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铌

作品数:71 被引量:22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23篇肿瘤
  • 23篇病理
  • 19篇前列腺
  • 16篇临床病理
  • 14篇腺癌
  • 14篇基因
  • 12篇前列腺癌
  • 11篇预后
  • 9篇肾细胞
  • 8篇细胞癌
  • 7篇导管
  • 7篇上皮
  • 7篇肾细胞癌
  • 6篇导管内
  • 6篇组织化学
  • 5篇导管内癌
  • 5篇凋亡
  • 5篇突变
  • 5篇临床病理学

机构

  • 69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71篇陈铌
  • 48篇周桥
  • 26篇曾浩
  • 22篇陈雪芹
  • 20篇聂玲
  • 20篇龚静
  • 12篇李响
  • 8篇张朋
  • 8篇魏强
  • 8篇余天平
  • 8篇尹晓雪
  • 7篇徐苗
  • 6篇李甘地
  • 6篇沈朋飞
  • 6篇刘卫平
  • 6篇黄蕤
  • 5篇石明
  • 5篇杨文秀
  • 4篇李雷
  • 4篇刘振华

传媒

  • 15篇中华病理学杂...
  • 10篇四川大学学报...
  • 7篇现代泌尿外科...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华西医学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国科学:生...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8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促凋亡线粒体蛋白BNIP3的表达调控与功能被引量:3
2010年
曾浩黄颖陈铌周桥
关键词:促凋亡蛋白BNIP3BCL2家族蛋白抗凋亡蛋白
API2-MALT1融合基因表达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检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PI2MALT1融合基因mRNA表达,了解其表达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肠和甲状腺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共32例,通过RT PCR检测所有病例的API2MALTlmRNA,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根据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即API2MALT1mRNA表达与未表达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32例中11例检出融合基因表达(34.4%)。与API2MALT1mRNA未表达病例相比较,API2MALT1mRNA表达病例临床病理分期较早,细胞增殖指数、淋巴结累及远处转移率和复发率都较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生存分析:API2MALT1mRNA表达病例平均存活时间长、5年生存率高,两组的存活情况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API2MALT1融合基因表达对结外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明显影响,来源于MALT淋巴瘤恶性转化的DLBCL有具有更加惰性的临床过程和较好的存活情况。MALT淋巴瘤和由它高恶性转化而来的结外DLBCL应被视为同一个临床病理学实体,这样更能体现MALT淋巴瘤的演进过程。
杨文秀李甘地周桥刘卫平陈铌李雷
关键词: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RT-PCR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顺行与逆行切除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与逆行根治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1年5月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45例行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31...
李响石明阿肖克陈铌张朋曾浩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137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目的:本研究拟分析总结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病理特征,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通过了解骨髓转移癌的预后相关因素,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赵阳陈烨成科李月华陈铌刘继彦
关键词:骨髓转移癌血小板降低预后指标
前列腺癌ERG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中国前列腺癌患者ETS相关基因(ERG)重排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2014年前列腺穿刺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8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RG基因重排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RG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ERG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ERG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ERG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18.0%)患者检出ERG基因重排,其中45例(51.7%)为转位重排,42例(48.3%)为缺失重排。74例(15.4%)患者表达ERG蛋白。ERG蛋白表达与基因重排正相关(r=0.849,P=0.000)。368例获得随访资料,ERG基因重排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初诊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无关(P>0.05),但发生远处转移及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病例中ERG蛋白表达率下降(P<0.05)。预后分析显示ERG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均不能提示预后。结论 ERG基因重排状态与蛋白表达情况均不能作为前列腺癌进展为CRPC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指标。
潘秀懿谭珺娅聂玲尹晓雪龚静陈雪芹周桥曾浩陈铌
关键词:前列腺癌ERG基因重排蛋白表达预后
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诊断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诊断IDCP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228例经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的HE切片进行筛查,对20例疑似IDCP的病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α-甲酰-辅酶A-消旋酶(P504S)和P63双染标记,并做核增殖抗原Ki67染色,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0例(4.3%)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符合IDCP,Ki67平均核标记指数19.7%±9.7%;IDCP组织学特征:以筛状和实体状结构为主,肿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大,深染,可见明显核仁,P504S(+)、P63(+)的基底细胞存在;临床特点: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高〔(103.3±36.8)ng/mL〕,伴高级别浸润性癌(Gleason评分多数≥8分),4例患者初诊时已有骨和/或肺转移。10例患者中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其中3例死亡,2例复发。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伴有IDCP的前列腺癌患者比不含IDCP者预后更差(P=0.006)。结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标本中查见IDCP比例低,在穿刺活检标本中发现IDCP,提示疾病进展快,预后差,需引起病理医生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侯川陈铌陈雪芹龚静王欣欣曾浩周桥
关键词:导管内癌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
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评价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转移性肾癌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56(37~73)岁.曾行原发肿瘤切除术13例,行CT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术2例.组织学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4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舒尼替尼50 mg/d连续给药4周,停药2周方案4例;37.5 mg/d持续口服方案11例.评价肿瘤治疗疗效、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同时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2~24)个月,15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总客观缓解率53%(8/15),疾病控制率87%(13/15).由于随访时间短,尚不能报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11例(73%),头发颜色改变10例(67%),口腔溃疡、脱发各9例(60%),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各8例(53%).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且所有不良反应均可逆. 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且可逆,患者多可耐受,安全性较好,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需进一步随访.
程树林曾浩李响郭鹏代琳陈铌朱育春张朋魏强
关键词:肾细胞肿瘤转移舒尼替尼靶向治疗
API2-MALT1融合基因变异体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中的分布及凋亡的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API2-MALT1融合基因变异体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marginalzoneB-celllymphomaof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转录与肿瘤凋亡的关系。方法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检测62例不同部位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的多种变异体;通过TdT介导脱氧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进行肿瘤细胞的原位凋亡检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PI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62例MALT淋巴瘤中28例检出API2-MALT1融合基因(45.16%),为变异体A1446-M1123或A1446-M814,但未检出A1446-M541和A1446-M1150。A1446-M1123(18/28)的检出明显多于A1446-M814(10/28)。融和基因转录在甲状腺MALT淋巴瘤中检出最低,在其它部位的分布无差异。在API2-MALT1+组(API2-MALT1mRNA表达阳性组)肿瘤凋亡水平明显高于API2-MALT1-组(API2-MALT1mRNA表达阴性组),API2的mRNA和蛋白水平低于阴性组。A1446-M1123+与A1446-M814+病例之间凋亡和API2的变化无差异。结论MALT淋巴瘤中t(11;18)(q21;q21)的发生有部位差异,A1446-M1123可能是中国人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变异体的主要类型。API2-MALT1融合基因转录与MALT淋巴瘤的凋亡水平和API2的变?
杨文秀李甘地周桥刘卫平陈铌龚静
关键词:MALT淋巴瘤凋亡变异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乳腺癌2型易感基因致病突变的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2型易感基因(BRCA2)致病突变的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行基因检测的249例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组织学形态,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249例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73例(29.3%)检出DNA损伤修复基因(DNA damage repair gene,DRG)致病突变,涉及18个DRG的胚系或体系致病突变。其中BRCA2致病突变率最高(22/249,8.8%),另检出51例其他DRG致病突变,其余176例无DRG致病突变。22例BRCA2致病突变患者年龄48~91岁,中位年龄67岁,包括14例胚系突变(14/249,5.6%)和8例体系突变(8/249,3.2%)。17例(77.3%)有远处转移,其中16例为骨转移,1例为多部位转移;13例(59.1%)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组织学形态以经典的腺泡腺癌为主,其中16例(72.7%)伴有导管内癌成分,6例(27.3%)局灶伴神经内分泌表型,11例(50.0%)查见神经或血管侵犯,8例(36.4%)查见前列腺外累及。19例(86.4%)患者Gleason评分≥8分。相比BRCA2体系致病突变、其他DRG致病突变和无DRG致病突变的病例,前列腺导管内癌成分在BRCA2胚系致病突变的病例中更常见(P=0.002)。本组病例223例获得随访资料,总随访时间为1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32.3个月。DRG致病突变的患者比无DRG致病突变的患者预后差,总生存期更短(P=0.040);BRCA2胚系致病突变患者与BRCA2体系致病突变、其他DRG致病突变、无DRG致病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结论BRCA2致病突变常见于Gleason高分级、临床高分期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BRCA2胚系致病突变病例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常伴有前列腺导管内癌成分。本组病例中,DRG致病突变的患者比无DRG致病突变的患者预后差,总生存期更短;但BRCA2致病突变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王铎淏尹文莲潘秀懿张孟尼聂玲陈雪芹曾浩周桥陈铌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突变
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与逆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情况和长期并发症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与逆行根治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情况和长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1年5月接受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45例行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31例行耻骨后逆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1例出现切缘阳性,顺行组5例,逆行组6例。术中出血(367.2±132.4)mL,其中顺行组出血(324.0±70.3)mL,逆行组出血(429.8±172.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出现切口感染,顺行组1例(2.2%),逆行组2例(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63(32.56±18.25)月,无患者死于前列腺癌,4例生化复发。两组患者长期并发症(控尿情况、尿道狭窄和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较逆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出血少。两种手术方式在围手术期情况和长期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
熊子兵石明Kunwar Ashok陈铌张朋曾浩李响
关键词:前列腺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