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晚霞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株高
  • 1篇粳稻
  • 1篇基因
  • 1篇QTL分析

机构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江建华
  • 1篇党小景
  • 1篇刘晓丽
  • 1篇卢超
  • 1篇洪德林
  • 1篇张晚霞
  • 1篇刘强明

传媒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多环境下粳稻株高动态QTL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阐明粳稻株高动态发育遗传基础,在南京和泗洪3个环境下种植粳稻品种秀水79和C堡及其杂交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家系,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对3个环境下不同时期株高变异的各效应值进行估计,进而利用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的方法对控制株高性状的静态位点和动态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个环境中RIL群体各期株高均呈正态分布并出现双向超亲分离。株高受环境的影响随发育进程而不断减小。成熟期检测到5个QTL,其中qPH8.3仅在该时期检测到。采用非条件定位的方法共检测到15个非条件加性QTL。不同时期检测到的同一加性位点,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同一亲本,加性效应的大小随着发育进程而增大。条件定位的方法共检测到16个条件加性QTL和16个互作位点对,6个加性QTL在不同的两个时间段检测到,其余位点(位点对)均在单个时期检测到。从播种至移栽后42d、移栽后56d至70d以及移栽后98d至112d这3个时间段,株高性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移栽后42d至56d以及移栽后70d至84d这两个时间段受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控制;而移栽后84d至98d则以上位性遗传效应为主。G×E互作遗传效应在整个调查时期均很小。多环境条件下两种定位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基础。
江建华张晚霞刘晓丽刘强明卢超党小景赵其兵洪德林
关键词:株高数量性状基因座粳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