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俊杰

作品数:16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脑出血
  • 4篇出血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成像
  • 3篇依达拉奉
  • 3篇缺血
  • 3篇椎基底
  • 3篇椎基底动脉
  • 3篇基底
  • 3篇基底动脉
  • 3篇MRA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血管
  • 3篇磁共振血管成...
  • 2篇依达拉奉治疗
  • 2篇酸预处理
  • 2篇窦血栓形成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15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黄俊杰
  • 8篇唐开雄
  • 7篇陈瑞陶
  • 5篇蔡瑞洲
  • 5篇陈克强
  • 5篇钟建新
  • 5篇黎冠东
  • 4篇龙晚生
  • 3篇周剑勇
  • 2篇莫仲娟
  • 2篇孙圣刚
  • 2篇曹学兵
  • 2篇赖穗翩
  • 2篇钟森
  • 1篇罗学毛
  • 1篇李冰华
  • 1篇周丹
  • 1篇黄焕章
  • 1篇左克扬
  • 1篇肖礼花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基层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七届全国脑...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量与脑干听力诱发电位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为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VBTIV)患者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 (BAEP)与脑血流量 (CBF)和病理改变的关系 ,对 6 5例 VBTIV患者 (患者组 )作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经颅多普勒 (TCD)和 BAEP检查 ,对 2 6例对照组患者作 MRA和 TCD检查。结果 :MRA显示患者组 5 0例血管病理改变明显 ,1 5例改变不明显或无改变 ;对照组脑血流量为 1 1 2 .3~ 2 78.9ml/ min(2 s) ,较患者组 48.0~ 2 6 2 .0 m l/ min高 (P<0 .0 1 ) ,患者组 1 5例脑血流量下降 ,5 0例脑血流量正常 ;患者组 BAEP异常 47例 (72 .3% ) ,其中 ,1 5例脑血流量下降者 ,1 4例(93.3% ) BAEP异常 ,比 5 0例脑血流量正常者中的 33例 (6 6 % ) BAEP异常高 (P<0 .0 5 ) ;5 0例血管病理改变明显者 ,BAEP异常 40例 (80 % ) ,比 1 5例血管病理改变轻或无改变者中的 7例 (43.3% ) BAEP异常高 (P<0 .0 5 ) ,说明BAEP与
唐开雄陈瑞陶蔡瑞洲周剑勇黄俊杰龙晚生莫仲娟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脑缺血眩晕脑血流量BAEP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磁共振血管成像(附7例报告)
探讨颅内列脉血栓形成(IVST)的临床特点、病因和磁共振血管形成(MRA)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7例经MRA证实的IVST,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预后及MRA特点。结果:7例IVST患者物血栓形成螺及多个静脉窦,其中2例...
唐开雄陈瑞陶黎冠东蔡瑞洲黄俊杰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血管成像
文献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血肿扩大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006年1月~2009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和24h后进行颅脑CT扫描,计算不同时间的血肿体积,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将平均收缩压≥150mmHg和<150mmHg的病例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比较。结果所有226例病例中在入院后24h内血肿扩大的有58例,占25.66%,平均收缩压≥150mmHg的病例共有168例,其中血肿扩大的有51例,占30.4%,扩大体积(14.8±1.0)mL。平均收缩压小于150mmHg的病例共有58例,其中血肿扩大的有7例,占12.1%,扩大体积(13.9±1.3)mL。两组血肿扩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肿扩大的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与血肿扩大密切相关,年龄与血肿扩大的体积相关,降低血压可能有助于控制血肿继续扩大。
陈克强钟建新左克扬黄俊杰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扩大高血压
双向脊髓造影CT扫描对椎管内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1994年
椎管内疾病X线平片对诊断帮助不大,单纯脊髓造影亦仅能显示梗阻的平面,单向脊髓造影CT扫描对椎管内病变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椎管梗阻严重,造影剂不能通过梗塞部位时,就不能确定病变的另一端以及病变的范围。双向脊髓造影CT扫描就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资料完整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40岁,病史8天~2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进行性肢体麻木、无力,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等。 二、检查方法:上行性造影常规腰穿,下行性造影可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或颈1~2侧方穿刺。所用X光机为普通胃肠机,造影剂为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优维显、伊索显,碘必乐等。所用剂量浓度为300mg/ml,下行性脊髓造影用8~10ml,上行性造影用10~15ml。检查时一般先做下行性造影,再做上行性造影检查,如果病情危重者,可以分次进行。
石锦钊龙晚生罗学毛黄俊杰
关键词:脊髓造影CT椎管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多巴胺神经元生存预后影响的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预处理方式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s,DA)存活能力的影响,寻求3NP预处理保护黑质DA神经元的最佳预处理方式。方法以6-OHDA为损毁剂建立大鼠在体及离体PD模型。在体3NP预处理组于造模前2h、1d、3d、5d、7d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3NP(10mg/kg、20mg/kg、40mg/kg),观察6-OHDA损毁2周后大鼠的行为学;黑质脑片体系在含0.01mM6-OHDA的人工脑脊液Ⅱ(ACSFⅡ)中加入不同浓度3NP(0.1mM、0.3mM、0.6mM)共孵育脑片至不同时间点(0、5h、1h、2h、3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表达。结果20mg/kg3NP预处理的各个时间点均可以显著改善APO诱发PD大鼠的旋转行为;同时3NP可以抑制6-OHDA诱导的黑质TH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减少,其中在离体脑片体系中,0.3mM3NP预处理1h、2h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在体试验中20mg/kg3NP预处理的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3NP预处理3d显著性差异更加明显(P<0.01)。结论适宜剂量3NP预处理对PD大鼠黑质DA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3NP预处理可能成为延缓DA神经元变性的新策略。
钟建新孙圣刚曹学兵钟森陈克强黄俊杰黎冠东
关键词:3-硝基丙酸多巴胺神经元6-羟基多巴胺神经元保护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的价值被引量:17
1997年
本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5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VBTIA)病人和10例对照组病人的颅内、颅外段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组和对照组病人的血管解剖有明显差异,说明血管病理改变在VBTIA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强调颅外段MRA检查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不同血管病理改变病人可能的发病机理。
唐开雄黄俊杰陈瑞陶蔡瑞洲王一兵周剑勇马强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MRA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吞咽困难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经皮下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吞咽困难、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例不能忍受鼻胃管机械刺激、或置鼻胃管后痰多和胃内容物返流出现难治性肺炎的患者作PEG。结果:12例PEG术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局部皮肤轻度炎症,术后鼻胃管对鼻腔、咽部、食道粘膜的刺激作用如疼痛、出血、鼻塞、恶心、呕吐消失,分泌物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停止,肺部感染减轻或消失,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结论:PEG术安全、有效、可行,很多方面优于鼻胃管。
黄俊杰唐开雄陈瑞陶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吞咽困难PEG手术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黎冠东李冰华黄俊杰黄焕章陈瑞陶周丹
脊髓损伤的临床和MR诊断被引量:1
1998年
黄俊杰龙晚生
关键词:脊髓损伤NMR成像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和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治疗组)。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后14d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2组治疗后第7d、第14d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5·7%)较对照组(67·6%)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14d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钟建新陈克强赖穗翩黄俊杰
关键词: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钙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