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君

作品数:48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5篇硬膜
  • 11篇血肿
  • 11篇硬膜外
  • 11篇硬膜外血肿
  • 10篇手术
  • 10篇颅内
  • 8篇颅脑
  • 8篇脑疝
  • 7篇脑损伤
  • 6篇术后
  • 6篇外伤
  • 6篇颅骨
  • 6篇脑室
  • 5篇血管
  • 5篇外科
  • 5篇脑梗
  • 5篇静脉
  • 5篇骨瓣
  • 5篇出血
  • 5篇创伤

机构

  • 32篇解放军第17...
  • 15篇厦门大学附属...
  • 6篇厦门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8篇李君
  • 44篇王文浩
  • 41篇罗飞
  • 36篇林俊明
  • 35篇胡连水
  • 35篇黄巍
  • 23篇林洪
  • 22篇郁毅刚
  • 11篇张源
  • 9篇张源
  • 6篇张明升
  • 1篇林宝丽
  • 1篇蔡颖谦
  • 1篇张丽霞
  • 1篇林宝华
  • 1篇周龙
  • 1篇周政
  • 1篇康德
  • 1篇刘俊
  • 1篇郑建仙

传媒

  • 10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33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3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有37枚动脉瘤,其中28枚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9枚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完全栓塞30枚,次完全栓塞6枚,不完全栓塞1枚。2例Hunt-HessⅤ级患者死亡;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经治疗后痊愈;余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未发生再出血和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宽颈动脉瘤应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林俊明王文浩张明升郁毅刚李君黄巍罗飞胡连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弹簧圈
我国股票市场分割条件下的特质风险溢酬比较分析
自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创立以来,各种理论流派就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完善和发展,其中针对公司特质风险的研究就是极具代表性的理论贡献之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套利定价模型(APT)把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即公...
李君
关键词:股票市场
文献传递
顽固性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脑室镜手术炎症反应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创伤性硬膜下积液(TSH)患者脑室镜手术前后以血清、脑脊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主要指标的全身及局部炎症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例TSH患者术前后不同时间内体温,血清白细胞,脑脊液IL-6、IL-8、TNF-α水平,并随机抽取8例颅外病变术前病人进行对照。结果TSH患者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明显(P<0.01),血清炎症因子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TSH患者经脑室镜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轻微,局部炎症反应加重。硬膜下腔局部炎症反应及手术干预是促进顽固性TSH吸收闭合的必要条件。
郁毅刚王文浩林俊明李君罗飞胡连水黄巍
关键词: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脑室镜炎症反应
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跨窦硬膜外血肿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疗方法。方法对近三年来临床工作中发现的9例跨窦硬膜外血肿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诊断均经MRI、MRV证实,并静脉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首剂20万U,每日增加5万U。最大剂量40万U。结果9例跨窦硬膜外血肿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经治疗后4例再通,5例建立侧支循环;无1例死亡,无原有血肿扩大及再出血病例。结论对临床工作中发现腰穿颅内压大于300mmH2O,跨窦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的病例,应警惕静脉窦血栓形成。
王文浩林俊明康德李君罗飞黄巍胡连水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尿激酶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成因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形成原因及易发因素。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5例伴有脑疝,其中双侧瞳孔散大16例,单侧散大9例;入院时休克低血压病例27例,术中低血压22例,时间持续30分钟...
黄巍王文浩郁毅刚罗飞林俊明张源李君张明升
关键词:颅脑损伤创伤性脑梗塞休克
文献传递
小骨窗开颅治疗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跨窦小骨窗颅骨切开术(小骨窗手术)与幕上-幕下联合颅骨切开术(常规手术)清除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共67例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清除血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旁血肿残留量、颅内压变化、静脉窦通畅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时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分。结果与常规手术组相比,小骨窗手术组患者术后窦旁血肿残留量[(1.40±1.60)ml对(3.50±2.10)ml,P=0.000]和住院时间[(13.40±5.70)d对(17.30±7.00)d,P=0.015]减少,术后颅内压[1 d:(164.40±33.30)mm H2O对(198.60±49.30)mm H2O,P=0.002;3 d:(185.90±47.80)mm H2O对(226.30±81.60)mm H2O,P=0.017;7 d:(154.70±52.50)mm H2O对(198.30±84.20)mm H2O,P=0.014]降低,术后静脉窦通畅率提高(87.50%对65.70%,P=0.037)。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4,P=0.909)。结论跨窦小骨窗颅骨切开术可有效清除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尤其是窦旁血肿清除较彻底,可有效解除静脉窦受压、改善静脉窦回流障碍、降低颅内压,是清除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的可靠术式。
胡连水王文浩林洪林俊明李君罗飞张源
关键词:颅骨切开术
单纯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术前预警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建立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继发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术前预警评估系统,为患者是否需要去骨瓣减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厦门大学东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纯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的手术患者纳入回顾性手术组,根据此部分患者资料,建立术前预警评分量表(EDH-MCI量表);随后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同类患者(前瞻性手术组1前瞻性应用该量表进行术前预警研究,验证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颞部血肿(P=0.005)、术前休克(P=0.003)、血肿体积〉100mL(P=0.003)、瞳孔双侧散大(P=0.015)、术前脑疝时间〉90min(P=-0.001)及入院GCS评分≤5分(P=0.070)是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后继发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这6项临床要素的偏回归系数标准化后作为量化分值制订出EDH—MCI量表(分值0~18分),将EDH-MCI评分分为低度危险区间(0~9分)、临界危险区间(10~12分)和高度危险区间(13~18分),对低度和高度危险病例分别采取还纳骨瓣和去除骨瓣的手术方案;对临界危险病例,如存在重度继发性脑干损伤或术前锥颅后散大瞳孔仍无回缩,采取一期去除骨瓣的手术方案。与回顾性手术组比较,前瞻性手术组的低度(100.00%vs.91.92%,P=0.046)、临界(77.78%vs.46.67%,P=-0.034)和高度危险病例(100.00%vs.68.18%,P=-0.023)一期手术决策的准确率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总体手术准确度从79.47%上升至9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创建的术前预警评分系统可为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提供可靠依据。
王文浩林洪胡连水罗飞张源林俊明李君黄巍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脑疝去骨瓣减压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8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及处理方法,比较各种术式疗效。结果163例消退型及稳定型者经保守治疗而愈。9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演变型患者经锥颅穿刺冲洗引流治疗而愈,7例直接经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而愈,67例行锥颅置管引流。67例行锥颅置管引流者中,效果良好39例(58.2%,39/67);14例改行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9例(64.2%,9/14)治愈,5例好转;9例改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6例(66.7%,6/9)治愈,1例术后因分流过度出现薄层硬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分流管堵塞;5例改行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而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大部分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对需手术治疗者,首选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清除硬膜下积液。
林俊明王文浩郁毅刚李君黄巍罗飞胡连水
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手术脑室镜
额颞枕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后接受二次减压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额颞枕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简称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1治疗颅脑损伤后接受二次减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后接受二次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颅内压30-40mmHg(1mmHg=0.133kPa)40例,颅内压〉40mmHg36例。患者首次开颅时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二次减压时行额颞叶内减压术或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比较不同术式组患者的存活率和颅内压的变化,出院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患者的疗效。结果颅内压30-40mmHg患者中22例采用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18例采用额颞叶内减压术。术后7d内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治疗组患者存活率(72.7%)高于额颞叶内减压术治疗组(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40mmHg患者中19例采用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17例采用额颚叶内减压术.术后7d内均死亡。二次减压术后存活患者中行额颞叶内减压术7例,行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16例,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1d、术后3周时颅内压明显低于额颞叶内减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额颞叶内减压术治疗组比较,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治疗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较高,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组患者外伤性癫痫、硬膜下积液、脑组织软化、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仍存在严重脑肿胀及梗死、颅内压小于40mmHg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可较单纯额颞叶内减压更为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黄巍王文浩林洪罗飞林俊明李君张源胡连水郑建仙
关键词:颅脑损伤
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磁共振神经导航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夹闭术的胼周动脉瘤患者40例,术前分别经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DSA检查确诊。根据术式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常规手术组(18例)和神经导航辅助组(22例)。神经导航辅助组在常规纵裂入路基础上辅以磁共振神经导航技术,准确定位动脉瘤及上引流静脉,设计切口及手术路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引流静脉损伤后脑水肿或脑梗死以及术区继发出血)及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比例。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经纵裂入路行开颅胼周动脉瘤夹闭术,术后经CTA或DSA证实均为完全夹闭。神经导航辅助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2.5±0.5)h比(3.5±0.4)h,t=1.254],静脉损伤后脑水肿或静脉性脑梗死比例少于常规手术组[4.5%(1/22)比6/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意外破裂和继发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随访,常规手术组预后良好者占12例,神经导航辅助组预后良好者20例(90.9%),两组预后良好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5,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神经导航辅助技术有助于病灶的术中精确定位及优化手术入路,从而有效实施脑保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精度及安全性,是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有效辅助手段。
黄巍王文浩罗飞林洪张源张明升李君简腾景郑建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