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瑞洲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成像
  • 3篇椎基底
  • 3篇椎基底动脉
  • 3篇基底
  • 3篇基底动脉
  • 3篇MRA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血管
  • 3篇磁共振血管成...
  • 2篇缺血
  • 2篇窦血栓形成
  • 2篇颅内
  • 2篇颅内静脉
  • 2篇颅内静脉窦
  • 2篇颅内静脉窦血...
  • 2篇颅内静脉窦血...
  • 2篇内静脉
  • 2篇静脉窦

机构

  • 8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蔡瑞洲
  • 5篇唐开雄
  • 5篇陈瑞陶
  • 5篇黄俊杰
  • 3篇周剑勇
  • 2篇莫仲娟
  • 2篇黎冠东
  • 2篇龙晚生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第七届全国脑...

年份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量与脑干听力诱发电位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为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VBTIV)患者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 (BAEP)与脑血流量 (CBF)和病理改变的关系 ,对 6 5例 VBTIV患者 (患者组 )作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经颅多普勒 (TCD)和 BAEP检查 ,对 2 6例对照组患者作 MRA和 TCD检查。结果 :MRA显示患者组 5 0例血管病理改变明显 ,1 5例改变不明显或无改变 ;对照组脑血流量为 1 1 2 .3~ 2 78.9ml/ min(2 s) ,较患者组 48.0~ 2 6 2 .0 m l/ min高 (P<0 .0 1 ) ,患者组 1 5例脑血流量下降 ,5 0例脑血流量正常 ;患者组 BAEP异常 47例 (72 .3% ) ,其中 ,1 5例脑血流量下降者 ,1 4例(93.3% ) BAEP异常 ,比 5 0例脑血流量正常者中的 33例 (6 6 % ) BAEP异常高 (P<0 .0 5 ) ;5 0例血管病理改变明显者 ,BAEP异常 40例 (80 % ) ,比 1 5例血管病理改变轻或无改变者中的 7例 (43.3% ) BAEP异常高 (P<0 .0 5 ) ,说明BAEP与
唐开雄陈瑞陶蔡瑞洲周剑勇黄俊杰龙晚生莫仲娟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脑缺血眩晕脑血流量BAEP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磁共振血管成像(附7例报告)
探讨颅内列脉血栓形成(IVST)的临床特点、病因和磁共振血管形成(MRA)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7例经MRA证实的IVST,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预后及MRA特点。结果:7例IVST患者物血栓形成螺及多个静脉窦,其中2例...
唐开雄陈瑞陶黎冠东蔡瑞洲黄俊杰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血管成像
文献传递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的价值被引量:17
1997年
本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5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VBTIA)病人和10例对照组病人的颅内、颅外段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组和对照组病人的血管解剖有明显差异,说明血管病理改变在VBTIA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强调颅外段MRA检查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不同血管病理改变病人可能的发病机理。
唐开雄黄俊杰陈瑞陶蔡瑞洲王一兵周剑勇马强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MRA
周期性麻痹14例临床分析
1993年
我科自1981年6月~1989年12月共收治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以下简称周麻)共14例,其中泌尿系结石并周期性麻痹2例,糖尿病合并周期性麻痹1例,甲亢合并周麻1例,肺感染合并周麻2例,治愈13例,死亡1例。
蔡瑞洲
混合性脑卒中10例临床分析
1996年
在急性脑血管病中,一个病者可同时或前后数天内出现出血性病变和缺血性病变,称为混合性脑卒中。现将我院1993—1995年收治的1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其中45~60岁6例,61~78岁4例。
蔡瑞洲
关键词:中风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磁共振血管成像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IVST)的临床表现和MRA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MRA证实的IVST的临床表现、病因、预后及MRA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 ,7例有明确的病因 ,表现以高颅内压症状为主 ,可伴意识障碍、抽搐、偏瘫。MRA示 7例患者为多静脉窦、1例为单静脉窦血栓形成 ,经保守治疗 ,7例治愈 ,1例死亡。结论 IVST少见 ,常累及多静脉窦 ,临床表现虽复杂 ,但以高颅内压症状为主 ,MRA有助于确诊 ,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唐开雄陈瑞陶黎冠东蔡瑞洲黄俊杰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帕金森病患者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
1999年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颅脑影像学 (MRI、CT)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收治的2 3例PD患者 ,均行影像学检查 ,其中 19例查CT ,4例查MRI,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9例CT中 ,13例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 ;4例MRI,其中 2例颞叶萎缩 ,2例基底节萎缩。依照影像学改变可分为非异常组、异常组、明显异常组。其临床表现 ,非异常组临床症状较轻 ,异常组临床症状较重 ,明显异常组临床症状重~极重 ,但均有震颤、肌强直、运动障碍和智能障碍。
蔡瑞洲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影像学诊断CTNMR
MRA和TCD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的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VBTIA)的发病机理。方法患者组65例,对照组26例,作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测量VBTIA的脑血流量(CBF)。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VA)CBF为112.3~278.9ml/min(均值195.6),较患者组48.0~262.0ml/min(均值14.90)高(P<0.01)。15例患者CBF降低,双侧VA广泛迂曲者下降明显,均值为107.5ml/min,VA重、中、轻度狭窄或发育不良者均值分别为120.0、141.3、154.2(ml/min)。三者健侧CBF占双侧CBF的百分比分别为91.5%、82.0%、65.8%。结论通过MRA和TCD可以测量CBF,它是诊断VBTIA的量化指标,对诊断VBTIA和认识其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唐开雄陈瑞陶蔡瑞洲周剑勇黄俊杰龙晚生莫仲娟
关键词:成像NMRTCD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