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立新

作品数:53 被引量:43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地震
  • 9篇地下水
  • 8篇灾害
  • 7篇地面沉降
  • 6篇地质
  • 5篇水库
  • 5篇流体
  • 4篇地下流体
  • 4篇诱发地震
  • 4篇水库诱发
  • 4篇水库诱发地震
  • 4篇水文地质
  • 4篇前兆
  • 4篇脆弱性
  • 3篇地震动
  • 3篇地震前
  • 3篇地震前兆
  • 3篇震前
  • 3篇设定地震
  • 3篇自然灾害

机构

  • 37篇南开大学
  • 17篇中国地震局
  • 4篇河海大学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天津市城市生...
  • 3篇国网智能电网...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国家电网有限...
  • 1篇国网浙江省电...

作者

  • 53篇易立新
  • 9篇王广才
  • 8篇车用太
  • 6篇刘五洲
  • 6篇邵传青
  • 5篇张芳
  • 5篇侯建伟
  • 4篇胡晓
  • 4篇郭家伟
  • 4篇李鹏
  • 4篇钟菊芳
  • 3篇刘香
  • 3篇吴胜兴
  • 3篇王洁
  • 3篇葛灵灵
  • 3篇鱼金子
  • 3篇李铁龙
  • 3篇王晓荣
  • 2篇王基华
  • 2篇周军学

传媒

  • 6篇中国安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地震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地下水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安全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灾害学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9篇2000
  • 2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化炭载纳米铁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有机氯化烃的研究
金朝晖李铁龙张环易立新张彦峰李海莹刘海水李胜业王薇王丹孙丽莉
采用微乳液法与液相还原法制备原子畴小于100nm 的纳米铁及负载型纳米铁合金复合颗粒,再利用表面修饰技术将该复合颗粒制成稳定的环保型乳化纳米材料;然后针对地下水中的典型有机氯化物三氯乙烯(TCE)进行修复试验研究,通过研...
关键词:
关键词:纳米铁地下水
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新认识及其意义
(1)上地壳流体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地壳上层中广泛发育有地下流体,它们多来自大气降水的渗入,由高山区经地理上循环向平原区流动,多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循环深度越大,泉水的温度越高,其中包含的深部物质的组分就越多。 90...
车用太鱼金子刘五洲王广才易立新
文献传递
地壳中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较全面介绍了近年国内外地壳地下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并将其系统化为地壳尺度上地下流体动力学系统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模型根据影响地下流体动力特性的主要因素和介质渗透特征,把地壳渗流场分为深度小于6km的浅部带、6~17km的过渡带和大于17km的深部带。数学处理上把驱动流体运动的各种地质作用归一化为“地质力”,以地下流体运动方程中的源汇项表示。分析了不同地质环境各种地质作用对地下流体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地壳中普遍存在的异常孔隙压力现象,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并认为周期性地震活动是形成异常高孔隙压力的主导因素。
易立新车用太王广才
关键词:地壳流体动力学模型孔隙压力地质作用地下流体
三峡井网的布设与观测井建设被引量:22
2002年
介绍了我国第 1个以监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前兆为目标的三峡井网布设与观测井建设的科学思路及其实施结果。由于水库蓄水引发一定震级的诱发地震时 ,会引起含水层应力应变状态及与其相关的孔隙压力变化 ,并导致观测井水位的异常变化 ,为此利用震级 (MS)、孕震断层长度(L)与应力应变场变化范围 (R)的关系确定了井数与井间距 ;井位的选择 ,主要依据了地下水动态为映震灵敏条件的科学认识 ,选择了断裂带及其应力易集中的端点、拐点与交点等特殊构造部位 ;井深与井孔结构的确定 ,遵循了在有限投资的前提下 ,尽可能揭露封闭性好的承压含水层 (带 )和尽可能减少地表水文气象因素干扰的原则。按照上述思想与原理 ,在坝区和库首区各布设了 4口井 ,井深为10 0~ 2 0 0m ,均揭露出封闭性较好的承压含水层 (带 )。初步观测结果表明 ,三峡井网的布设与观测井的建设较为成功 。
车用太鱼金子刘五洲易立新徐峰李介成孙天林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水库诱发地震井位孔隙压力
水库诱发地震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和诱震机理被引量:14
2000年
本文分析对比水库诱发地震的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地震序列的主导因素 ,两类水库诱发地震发震机制不同 ,“快速响应型”诱震机制为水库荷载作用 ,“滞后发生型”为孔隙压扩散作用。水库诱发地震预报的关键是查明库区水文地质条件。
易立新车用太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
全文增补中
地下水位中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地下水位观测值的影响因素包含降雨、气压、固体潮、地质构造作用等。为凸显地质构造作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需要滤除降雨、固体潮、气压等因素的影响量。本文首先分离地下水位受固体潮、气压作用的影响量;然后依据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变化的思路,利用基流分割方法对地下水位的两种变化进行分离,确定地下水位的降雨影响量;最后分析各分量异常与地震活动性关系,探查其中包含的地震前兆信息。本文的研究思路为地下水位观测值中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提供了一套可供尝试的系统技术方法。
赵栋易立新王广才张玺
关键词:地下水位固体潮气压降雨地震前兆
中国社会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设计被引量:9
2011年
随着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增加,社会条件波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一般来说,灾害的脆弱性就意味着潜在的损失。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灾害发生时间不同,受灾的社会群体不同,损失大小也不尽相同,因此,灾害的脆弱性也随着时空变化而变化。
葛灵灵易立新
关键词:社会灾害人口增长就业比例基础设施
最大峰值加速度与有效峰值加速度的大小比例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2
2006年
分别以最大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EPA)为参数,对金沙江流域上12个工程场点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各个场点在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下的基岩PGA和EPA值。通过对PGA、EPA值比较分析认为:PGA与EPA值的大小比例关系主要受年超越概率大小的影响,当年超越概率较大时,表现为PGA>EPA;当年超越概率较小时,PGA与EPA的比例关系还与场点周围的潜源分布形式及潜源的震级上限的大小有关,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不同的潜源分布形式和震级上限,可使PGA>EPA,也可使PGA
钟菊芳胡晓易立新吴胜兴
关键词:潜在震源
中国沿海地面沉降与防治对策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的基本情况。根据本文统计,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及沿海地区17省(区、市),成灾总面积超过5万km<'2>,已经成为沿海城市主要地质灾害。论述了地质构造背景对沿海地区地面沉降...
李铁龙易立新金朝晖侯建伟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文献传递
网络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评价网络重要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基于网络图论,构建一个数学规划模型。利用ArcGIS将网络重要基础设施的弧段和节点赋值,将网络拓扑结构以数字形式表示;利用数学规划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出网络重要基础设施中的脆弱性组件(弧段或节点)。结果表明这些组件的破坏会使网络脆弱性达到最大值,需要对这些组件进行优先防护。将该模型应用于京津冀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系统,得到该交通网络系统的脆弱性路段。
周军学易立新
关键词:网络脆弱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