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活泼

作品数:17 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降水
  • 7篇气候
  • 4篇气候模式
  • 4篇夏季
  • 4篇夏季降水
  • 4篇环流
  • 4篇极端降水
  • 4篇大气环流
  • 3篇统计降尺度
  • 3篇气候变化
  • 3篇降尺度
  • 3篇不确定性
  • 2篇年代际
  • 2篇气候预测
  • 2篇耦合气候模式
  • 2篇降尺度方法
  • 2篇IPCC
  • 1篇东亚季风
  • 1篇短期气候
  • 1篇短期气候预测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篇陈活泼
  • 9篇孙建奇
  • 3篇孙博
  • 3篇王会军
  • 3篇马洁华
  • 2篇段明铿
  • 2篇孙博
  • 2篇汪君
  • 2篇于恩涛
  • 2篇黄艳艳
  • 2篇田宝强
  • 1篇李宁
  • 1篇杨晓光
  • 1篇郑景云
  • 1篇向伟玲
  • 1篇姜大膀
  • 1篇陈海山
  • 1篇高清竹
  • 1篇俞淼
  • 1篇郭东林

传媒

  • 5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面过程对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GRAPES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究了不同复杂程度陆面过程和不同土壤初始条件对2007年中国夏季淮河流域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下垫面非均匀性对造成我国夏季强降水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小尺度对流发生发展中陆气相互作用的可能影响。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对流过程采用两组敏感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流启动对陆面过程有很强的敏感性。Noah陆面模式能合理地模拟出对流的启动,而Slab陆面模式模拟的对流会延迟1~2小时,这与Noah陆面模式能合理描述地表感、潜热通量有关。GLDAS初始土壤资料能更加合理地描述实际土壤温湿的分布状况,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模拟出对流降水的启动和分布位置。另外,对2007年7月淮河流域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模拟,研究表明:不同复杂程度陆面过程对连续强降水数值预报有明显的影响。使用Noah陆面模式能提高对强降水预报的能力,而且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降水的TS评分也在提高,Noah的TS评分总体上高于Slab。
陈晓丽沈学顺陈活泼
关键词:夏季降水陆面过程GRAPES模式
CMIP5模式对21世纪末中国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预估被引量:60
2013年
利用CMIP5耦合模式结果对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中国降水和东亚大气环流未来演变特征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到了21世纪末,中国年降水量将显著增加.其中,中雨、大雨和暴雨发生频次都明显增加,强度增强,而毛毛雨发生频次在全国范围内明显减少.中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小雨增加的结果;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雨的增加对年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南方地区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大雨和暴雨显著增加的结果,而小雨表现为负贡献.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变化的分析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夏季风环流在增强,而且大气层结不稳定性也在增加,这些都为中国降水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提供有利背景条件.
陈活泼
关键词:降水极端降水大气环流
CMIP6模式对亚洲中高纬区极端温度变化的模拟及预估被引量:7
2021年
利用观测的亚洲中高纬区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CMIP6计划中28个全球气候模式资料,系统评估了CMIP6模式对亚洲中高纬区日最高温(TXx)和日最低温(TNn)的模拟性能,并对其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科学预估。主要结论如下:1)CMIP6大部分模式能合理地模拟亚洲中高纬区TXx和TNn自南向北、自西到东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所有模式均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附近存在较大的冷偏差。模式对气候平均态的模拟一致性较好,对TNn的模拟优于TXx;但是对于趋势变化模拟,对TXx的模拟与观测更为接近,而且多模式集合的模拟效果更优。2)预估结果指出,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21世纪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其中TNn增加趋势更加明显。在SSP5-8.5排放情景下,到了21世纪末期,TXx约增加7.0℃,TNn约增加9.6℃。此外,预估结果不确定性随时间推移、排放增多而增加,其中对于TXx的预估结果可信度更高。
蒋文好陈活泼
关键词:极端温度
西部干旱区未来气候变化高分辨率预估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WRF,基于CMIP5计划中MIROC5输出结果,进行了我国高分辨率(30 km)的历史模拟及未来预估。针对我国西部干旱区,在模式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未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历史模拟结果显示WRF对我国西部干旱区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结果较MIROC5有明显改进。21世纪西部干旱区将持续增暖,末期的增温幅度明显高于中期。和全国平均相比,西部干旱区21世纪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间分布上,年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新疆南部增温高于新疆北部,山区的增温高于盆地。气温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夏季增温集中在山区,而冬季增温则更多集中在盆地。西部干旱区降水在21世纪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夏季降水减少更为明显,这和全国平均的降水增加并不一致。空间分布上,降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山区降水减少,其中夏季山区降水减少十分明显,而盆地降水则略有增加。
于恩涛孙建奇吕光辉陈活泼向伟玲
关键词: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高分辨率
西南地区未来极端降水增加将导致其人口暴露风险加剧
2023年
基于CN05.1观测数据和一套经过降尺度偏差校正处理的模式(NEX-GDDP-CMIP6)数据,结合泰勒图、GEV极值拟合等方法,综合评估了模式对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的模拟性能,并系统分析了未来西南地区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降水演变趋势及其人口暴露度变化。结果表明,NEX-GDDP-CMIP6模式及其集合(N-CMIP6-MME)能够较好地再现观测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且多模式集合结果优于大多数单个模式。未来西南地区绝大多数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将持续增加,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极端降水事件也呈增加趋势,使得未来西南地区人口暴露于不同重现期极端降水的风险进一步增加。相比十年一遇,重现期为20 a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加速度更快,增加范围更广,模式一致性也更高,对应的人口暴露度增加幅度更大。到2050年左右,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下二十年一遇的RX1day(RX5day)分别增加了175.2%(148.9%)、216.0%(162.4%)、210.9%(156.8%)和274.3%(207.1%),对应人口暴露度分别增加了129.1%(118.8%)、177.7%(135.1%)、182.4%(143.2%)和237.5%(161.5%)。进一步分析指出,在未来极端降水人口暴露度的变化中,气候变化占主导作用,其次是人口变化和人口-气候协同作用的影响。
林文青陈活泼徐慧文艾雅雯何文悦张大伟王帆毕吴瑕王玮琦
关键词:极端降水
一种适合于台风频次预测的统计降尺度方法
利用耦合气候模式实现一步法预测是气候预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基于欧洲多模式短期气候集合预测计划(DEMETER)六个耦合气候模式1974-2001 年回报试验结果,首先探讨了耦合气候模式对夏季(6-10 月)西北太平...
孙建奇陈活泼
关键词:耦合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
新疆夏季降水年代际转型的归因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本研究针对我国内陆新疆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由暖干向暖湿的年代际转型,从大气环流因子进行归因分析.结果显示,位于东亚沿海地区的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波列(EAP)的强度和位置的年代际加强和偏移对于新疆地区此次气候的干湿转型具有重要贡献.转型之前EAP强度偏弱,位置相对偏东,对新疆夏季降水变化没有明显贡献,且影响新疆夏季降水发生的主要环流系统是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上空的异常纬向波列.转型后EAP强度偏强,位置相对前期向西偏移,因此从西北太平洋向我国内陆地区的异常水汽输送显著增强,使得新疆地区大气含水量增加,从而导致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新疆夏季降水的增加.
陈活泼孙建奇范可
关键词:年代际转型EAP水汽输送
我国夏季降水及相关大气环流场未来变化的预估及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的15个耦合气候模式在不同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对我国夏季降水及相关大气环流场的未来时空变化特征与模式之间的不确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降水表现出较强的局地特征。其中,我国东部和高原地区的降水在21世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变暖的加剧而增强,同时模式模拟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也更好,表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较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表现为持续的降水减少趋势,而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则呈现出先减少(21世纪初)后增加的特征,不同模式对降水这些局地特征的模拟也都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其他地区夏季降水在21世纪的变化不大,同时模式模拟的一致性也较差。多模式模拟的我国未来百年夏季降水的这些变化特征在温室气体高、中、低不同排放情景下基本一致,A2情景预估结果变化最大,A1B次之,B1相对最小。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场的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大部分模式的模拟结果都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有所增强,从而使得由低纬度大洋和南海地区向我国大陆的水汽输送增加,造成该地区大气含水量的增多,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增加提供有利条件。此外,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其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明显增大。这些环流场及其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夏季降水未来变化预估结果的可信度。
陈活泼孙建奇陈晓丽
关键词:降水大气环流不确定性
基于Logistic方法构建的中国降雪判定方法研究
2022年
基于中国区域逐日降雪、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等观测数据,构建了中国区域的Logistic降雪判定方法,并对该方法和当前广泛应用的其他降雪判定方法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温度阈值法和S曲线法对[-3,4]℃气温区间内的降雪模拟不确定性相对较大。比较而言,Logistic拟合的系列方法成功率更高,对中国不同区域降雪识别也更为稳健,尤其是对青藏高原地区降雪事件的识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在Logistic方法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降雪判定起决定作用,而气压和风速的影响相对较小。Logistic湿球温度方案(Log T_(w))和气温+相对湿度方案(LogT_(a)H_(R))均能很好地再现降雪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且相应偏差均小于其他方法;总体上,这两种方案对降雪量识别效果差别不大。因此,可使用Log T_(w)方案或LogT_(a)H_(R)方案对中国区域降雪事件进行判别,尤其是对模式中降雪事件的识别。
林文青陈活泼
关键词:降雪
DEMETER耦合气候模式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及其影响因子的预测效能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耦合气候模式实现一步法预测是气候预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该研究基于欧洲多模式短期气候集合预测计划(DEMETER)6个耦合气候模式1974~2001年回报试验结果,首先探讨了耦合气候模式对夏季(6~10月)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密切相关的6个主要气候因子的预测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这6个气候因子与台风发生频次的统计关系,研究了耦合气候模式对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次变化的预测技巧.结果显示,DEMETER 6个耦合气候模式可以较好地预测影响台风频次的主要气候因子及台风频次本身的变化特征.进一步的对比研究发现,这种统计降尺度与耦合模式相结合的预测方法明显好于耦合气候模式的直接预测效能.此外,多模式集合平均表现出最优的预测性能.可见,采用多模式集合与统计降尺度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可以大大提升耦合气候模式的预测技巧,它将成为未来台风预测的重要方向.
孙建奇陈活泼
关键词:耦合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DEMETE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