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翠萍

作品数:140 被引量:95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4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99篇地震
  • 52篇震源
  • 28篇震源机制
  • 27篇水库
  • 18篇应力场
  • 18篇反演
  • 16篇M
  • 15篇地震震源
  • 14篇地震序列
  • 13篇震源机制解
  • 12篇噪声
  • 11篇背景噪声
  • 10篇地壳
  • 10篇地震活动
  • 10篇余震
  • 10篇震源参数
  • 10篇库区
  • 9篇地震波
  • 9篇震波
  • 9篇联合反演

机构

  • 112篇中国地震局地...
  • 34篇新疆维吾尔自...
  • 28篇中国地震局
  • 27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中国地震台网...
  • 6篇四川省地震局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辽宁省地震局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140篇赵翠萍
  • 44篇周连庆
  • 28篇陈章立
  • 23篇郑斯华
  • 17篇王海涛
  • 17篇罗钧
  • 15篇郑现
  • 8篇陈翰林
  • 7篇华卫
  • 7篇夏爱国
  • 6篇王勤彩
  • 6篇修济刚
  • 6篇李志雄
  • 5篇曲延军
  • 5篇李志海
  • 4篇刘杰
  • 4篇王琼
  • 3篇崔仁胜
  • 3篇苏金蓉
  • 3篇史海霞

传媒

  • 20篇地球物理学报
  • 18篇地震
  • 12篇内陆地震
  • 10篇国际地震动态
  • 9篇中国地震
  • 8篇地震地质
  • 7篇地震学报
  • 5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2014年中...
  • 1篇四川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减灾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年新疆石河子5.4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发震断层与机制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及其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石河子地震及其余震呈N40°E方向线性展布,与准噶尔南缘断裂近乎垂直;震源深度全部分布在15~30km范围内,优势分布为15-25km。石河子5.4级地震震中位置为44.001395°N,85.872175°E,距离新疆地震局测得的震中位置仅1.2km,而距离宏观考察的震中位置约49km。分析重定位结果其震源机制解得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准噶尔南缘断裂,而不是宏观考察的以连哈比尔尕山断裂;节面Ⅰ是主破裂面,而且其走向与重定位地震序列的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李志海王海涛赵翠萍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地震序列发震构造震源机制
利用背景噪声与天然地震数据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正>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质构造活动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自5百万年前碰撞的结果密切相关。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构造区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内部强烈地震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历史上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174次。2008年5月12日...
郑现赵翠萍周连庆郑斯华
文献传递
2003年新疆石河子5.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前北天山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5.4级地震发生在2002年北天山4级地震集中活动区空段,震前12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3项地震波参数出现短期异常。震前3个月乌鲁木齐震情窗出现超警戒线异常。震前10天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和震群活动显著。
李莹甄赵翠萍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地震短期预测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破裂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IRIS全球地震台网30°—90°的长周期P波记录,反演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破裂过程,得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时空图像,并初步分析了余震分布与主震断层滑动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是一个破裂尺度长100km、宽20km的破裂过程;破裂持续时间约为40s,在第13s时地震矩释放速率达到峰值,断层面上一次大的破裂行为几乎构成了整个地震的破裂过程.地震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23×1019 N·m,其矩震级为MW7.02.由主震断层静态滑动量分布图可以看出,整个破裂区以正断左旋走滑为主,显示出双侧破裂特征,最大滑动量为151cm,位于初始破裂点沿断层出露地表处.精定位后的余震在断层面上的投影结果显示,80%以上ML4.0—4.9余震和全部ML≥5.0余震均发生在初始破裂点附近区域及其南西方向,位于主震破裂滑动位移量迅速减小的区域,反映了震源区介质强度的不均匀性.
冀战波赵翠萍王琼李志海王海涛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矩张量反演余震分布
精密主动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试验
2008年
本文介绍的精密主动地震监测系统以与GPS保持同步的电子系统控制的旋转质量体作为地震信号源,产生精确的、高度可重复的地震信号,这种信号经过地下介质传播到达观测点纪录,由专门的计算方法提取,观测距离可以达到150km,可以获得监视地下介质结构变化的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地下介质结构及物性的主动精确动态监测。
王洪体庄灿涛薛兵赵翠萍
关键词:地震监测系统电子系统地下介质地震信号动态监测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北天山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1
2004年
对双差地震定位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将双差地震定位法应用于北天山地区(42.5°—45°N,82°—89°E)地震的精确定位。利用新疆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336次MS≥2.0地震的22704条P波和S波震相读数资料,经重新定位后得到其中1133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比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有所收敛的震源深度剖面图像,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6—35km,平均深度为20km,部分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地震向断裂带靠近。
李志海赵翠萍王海涛和锐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震中震源深度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人工智能实时地震监测分析系统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3
2021年
"智能地动"(EarthX)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实时运行的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2018年12月起,"智能地动"系统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试运行,实时处理川滇地区123个地震台站数据。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检测、拾取震相进而定位地震,在第一个台站接收到P波后数秒内快速产出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级,自发震时刻开始计算,平均定位仅用时28.9 s。此外,系统还使用全波形拟合的方法,在1~3分钟左右快速产出震源机制解和矩震级,而无须任何人工干预。EarthX系统在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4日期间,共记录地震897次,产出M3.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81次。基本实现了3级以上地震的自动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的产出,机制解的平均产出时间为震后103.8 s,弥补了当前地震监测台网不能产出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空白。通过EarthX系统的推广应用,可逐步取代传统的地震监测发布手段,将台网人员从繁重的地震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周连庆赵翠萍张捷车时
关键词:人工智能震源机制
中国大陆主要地震活动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104
2011年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近几年积累的大量M_L≥2.5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在分别反演得到13个不同构造研究区域的介质衰减模型、348个台站的场地效应的基础上,自0.1~20 Hz的SH观测波形数据中逐步消除了仪器、噪声、儿何扩散、传播路径的介质衰减、台站场地效应等影响后,恢复了2573次3.0≤M_L≤6.0地震的震源谱,采用ω平方震源模型拟合震源谱后,利用Brune的圆盘模型计算了它们的震源参数,并讨论了中国大陆中小地震的震源特征,比较了中国大陆不同地区的应力降释放水平,综合讨论了地震应力降与震源深度、机制解类型、地震大小等各种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大陆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在0.1~20 MPa之间,绝大多数在10 MPa以下.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青藏块体东北缘及龙门山断裂带东北缘是高应力降地震集中的区域,表明这里的断层受到相对较强的构造剪应力作用.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应力降△σ∝M_0^(3.14),不遵循常数应力降模型.在深度20 km以内,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对深度的依赖不显著,但在20 km以上深度显示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的现象.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没有表现出与震源机制类型的相关性.本研究实现了震源参数的准实时计算,丰富了大陆块体内部地震震源定标率关系研究的样本.可以预见,随着中小地震数据的大量产出和积累,这些震源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将会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有实际物理意义的依据,得到的介质衰减模型及场地效应等也将对台网日常震级M_L测定所需的量规函数、台站校正值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赵翠萍陈章立华卫王勤彩李志雄郑斯华
关键词:震源谱震源参数应力降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 6.4地震的前震迁移特征
2022年
1研究背景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_(S) 6.4地震,根据云南省地震局报告,震中位于(25.68°N,99.88°E),震源深度8 km。此次地震是继2014年云南景谷M_(S) 6.6地震以来滇西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地震研究专家的广泛关注,社会影响较大。此次地震震源区位于滇西南保山次级块体东边界[图1,图中断裂数据来源于“中国活动构造图”(邓起东等,2007);地震目录来源于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https://data.earthquake.cn],主震附近分布近NS向或NW向右旋走滑型的金沙江断裂带、维西-乔后-巍山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以及NE向左旋走滑型的程海断裂带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等。
段梦乔赵翠萍周连庆
关键词:地震成核
宁夏及邻区地震震源衰减模型及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夏及邻区发生的201个ML2.0以上地震事件进行反演,用经验格林函数计算得到本区地震震源谱衰减模型。在已知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场地响应的条件下,计算得到震源谱并研究了近震震级与拐角频率、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及应力降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震源参数误差大小及各种误差影响因素。对剩余应力降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剩余应力降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宁蒙交界地区、低剩余应力降分布在宁夏中部同心、中卫一带,银川盆地中南部的吴灵地区和宁夏南部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剩余应力降变化较为明显,在时间分布上这两个区域剩余应力降在中强地震前均有降低—增强的趋势。
金春华盛菊琴田小慧赵翠萍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