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开长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毒性
  • 1篇血清
  • 1篇预后
  • 1篇手术
  • 1篇术前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细胞
  • 1篇体外细胞毒
  • 1篇体外细胞毒性
  • 1篇葡萄糖转运
  • 1篇葡萄糖转运体
  • 1篇葡萄糖转运体...
  • 1篇青中年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型颅脑损伤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袁开长
  • 2篇李军亮
  • 2篇李方成
  • 1篇吴中华
  • 1篇林彬
  • 1篇许新科
  • 1篇张培峰
  • 1篇刘然义
  • 1篇赵飞
  • 1篇李光照
  • 1篇梁伟强
  • 1篇吕红娟

传媒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自体血清+鸡尾酒法”诱导外周血DC成熟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的分离诱导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方法。方法取正常成人外周血约180ml,分成三组。分离单核细胞后,经典脂多糖(LPS)诱导组(A组):接种于含RPMI1640+胎牛血清完全培养基的25cm2培养瓶中,2h后弃悬浮细胞,将贴壁单核细胞,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4培养,培养到第6天时加入LPS诱导24h;鸡尾酒诱导组(B组):单核细胞的培养同A组,培养到第6天时用细胞因子组合(1000U/ml肿瘤坏死因子、10ng/ml白介素6、10ng/ml白介素1β、1μg/ml前列腺素E2)诱导24h;自体血清+鸡尾酒诱导组(C组):单核细胞用RPMI1640+10%自体血清完全培养基培养,诱导方法同B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收集的DC细胞成熟表型CD80、CD86、CD83以及白细胞表面抗原HLA-DR的表达;动态观察各组细胞成熟过程中形态的改变以及其激活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组DC成熟过程中形态好、突起多;其成熟表型CD86、CD83、CD80以及HLA-DR的平均表达率分别是(88.60±6.34)%、(50.55±4.03)%、(73.89±6.15)%、(93.24±7.78)%,明显高于A、B组(P<0.05);激活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2.03,亦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自体血清+鸡尾酒诱导法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的外周血DC分离诱导成熟的新方法。
袁开长李方成李军亮许新科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自体血清
青中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的预后与术前相关因素的分析
2018年
目的青中年是社会劳动力主要供给者,他们的死亡和残疾对社会劳动力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影响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要素,为提升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58例青中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预后不良患者和较好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卡方检验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要素,得出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患者年龄(40岁以上)、出血部位(幕下)、术前瞳孔散大、血肿(大于等于30ml)、中线移位(大于1cm)、入院时GCS评分(小于等于5分)、术后并发症(大于等于2种)是影响重症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患者年龄(40岁以上)、出血部位(幕下)、术前瞳孔散大、血肿(大于等于30ml)、中线移位(大于1cm)、入院时GCS评分(小于等于5分)、术后并发症(大于等于2种)是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针对这些重要指标的分析,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是降低致死、致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查智健赵飞耿锋袁开长吕红娟李光照钱煜林彬常骏张开鹏杨非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手术预后
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光动力瘤苗的制备及其体外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恶性度高,且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全切除,容易复发;又因中枢神经特有的血脑屏障结构以及脑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等特点,所以传统的手术加放疗...
袁开长
关键词: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细胞毒性免疫治疗光动力治疗
文献传递
大鼠GLUT1基因的扩增及其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基因(GLUT1)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获取大鼠GLUT1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G lut1,经酶切后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X体外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 lut1,酶切线性化重组腺病毒质粒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中反复扩增数代后,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ting)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结果:经PCR分析及DNA测序显示GLUT1 cDNA序列正确;筛选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 lut1后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出重组病毒,包装后冻融细胞行PCR及W estern b lotting检测表明重组腺病毒包装成功。结论:成功扩增了大鼠GLUT1基因并构建了携带大鼠GLUT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这有助于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的机制。
李方成李军亮梁伟强刘然义吴中华张培峰袁开长
关键词:葡萄糖转运体1基因扩增重组腺病毒载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