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永灿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间充质
  • 4篇干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增殖
  • 2篇胎盘
  • 2篇蜕膜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缓释
  • 2篇BMSCS
  • 1篇低氧
  • 1篇凋亡
  • 1篇多向分化
  • 1篇多向分化潜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递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香港大学
  • 1篇北京德得创业...

作者

  • 9篇黄永灿
  • 7篇邓力
  • 3篇陈晓禾
  • 2篇张珏
  • 2篇王佳
  • 2篇唐莉
  • 2篇李秀群
  • 1篇李莉
  • 1篇黄益洲
  • 1篇常丽
  • 1篇李驯虎
  • 1篇陆瓞骥
  • 1篇解慧琪
  • 1篇吕维加
  • 1篇杨志明
  • 1篇谢红蕾
  • 1篇焦雪峰
  • 1篇蔡加琴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华北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缺氧对hBMSCs和胎盘来源MSCs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hBMSCs和人胎盘基蜕膜MSCs(human placental decidua basalis-MSCs,hPDB-MSCs)在化学缺氧条件下的增殖情况,为寻找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与hPD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oCl2建立化学缺氧模型,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在不同CoC12浓度(0、50、75、100、125、150、175、200μmol/L)和不同时间(6、12、24、48、72和96 h)的增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PDB-MSCs与hBMSCs均表达CD9、CD29、CD44、CD105、CD106、人类白细胞抗原ABC(human leucocyte antigen ABC,HLA-ABC),不表达CD34、CD40L和HLA-DR;但与hBMSCs相比,hPDB-MSCs阶段特异表达的胚胎抗原1(stage-specifi c embryonic antigen 1,SSEA-1)、SSEA-3、SSEA-4、肿瘤排斥抗原(tumor rejection autigen,TRA)-1-60、TRA-1-81表达更高。化学缺氧12 h内,hBMSCs与hPDB-MSCs增殖均被抑制,12 h后均能促进增殖;与对照组比较,hBMSCs经150μmol/L CoCl2作用24 h出现显著增殖(P<0.05),hPDB-MSCs在75μmol/L CoCl2作用12 h后出现显著增殖(P<0.05)。结论与hBMSCs相比,hPDB-MSCs表达更高的胚胎干细胞特有表面抗原,同时对化学缺氧所致的增殖影响更为敏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王佳陈晓禾黄永灿李秀群张珏邓力
关键词:化学缺氧细胞增殖
干细胞与椎间盘再生:从基础到临床被引量:2
2012年
1椎间盘退变与治疗策略 椎间盘连接相邻的两个椎体,主要由中央的髓核(nucleuspulposus,NP)、外侧的纤维环(annulusfibrosus,AF)和上下终板(endplate,EP)构成,对脊柱、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黄永灿吕维加陆瓞骥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间充质干细胞
生长因子微囊化缓释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生长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通过细胞间信号传递影响细胞活动的一类多功能调节肽,具有调节细胞分裂、增殖、迁移及其基因表达等重要功能^[1]。生长因子主要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即可发挥显著的生物学效出,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研究表明,不同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或拮抗效应,
黄永灿邓力
关键词:缓释制剂微囊化细胞活动信号传递细胞分泌细胞分裂
盐酸四环素缓释微球的制备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制备盐酸四环素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优化其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盐酸四环素PLGA微球,以微球包封率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形态规则,粒径为16.72±0.33μm,载药量为0.52%±0.01%,包封率为78.56%±1.05%,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86)。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为制备盐酸四环素PLGA微球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莉黄永灿常丽李驯虎张珏唐莉邓力
关键词:PLGA微球缓释正交设计
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低氧无血清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间充质干细胞(MSCs,mesenehymal stem cells)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中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中,我们从人胎盘基蜕膜分离得到间充质于细胞(placental decidua ba...
黄永灿杨志明陈晓禾李秀群王佳邓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
文献传递
大鼠BMSCs自发钙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大鼠BMSCs自发钙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取健康3日龄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并扩增至第4代,体外构建自发钙化模型。于培养7、14 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自发钙化进程,并行茜素红染色观察。分别于培养0、7、14 d时收集细胞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验证芯片分析结果。结果大鼠BMSCs在体外发生了自发钙化,并于培养7 d后细胞开始堆集,茜素红染色为弱阳性;培养14 d后细胞堆积明显并形成典型的茜素红染色阳性钙结节样结构。自发钙化过程中共检测到57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探针,对应378个大鼠基因。其中0 d和7 d相比有35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探针,而7 d和14 d相比只有1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探针。差异表达基因依据表达模式不同可分为6类;依据生物学功能亲和关系,与骨细胞生物学密切关联的差异表达基因又可分为7大类,即血管生成、细胞凋亡、骨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发育、细胞通讯和成骨信号通路。基因功能关联性分析显示有12个在功能上联系密切的细胞周期类基因在自发钙化过程中发生了下调;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分泌型磷酸蛋白1(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Spp1)、Cxcl12、Mmp2、Mmp3、Apoe和Itga7与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存在功能上的联系。Spp1、Mgp、Mmp13、Wnt抑制因子1、Cxcl12和细胞周期素A2的RT-q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细胞接种后的前7 d是决定大鼠BMSCs自发钙化的关键期。BMSCs自发钙化过程受细胞通讯类基因、骨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类基因、TGF-β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多方面的共同调控。
焦雪峰黄永灿黄益洲吴诚光邓力
关键词:BMSCS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生物信息学
胎盘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被引量:1
2009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是最早分离自人骨髓组织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随后陆续在人脂肪组织、外周血、肌肉和结缔组织中也发现了MSC。目前MSC是临床研究最普遍的细胞来源,在组织工程研究、创伤修复和肿瘤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但MSC在骨髓、外周血等组织中的含量极低,并且有研究表明MSC含量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也大大下降因此国内外学者们开始探索在更为幼稚的组织如胚胎、胎盘组织中是否含有MSC。
邓力黄永灿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胎盘组织多向分化潜能骨髓组织结缔组织细胞来源
音猬因子调控BMSCs表达和分泌VEGF及bFGF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介导的信号参与调控血管生成的重要环节。研究不同浓度的重组Shh-N(recombinant Shh N-termitant,rShh-N)对BMSCs表达和分泌VEGF和bFGF的影响。方法取健康3日龄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体外扩增至第3代,分别用含0、10、100、200 ng/mL rShh-N的L-DMEM培养BMSCs,作为A、B、C、D组。培养12、24、48、72 h后行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VEGF和bFGF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D组各时间点的VEGF和bFGF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且在12、48 h表达量高于24、72 h(P<0.01);C组在各时间点均促进bFGF mRNA表达(P<0.05),在24~72 h促进VEGF mRNA表达(P<0.05),且在72 h时表达量均最高(P<0.01);B组在12 h抑制VEGF mRNA表达(P<0.05),48 h和72 h表现出促进作用(P<0.05),在12~48 h明显促进bFGF mRNA表达(P<0.05),且在48 h时的表达量最高(P<0.01)。在蛋白水平上,D组各时间点VEGF和bFGF分泌量均高于A组(P<0.01);C组在24~72 h VEGF和bFGF分泌量明显多于A组(P<0.05);B组在12 h和48 h抑制VEGF的分泌(P<0.05),24 h增加其分泌作用(P<0.05),而在24 h和48 h促进bFGF的分泌(P<0.05)。各组在48 h和72 h时的VEGF和bFGF分泌量明显多于12 h和24 h(P<0.05)。结论 rShh-N可促进BMSCs表达和分泌VEGF和bFGF,为进一步探讨rShh-N和MSCs联合应用于治疗缺血性相关疾病以及促进骨修复重建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蔡加琴黄益洲陈晓禾谢红蕾黄永灿邓力
关键词:音猬因子BMSCS骨修复VEGFBFGF
低氧对胎盘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旨在探讨生理低氧和无血清培养条件下人胎盘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l decidua basalis-mesenchymal stem cells,PDB-MSCs)的生物学特征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获得PDB-MSCs,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DB-MSCs在不同氧浓度(20%O2和1%O2)、有无血清(10%FBS和0%FBS)条件下各个时间点(6h、12h、24h、48h、72h、96h)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无血清条件下各个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结果显示,在特定的时间内低氧可以促进PDB-MSCs增殖(P<0.01,n=3),而血清对PDB-MSCs增殖的影响与氧浓度关系密切;同时,在本实验条件下,低氧、无血清分别或联合培养不会导致PDB-MSCs凋亡(P>0.05,n=3);在无血清条件下,24h时低氧组PDB-MSCs表达较高水平的VEGF。以上结果提示,PDB-MSCs可能成为缺血相关组织工程产品种子细胞的一个新来源。
黄永灿陈晓禾王佳李秀群解慧琪唐莉邓力
关键词:低氧增殖凋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