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志庆

作品数:71 被引量:34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动脉
  • 23篇先天性
  • 23篇儿童
  • 18篇心脏
  • 18篇介入
  • 17篇先天
  • 16篇介入治疗
  • 15篇心脏病
  • 15篇先天性心脏
  • 14篇先天性心脏病
  • 11篇缺损
  • 10篇血管
  • 10篇间隔缺损
  • 10篇封堵
  • 9篇导管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9篇肺动脉
  • 8篇导管未闭
  • 8篇动脉导管

机构

  • 48篇上海第二医科...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儿科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南昌市第一医...
  • 1篇南京江北人民...
  • 1篇成都市儿童医...

作者

  • 71篇余志庆
  • 64篇高伟
  • 47篇周爱卿
  • 43篇李奋
  • 33篇黄美蓉
  • 20篇王荣发
  • 20篇李筠
  • 16篇杨健萍
  • 14篇张玉奇
  • 12篇孙锟
  • 8篇钟玉敏
  • 7篇陈树宝
  • 6篇朱铭
  • 5篇王荣发
  • 4篇杨建萍
  • 4篇钟玉敏
  • 3篇杨建萍
  • 3篇王荣发
  • 3篇刘芳
  • 3篇陈名武

传媒

  • 16篇临床儿科杂志
  • 10篇介入放射学杂...
  • 8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11篇2004
  • 10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10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maryar-tery,ALCAPA)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性疾病,目前国内报道的资料不多。该研究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0例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心脏超声、心导管资料、手术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多汗、烦躁、气促、拒食等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有较特征性的改变;4例患儿行肺动脉内隧道术,4例行直接左冠状动脉移植术,2例行左冠状动脉重建术。术后8例症状改善,2例死亡。结论掌握ALCAPA的病变特点和相关的诊断线索,辅以彩色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提高ALCAPA的检出率,并早期手术治疗。
何学华李筠黄美蓉高伟李奋余志庆杨健萍周爱卿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第2次手术前心导管检查和临床评估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及临床评价。方法 选取1999年4月~2002年12月先心病术后患儿在心内科行心导管术65例,占同期先心病心导管术总数的2.2%,入院后常规行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原手术方案选择相应的心腔、血管造影,检测相关部位的压力、血氧饱和度。结果 65例心导管术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综合心导管资料及其他辅助检查,需再次外科手术39例,暂不需手术而进一步随访观察9例,在心导管术中行介入治疗9例,4例需放置支架,无再次外科手术指征4例。结论 心导管术不仅能提供精确的病理生理参数,而且可提供详尽的解剖资料,对一些复杂的先心病,特别是外科手术后的先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余志庆周爱卿高伟李奋杨健萍李筠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适应证再手术
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被引量:33
2004年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 ,ASD)封堵术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 ,119例继发孔型ASD患儿 ,根据家属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的介入治疗。年龄 0 8~ 17 0岁 ,平均 ( 7 5± 2 8)岁 ,体重6 7~ 88.0kg ,平均 ( 2 3 7± 7 8)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被证实均为继发孔型ASD。按ASD球囊伸展直径或大于 1~ 2mm选择封堵器进行堵塞。其中 3例为多发ASD。 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或肺动脉瓣狭窄 ( pulmonarystenosis ,PS)者应用其他封堵装置和球囊扩张治疗合并的畸形。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  119例患儿术前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 ,TEE)或经胸超声 (trans thoracicechocardiography ,TTE)检测ASD平均直径 ( 12 9± 5 6 )mm ( 6 5~ 34 5mm ) ,肺动脉平均压力为 ( 2 9 0± 5 0 )mmHg( 2 5 0~ 6 2 0mmHg) ,球囊伸展直径为 ( 15 7± 4 8)mm( 8 0~ 38 0mm)。所选封堵器直径平均为 ( 15 0± 5 0 )mm( 8 0~ 38 0mm)。 112例封堵成功。 3例多发ASD也选用单一封堵器。 6例合并PDA或PS者同时完成介入治疗。 112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 93 8% (
高伟周爱卿余志庆李奋张玉奇孙锟钟玉敏
关键词:儿童介入治疗封堵术手术指征
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和结果
目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及突然死亡等。对有症状的冠状动脉瘘施行经导管封堵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已得到大家的认可。本文探讨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的指征...
高伟周爱卿余志庆李奋钟玉敏张玉奇黄美蓉孙锟
文献传递
改良Fontan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4
2006年
孙宪军李筠杨健萍黄美蓉高伟余志庆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改良FONTAN手术心律失常
儿童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早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早期并发症了解儿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0例肺动脉分支狭窄或者主动脉缩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早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出现球囊破裂1例,术后出现尿潜血阳性2例,消化道出血1例,胸部不适2例,头痛、呕吐1例,10例中6例并发症均在24 h内缓解。结论儿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早期并发症较少,而且多无特异性。因此,只要病例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操作规范,儿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
李晓红高伟黄美蓉余志庆刘廷亮郭颖
关键词:血管支架并发症主动脉缩窄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与治疗:附75例报告被引量:13
2000年
为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选取1985年1月~1998年1月主动脉缩窄75例,行左、右心导管及升、降主动脉造影,23例行心导管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47例,心功能不全45例,75例均可在胸骨左缘Ⅱ~Ⅳ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血压:上肢>下肢60例,接近10例,正常5例;股动脉搏动减弱60例,正常15例。结果:23例心导管球囊扩张术中除3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效果不佳再行外科手术外,均获很好疗效。结果表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其上、下肢血压差异及心导管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除外科手术外,心导管球囊扩张术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及单纯隔膜型主动脉缩窄有肯定疗效。
余志庆周爱卿王荣发高伟黄美蓉杨建萍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先天性心导管术球囊扩张术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被引量:50
2005年
目的心律失常是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术后心功能的恢复,而且直接关系到预后。分析18岁以内患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根据家长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装置及国产封堵器进行堵塞。80例应用AGA公司制造的Am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9例应用国产封堵装置,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均获成功。11例术后5d内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2%,分别为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阻滞5例,不完全(部分)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其中3例并发两种传导阻滞。分析本组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发现:(1)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3mm;(2)室间隔缺损直径≥8mm,封堵器直径≥10mm;(3)穿刺成功后动脉静脉(A-V)轨道建立时间≥60min及术中pH值<7·35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结论心律失常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防止酸中毒是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孙宪军高伟周爱卿余志庆李奋黄美蓉孙锟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律失常气囊扩张术
镶嵌技术治疗新生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
2015年
患婴 男,出生后5天,体质量2.5 kg.其母孕8个月产检时胎儿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检查即诊断为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患婴出生后出现吐沫、抽搐,全身黄染明显,无发绀和缺氧发作.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血管造影提示:左心室发育不良;二尖瓣发育不良,瓣环4 mm;主动脉瓣接近闭锁,升主动脉2.6 mm;肺动脉扩张,总干12 mm;房间隔缺损(ASD)8 mm;动脉导管未闭(PDA)4 mm.
罗凯刘锦纷鲁亚南高伟刘廷亮余志庆郑景浩
关键词: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镶嵌技术胎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发育不良CT血管造影动脉导管未闭
单心室的病理解剖特征和临床诊断被引量:4
2006年
王荣发高伟余志庆李筠刘芳
关键词:临床诊断方法病理解剖单心室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技术血管造影检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