间、术中脑电变化及术后有无阻断动脉相关缺血事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8例(19支血管)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出现明显变化。皮质脑电重度变化在各主要血管阻断后均有出现。皮质脑电提示严重皮质缺血时,在10min内恢复脑血流者术后均未出现阻断载瘤动脉相关的缺血性并发症。结论在皮质脑电出现重度变化时,10min是最长的阻断安全时限。就个体而言,各主要血管对于临时阻断的耐受时限无区别。
宋志俊史继新孙康健田蕾潘颢杭春华谢韡樊友武潘云曦马驰原李杰李劲松成惠林王汉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电描记术临时阻断手术中
蛛网膜囊肿伴癫痫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AC)与癫痫的关系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AC伴癫痫23例,其中额叶4例,顶叶4例,颞叶13例,枕叶2例;囊肿直径在3cm以下5例,3~6cm 15例,6cm以上3例;采用AC+致痫灶切除21例,AC腹腔分流术1例,胼胝体切开术1例。结果:23例病人中,完全不发作有5例,显著改善有11例,无变化7例。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AC)可引起癫痫,采用AC+致痫灶切除效果较为理想。
孙康健谭启富孙克华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癫痫外科治疗AC脑电图
Sturge-Weber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潘灏孙康健田蕾史继新王汉东谭启富
关键词:STURGE-WEBER综合征外科治疗
顽固性癫痫行前颞叶切除术的并发症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报告顽固性颞叶癫痫行前颞叶切除的并发症,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伴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轻偏瘫等情况,采取抗炎、抗脑水肿、抗凝治疗及清除血肿等治疗。结果首例病人卡马西平治疗随访1年,癫痫发作消失;第2例随访7年,癫痫发作消失;第3例癫痫消失,但残留轻偏瘫,后渐恢复,遗留左手指屈伸力差。结论血肿和感染是术后最频发的并发症,偏瘫(操作性偏瘫)是最严重的神经并发症,手术时损伤脉络膜前动脉是最可能导致偏瘫的原因。
谭启富刘翔宇孙康健王娟
关键词:癫痫颞叶手术并发症
大鼠癫癎持续状态中海马神经元bcl-2、bax、p53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采用贝美格腹腔注射制作大鼠急性癫持续状态 ( SE)模型 ,观察海马神经元中 bcl- 2、bax、p5 3的表达。 方法 :通过将 SD大鼠脑海马切片行 bcl- 2、bax、p5 3的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肿瘤相关基因在大鼠 SE模型海马中的作用。 结果 :bcl- 2在正常大鼠海马中不表达 ,发作高峰期在 CA 3区有弱表达 ;bax在正常大鼠海马中弱表达 ,在发作高峰期 CA3区强表达 ;p5 3(突变型 )在正常大鼠海马及 SE模型中均不表达。 结论 :急性癫持续状态可造成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其部位主要位于 CA 3、CA1区 ,而且肿瘤相关基因 bcl- 2、bax在 SE过程中发挥作用 ,而p5 3(突变型 )
孙康健谭启富吴波孙克华印红霞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海马BCL-2BAXP53
鞍膈脑膜瘤的分类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鞍膈脑膜瘤(DSM)的命名和分类,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CT扫描提示鞍结节脑膜瘤并向后发展者及垂体瘤病人,用MRI复查筛选共发现16例DSM,其中7例为A型(鞍膈上垂体柄前),4例为B型(鞍膈上垂体柄后),2例为C型(鞍膈下蝶鞍内),3例为混合型(累及鞍膈上下和垂体柄前后)。结果 16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功能障碍。结论 MRI是诊断DSM的最好方法,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对于混合性DSM,分离垂体柄和血管更为困难,也难以完全切除。我们建议应把这类肿瘤列为D型或混合型。
孙克华谭启富邬祖良杭春华孙康健华长春刘华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手术入路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荧光实时监测贝伐单抗治疗胶质母细胞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Avastin)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移植瘤瘤体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缺陷的RAG-KO小鼠,接种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胶质母细胞瘤U373-luc细胞7 d后将合格的载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PBS),低剂量贝伐单抗组,常规剂量贝伐单抗组,高剂量贝伐单抗组。每隔3 d记录各组小鼠重量,荧光成像系统每周2次测量颅内肿瘤体积随贝伐单抗治疗进程的改变。给药3周后,处死小鼠取材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小鼠处死前一天抽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体和血浆内VEGF水平显著下降,常规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前两周肿瘤体积明显减少,血管密度减低,但3周起肿瘤体积反弹。常规剂量与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贝伐单抗对人胶质母细胞移植瘤瘤体和血管生成早期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血管密度,但随着治疗的延长,肿瘤生长反弹。接受高剂量和常规剂量贝伐单抗注射的载瘤小鼠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刘翔宇孙康健王汉东王娟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贝伐单抗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