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钧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7篇地震
  • 16篇震源
  • 12篇震源机制
  • 10篇应力场
  • 9篇水库
  • 7篇地震震源
  • 6篇震源机制解
  • 6篇新丰江水库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地震震源机制
  • 3篇蓄水
  • 3篇应力场特征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紫坪铺水库
  • 3篇块体
  • 3篇川滇块体
  • 3篇M
  • 2篇应力场演化
  • 2篇水库地震
  • 2篇强地震

机构

  • 20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1篇罗钧
  • 17篇赵翠萍
  • 7篇周连庆
  • 1篇崔仁胜
  • 1篇陈阳
  • 1篇杨建文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8月香格里拉德钦—得荣M_S5.9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被引量:19
2015年
利用中国区域台网地震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香格里拉德钦(位于云南省)—得荣(属于四川省)2013年8月28日MS5.1、8月31日MS5.9地震及8次MS>4余震的震源双力偶断层面解和震源质心深度.结合震区地质构造、余震分布、烈度分布、动力学背景等资料,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序列为节面倾角倾斜的正断层型地震,发震断层为NWW向活动构造带.序列中最大地震MS5.9和次大地震MS5.1地震的破裂节面分别为走向299°、倾角53°、滑动角-73°;走向290°、倾角55°、滑动角-72°.震源区受到强烈的水平拉张力、垂直挤压力作用.MS5.9地震后续余震T、P轴方位角随时间变化强烈,表明MS5.9地震后震源区应力调整作用明显.震源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地震发生的构造带上最大主拉应力为NNE-SSW向,最大主压应力为NW-SE向,与GPS观测所反映的地表最大主应力分布方向基本一致,表明震源区的应力状态可能主要受到背景大尺度构造应力场的控制.此次地震序列填充了川滇地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图像,1976年以来可靠的震源机制解资料表明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是川滇块体及周边区域显著的拉张作用区域.香格里拉次级块体和保山次级块体正断层地震的断层节面及震源应力轴分布的空间变化,与GPS观测反映的地表最大主拉应力分布较一致,其空间分布特征反映了在青藏高原物质挤出背景下,块体之间相互作用、地势差异等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影响.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云县台倾斜观测资料地震前兆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收集整理云县台水管倾斜观测资料,滤除固体潮固定频率成分,剔除降雨干扰,构建月降水量和月倾斜增量的线性方程,并求取实际测值与理论值的残差。结果表明,倾斜观测两分量异常变化的开始或结束时间对台站周边500 km范围内地震发生时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残差值大于1倍均方差时,异常开始后1~6个月内,周边200 km范围内会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500 km范围内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预报效能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云南地区MS≥5.0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效果,可为该地区中短临地震趋势分析提供依据。
何应文罗钧杨建文杞应平
青海门源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孕震环境研究
2023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门源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自1986年以来先后发生了三次6级以上的强震活动.研究门源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发震构造和孕震环境可以为地震发生机理的分析和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判定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和震相数据,使用波速比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门源地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精定位结果和高分辨率的三维V_(P)、V_(S)和V_(P)/V_(S)模型.使用"剪切-黏贴"方法计算了门源M_(S)6.9地震和M_(S)4.5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收集了该区域历史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2013年门源M_(S)5.3地震和2016年门源M_(S)6.4地震的余震序列沿着冷龙岭北侧断裂展布,2022年门源M_(S)6.9地震的余震序列沿着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展布,其展布方向与附近断裂的走向一致.1986年门源M_(S)6.4地震、2013年门源M_(S)5.3地震和2016年门源M_(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均为逆冲型,而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及其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为主.结合地震定位结果,本次门源M_(S)6.9地震与之前的三次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不属于同一条断层.研究区内断裂分布、中强地震的震源位置与三维速度结构具有对应关系,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两侧的介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应力在刚性介质边缘累积,导致门源地区中强地震沿着异常体边缘的断裂频繁发生.
左可桢罗钧赵翠萍陈继锋尹欣欣
关键词:地震定位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
新丰江水库应力场及2012年2月16日4.8级地震震源特征研究
<正>新丰江水库1959年截流蓄水,蓄水后第一个月即记录到地震活动。1962年3月19日,在水库蓄水两年半之后,库区发生6.1级强震。随后,库区大坝附近地震活动不断。60年来,共发生有记录的地震十万余次,其中4.0级以上...
赵翠萍罗钧周连庆
文献传递
新丰江水库地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演化特征研究
<正>新丰江水库1959年截流蓄水,蓄水后第一个月即开始记录到地震活动,1962年3月19日,在水库蓄水两年半之后,在大坝下游1km处发生了Ms6.1级地震。随后库区的地震活动不断。六十年来,共发生有记录的地震十万余次,...
赵翠萍罗钧
2021年新疆皮山M_(S)5.4和叶城M_(S)5.4双震序列及青藏高原西北缘地震活动特征
2023年
利用新疆、西藏区域台网记录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对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地震事件开展了精定位;利用新疆区域台网的地震波形数据,对2021年9月4日皮山M_(S)5.4地震和9月5日叶城M_(S)5.4双震序列中的12次M_(S)≥3.5地震事件开展了震源机制解反演;综合精定位与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皮山M_(S)5.4和叶城M_(S)5.4双震序列的震源特征;结合本文作者已取得的于田地区强震活动性研究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西北缘两个强震区内(皮山—叶城地区与于田地区)的强震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皮山M_(S)5.4和叶城M_(S)5.4双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为NW向的泽普断裂带,两次M_(S)5.4地震的质心深度为17 km左右.(2)皮山M_(S)5.4和叶城M_(S)5.4地震之间伴有NE-SW向的次级隐伏拉张断层破裂.(3)2015年皮山M_(S)6.5地震序列呈现出NW向的单侧破裂,其余震区与此次皮山M_(S)5.4和叶城M_(S)5.4双震序列余震区没有重叠,两者属于不同的地震序列.(4)近年来,青藏高原西北缘"盆山交接地带"上的于田地区和皮山—叶城地区的强震活动性特征、发震构造模式及局部的构造动力源均不同.以东经80°为界,在其东侧的于田地区,大部分地震沿着NE向大型断裂带分布,少数地震沿着近乎NS向或NNE-SSW向的条带展布;断层错动方式以正断型或走滑型为主.在其西侧皮山—叶城地区,大部分地震活动沿着NW向分布,少量地震沿着NNE向的条带展布;断层错动方式以逆冲错动为主.
罗钧左可桢赵翠萍
关键词:青藏高原西北缘
新丰江水库2012年2月16日Ms4.8地震震源特征研究
本研究通过求解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其震源特征,进而推断震源区的应力场分布情况,并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断层与库区活动构造之间的关系、推断地震类型。
Luo Jun罗钧Zhao Cuiping赵翠萍Zhou Lianqing周连庆
关键词:地震震源数值模拟
紫坪铺水库蓄水与库区地震活动的关系
<正>紫坪铺水库位于我国西南的岷江流域上游,水库始建于2001年1月,2005年9月30日建成蓄水,正常水位877m,死水位817m。库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龙门山断裂带中段,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带横穿过水...
罗钧赵翠萍汪荣江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研究
<正>利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西藏的国家区域台网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假设的20个宽频带临时台站三分量宽频波形记录,使用波形拟合方法得到了2007年8月至2013年9月发生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161次地震(3.5...
罗钧赵翠萍吕坚周连庆郑斯华
文献传递
定量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与汶川地震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为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与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关系,通过求解二维孔弹耦合层状介质下解析解形式的扩散孔隙压,获取了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的扩散孔隙压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以及北川—映秀断裂带断层面上应力变化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变化量值较小,为-0.001 MPa,表明蓄水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罗钧赵翠萍汪荣江
关键词:紫坪铺水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