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6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病毒学
  • 3篇核苷
  • 3篇干扰素
  • 3篇干扰素Α
  • 3篇病毒学应答
  • 2篇院前急救
  • 2篇慢性
  • 2篇脑病
  • 2篇聚乙二醇干扰...
  • 2篇抗病毒
  • 2篇类似物
  • 2篇急救
  • 2篇核苷(酸)类...
  • 2篇核苷(酸)类...
  • 2篇肝性
  • 2篇肝性脑病
  • 2篇肝炎病毒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急救中心
  • 3篇湖北民族大学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穆彩琴
  • 9篇李明慧
  • 9篇张璐
  • 9篇谢尧
  • 7篇路遥
  • 7篇申戈
  • 6篇成军
  • 6篇徐道振
  • 5篇吴云忠
  • 4篇杨民
  • 4篇宋淑静
  • 4篇华文浩
  • 4篇张书凤
  • 3篇吴淑玲
  • 3篇胡蕾萍
  • 3篇胡蕾苹
  • 3篇常敏
  • 2篇庄立伟
  • 2篇任玉莲
  • 2篇张禄雪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SVR率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及其影响SVR的相关因素。方法①对12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根据患者体重予15mg/kg/d。定期监测HCVRNA,SVR率作为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②以SVR为因变量,性别、年龄、RNAlog值、肝硬化分期、是否初治、是否RVR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①共12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85例获得SVR,38例无SVR。总SVR率为69.11%(85/123),代偿期肝硬化SVR率为74.51%(76/102),失代偿期肝硬化SVR率为42.86%(9/21)。SVR组基线RNAlog值6.11±1.01拷贝/ml,无SVR组基线RNAlog值6.53±0.92拷贝/ml,t=-2.194,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非条件Logistics回归方程的x2=20.673,P=0.000〈0.001,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RNAlog值、是否失代偿肝硬化、是否RVR。结论①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SVR率为69.11%,代偿期肝硬化SVR率74.51%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SVR率42.86%。②HCVRNA定量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无RVR是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疗效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是否初治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SVR率无明显相关。
穆彩琴张璐路遥吴淑玲申戈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吴云忠杨民谢尧华文浩宋淑静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丙型肝硬化持续病毒学应答聚乙烯二醇类利巴韦林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学、病毒学某些指标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急性乙型肝炎(AHB)临床特征、病毒学动态变化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AHB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155例AHB患者的血清学、病毒学资料及22例AHB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AHB发病以男性多见(男与女性比为1.87∶1),高发年龄段为20~ 49岁(81.2%),81.9%传播途径不明,11.0%与HBV患者或携带者有性接触史,7.1%有乙肝家族史、吸毒史、看牙史或纹身史,100%无乙肝疫苗接种史.患者入院时ALT、AST、TBiL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IgM)的0(χ)±s分别为1531.56±790.764 U/L,698.64±499.844 U/L,102.04±70.194 μmol/L,23.70±8.427S/CO. ALT、AST、TBiL、HBsAg、乙肝E抗原(HBeAg)、HBV DNA定量恢复正常时间的M分别为30 d、30 d、30 d、30 d、7d、7d.结论 AHB的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性接触可能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AHB的预后好,但仍有部分会发生慢性化;绝大部分患者2个月内转氨酶及黄疸恢复正常,3个月内HBsAg转阴;对3个月时HBsAg仍未转阴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改善其转归.
胡居龙胡蕾萍张璐穆彩琴陈晓雪刘梦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杨民吴云忠李明慧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乙型病毒标志物
HBVB/C混合基因型对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B/C混合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经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CHB患者,采集治疗基线及治疗12周后血清,扩增HBV全基因组并进行克隆,每份标本17—20个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2例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均为C型毒株。经IFN-α治疗后,1例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1例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并且治疗后B基因型病毒株完全清除。完全应答者与部分应答者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为0.5562VS0.6305,部分病毒学应答者治疗后全基因组准种复杂度高于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0.6305VS0.7200),全基因组核苷酸水平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治疗前(0.00454VS0.00648核苷酸替换/位点)。结论(1)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为C型毒株。(2)B基因型病毒株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高于C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感染患者治疗后病毒准种复杂度及准种多样性升高。
任玉莲李明慧刘顺爱张禄雪穆彩琴张璐路遥华文浩张书凤谢尧
关键词:基因型干扰素Α遗传异质性
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73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按病因、发病性质分组,回顾性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PTA等生化指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腹腔感染等合并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上述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1)73例重型肝炎中单独HBV感染占65.75%,酒精性肝病5例(6.85%),药物性肝损伤6例(8.22%),戊型肝炎2例(2.74%),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2.74%),重叠病因7例(9.59%),其他因素3例(4.11%);按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分亚急性12例(16.43%),慢性肝炎基础上11例(15.07%),肝硬化基础上重型肝炎50例(68.49%);无肝性脑病表现占41.10%,有肝性脑病表现占58.90%;(2)重型肝炎死亡率,以酒精性肝病和重叠因素基础上为66.67%,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占50%,HBV相关重型肝炎死亡率为18.75%;73例重型肝炎总体病死率为28.77%,其中肝硬化组死亡率(40%)高于非肝硬化组(4.3%),P=0.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无肝性脑病重型肝炎死亡率3.33%,有肝性脑病组死亡率46.51%,肝性脑病Ⅲ、Ⅳ期死亡率72.73%;(3)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可能与死亡相关的9个因素,分别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肌酐、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重型肝炎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是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率低至18.75%的丰要原因之一.
赵俊梅张璐杜庆玮穆彩琴任玉莲胡蕾平申戈庄立伟路遥邱国华孙庆丰吴云忠杨民李明慧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白蛋白凝血酶原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对应急培训工作的启示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跨年夜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回顾性分析,得出该事件中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22.7岁,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24岁,其中男性2人,女性16人,占总死亡人数50%。观点如下:1.应加强公众应急知识培训,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2.应加强重点岗位、重点人群、重点时间段应实行的应急保障,及其相应的应急培训与演练,若其中任何一个岗位的任何一名工作人员能够有这个风险意识,可以提前发出预警,从而避免一场灾难的发生。3.应加强专业救援队伍的培训与演练,包括专业急救人员和急救单位的负责人,利用4G网络、远程医疗等技术,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及各种治疗窗,将检查及治疗情况与对接医院形成实时互动,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疾病预后。总之,应全方位提高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刘晖穆彩琴范达张进军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院前急救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转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对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中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eg-IFNα-2a180μg每周皮下注射1次治疗;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疗程,对Peg-IFNα-2a治疗期间HBsAg和(或)HBeAg持续下降者则继续治疗。患者入组前及Peg-IFNα-2a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测HBVDNA含量和血清学指标。以Peg-IFNα-2a治疗结束时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HBsAg10IU/ml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来评估干扰素治疗前基线血清HBsAg水平对干扰素治疗结束时〈10IU/ml的预测意义。结果共入组并治疗患者81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2.0(6.0~24.0)个月。Peg-IFNα-2a治疗19.6(15.5~33.3)个月;8.6%(7例)获得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除HBsAg消失者外,另有17.3%(14例)达到HBsAg〈10IU/ml。HBeAg消失率为40.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8.3%。基线HBsAg〈1500IU/ml预测干扰素治疗结束时HBsAg〈10IU/m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47,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7.3%和33.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2.1%和42.8%。结论Peg-IFNα-2a治疗可使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部分病毒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获得更高的免疫控制,基线HBsAg水平〈1500IU/ml可预测Peg-IFNα-2a的疗效。
李明慧胡蕾苹张璐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穆彩琴吴云忠杨民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干扰素肝炎病毒乙型
G-FAST评分对院前急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凝视-面-臂-言语-时间(gaze-face-arm-speech-time,G-FAST)评分对院前急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aL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直属5个分中心送至宣武医院,且有完整院前G-FAST评分和入院诊断信息的卒中患者,根据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发生LVO分为LVO和非LVO组,采用ROC曲线分析G-FAST评分对院前卒中急救aLVO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患者352例,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比69.0%(243/352)。进行大血管评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61.3%(149/243);发生aLVO患者61例,占大血管病变评估的40.9%(61/149)、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5.1%(61/243)。149例大血管评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男100例,女49例;年龄18~93岁,平均70.5岁。与非aLVO组相比,aLVO组女性较多,G-FAST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ST≥3分患者的aLVO发生率显著高于G-FAST≤2分者(68.9%比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ST评分诊断院前急救卒中aLVO的ROC曲线的AUC为0.675(95%CI:0.589~0.761,P=0.000),G-FAST的cut-off值为2.5分时,灵敏度为72.10%,特异度为58.00%。结论G-FAST评分在院前急救卒中可准确识别急性缺血性患者aLVO,早诊断aLVO将利于急性缺血性患者尽早送至高级别卒中中心。
穆彩琴李书宁马青峰王田慧赵伟豪李斗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
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病因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病因。方法统计2002--2011年地坛医院所收治的急性肝炎患者,总结急性肝炎病因变化的特点,并初步分析形成原因。结果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急性肝炎6235名,年龄12—78岁。男性4309人,女性1926人。急性肝炎中,急性病毒性肝炎占70.44%-85.07%,CMV、EBV、药物性肝损害〈5%,急性丁型及急性丙型肝炎〈1.10%。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急性肝炎发病人数及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急性肝炎占总住院患者的比例由20.38%降至2.05%,比10年前低10倍。10年间急性甲型肝炎病毒发病人数递减趋势最明显,下降99.1l%,急性乙型肝炎发病人数下降45.07%,急性戊型肝炎发病人数下降62.28%。急性肝炎构成比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急性甲型肝炎比例由2002年的31.31%,降至2011年1%以下,比10年前约低30倍。急性乙型肝炎比例由2002年26.47%上升至2011年45.88%,10年间上升约2倍。急性戊型肝炎由2002年26.73%,上升至32.05%,10年间上升1.20倍左右。结论2002--2011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急性肝炎占总住院患者比例由20.38%降至2.05%。急性肝炎的构成比发生变化。
申戈张璐张艳丽胡蕾萍李明慧路遥李杏红邱国华庄立伟穆彩琴赵辉陈利军杨民吴云忠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
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维持病毒学应答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CHB患者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HBeAg阳性CHB并经NA只获得维持病毒学应答,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4月转为peg-IFN-α-2a治疗的患者.peg-IFN-α-2a 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疗程,对peg IFN-α-2a治疗期间HBsAg和(或)HBeAg持续下降者则继续治疗.患者入组和治疗前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脏和肾脏功能指标.peg-IFN-α-2a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peg-IFN-α-2a治疗结束时,以HBsAg消失或血清转换、HBsAg<10 IU/mL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HBeAg血清学转换、病毒学应答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每1~3个月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脏、肾脏和甲状腺功能.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入组81例患者,NA治疗中位时间38.6(25.7~102.9)周;peg-IFN-α-2a治疗中位时间82.0(52.9~109.2)周.在80例治疗结束的患者中,13.8%(11例)患者获得HBsAg消失,12.5%(10例)患者达到HBsAg<10 IU/mL,23.8%(19例)患者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患者的peg-IFN-α-2a治疗时间长于HBeAg未消失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09,P=0.000).HBsAg消失患者基线水平低于HBsAg未消失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10,P=0.000).基线HBsAg<1 500 IU/mL患者预测治疗结束时HBsAg< 10 IU/mL(包括HBsAg消失)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 9,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1.9%和86.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61.9%和86.7%.结论 peg-IFN-α-2a治疗可使经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的HBeAg阳性CHB的患者获得更高的免疫控制,基线HBsAg水平<1 500 IU/mL可预测peg-IFN-α-2a的疗效.
李明慧穆彩琴胡蕾萍张璐路遥申戈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干扰素Α-2A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本研究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近期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希望为临床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穆彩琴胡蕾苹张璐申戈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