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锐
- 作品数:71 被引量:251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CT灌注原始图像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原始图像(CT perfusion source images,CTP—S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9h)的患者行“一站式CT”扫描,根据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 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的不同将34例患者分为2组:有延迟灌注组和无延迟灌注组。分析基线平扫CT(NCCT)、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 ASPECTS,并与随访影像ASPECTS进行对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动脉期CTP-SI与静脉期CTP—SI ASPECTS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一站式CT”各个影像学形态ASPECTS与随访影像ASPECTS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结果34例患者分为有延迟灌注组12例和无延迟灌注组22例。基线NCCT、动脉期、静脉期和随访影像的ASPECTS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在有延迟灌注组分别为:9.0分(6.0—10.0分)、6.5分(1.0~8.0分)、8.0分(3.0—10.0分)、7.0分(0~10.0分);在无延迟灌注组分别为:9.0分(1.0~10.0分)、8.5分(1.0~10.0分)、8.5分(1.0~10.0分)、8.0分(0~10.0分)。在无延迟灌注组,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 ASPEC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而在有延迟灌注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02)。在无延迟灌注组,基线影像ASPECTS(NCCT、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评分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9、0.926、0.928,P值均〈0.01);在有延迟灌注组,静脉期CTP—SI ASPECTS评分与随访影像ASPECTS评分的相关性最好(r=0.762,P=0.00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只有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评分之间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无延迟灌注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0.966,P〈0.001;有延迟灌注组,Beta=0.765,P=0.004。结论CTP—SI显示无延迟灌注,不�
- 王效春高培毅林燕薛静马丽王春娟廖晓凌刘光锐隋滨滨王晨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灌流
- 同期行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男性,32岁。因“间断胸痛、胸闷1个月余”入院。曾在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节段性狭窄70%,右冠状动脉远端瘘人左心室。于2014年2月转至我院进一步治疗。患者发育正常,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心前区未扪及震颤。
- 蒲俊舟吴文辉李铁铮刘光锐黄连军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支架术封堵术右冠状动脉收缩期杂音节段性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复杂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加强化下行TEVAR术。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EVAR术,手术成功率97.1%(67/69)。同术期并发症3例,1例患者m现截瘫,2例患者于术中发现支架近端m现破口,逆撕形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所有患者随访(20±14)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1年复查m现支架近端破口形成A型夹层,1例患者于术后2年发现支架近端I型内漏。结论TEVAR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可行有效,但与传统主动脉夹层一样存在着严重的嗣术期及近中期并发症,应引起充分重视。
- 刘浩黄小勇吴文辉郭曦李铁铮刘光锐韩晓峰黄连军朱俊明
- 关键词:截瘫
- 主动脉缩窄合并症及主动脉缩窄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策略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症及CoA外科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6例Co A合并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或Co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男5例,女1例;年龄44~56(50.3±5.01)岁。患者术前均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根据患者主动脉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4例患者(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穿通性溃疡,1例外科术后缩窄复发合并假性动脉瘤),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1例患者Co A外科术后吻合处假性动脉瘤形成采用TEVAR,并对外科姑息的缩窄进行栓塞;1例Co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先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再对缩窄处进行封堵。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0~60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和再次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结论解剖条件合适的Co A合并症或Co 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可首先尝试TEVAR治疗。解剖条件不合适的Co 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行复合手术。此类患者应根据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及介入器材。
- 吴文辉黄连军薛玉国蒲俊舟黄小勇濮欣刘光锐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合并症心血管外科手术介入治疗
- Ⅰ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Ⅰ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PDA Occluder I)应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pm VSD)封堵术的安全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5月,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pm VSD患者接受封堵治疗,14例单独应用1枚PDA封堵器,4例同时应用1枚PDA封堵器和1枚VSD封堵器。患者年龄3.5~51岁,中位数17岁,随访时间3~72个月。对封堵成功率,术后相关并发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例pm VSD均合并膜部瘤,13例右心室面单发破口,5例2处或多发破口。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2例封堵术后少量残余分流,1例随访至第12个月残余分流消失。结论:Ⅰ代PDA封堵器应用于部分选择性合并膜部瘤的pm VSD,短-中期随访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吴文辉杨呈伟刘光锐李铁铮蒲俊舟李炯佾徐仲英黄连军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心脏外科手术随访
- 分支血管灌注不良分型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腹腔四分支血管灌注不良情况,探讨腔内修复术对腹腔四分支血管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并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2例,男28例,平均年龄(52.9±9.6)岁(32~7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基于Nagamine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细化分型,分析术前和术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影像资料,对灌注不良的腹腔四分支血管(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及右肾动脉)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患者腹腔四分支血管共128支,其中86支分支血管(67.2%)属于Ⅰ类灌注不良,Ⅰ-a亚型占60.9%(78/128),Ⅰ-b亚型占0.8%(1/128),Ⅰ-c亚型占5.5%(7/128);14支分支血管(10.9%)属于Ⅱ类灌注不良,Ⅱ-a亚型占3.9%(5/128),Ⅱ-b-1亚型占3.9%(5/128),Ⅱ-b-2亚型占3.1%(4/128);16支分支血管(12.5%)属于Ⅲ类灌注不良,均为Ⅲ-a亚型(无Ⅲ-b和Ⅲ-c亚型);其余12支分支血管未受累。32例患者均完成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术后复查CTA显示,14支(10.9%)属于"高危"灌注不良亚型(Ⅰ-b、Ⅰ-c和Ⅱ-b-2亚型)的分支血管中,13支(92.9%)灌注不良明显改善,其余1支的灌注亚型由Ⅰ-b转归为Ⅰ-c。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腹腔四分支血管灌注明显受损所占的比例较低,TEVAR能有效改善分支血管的灌注不良状态,推广Nagamine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细化分型,对判断夹层受累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状况及指导是否分支血管腔内重建意义重大。
- 韩晓峰郭曦李铁铮刘光锐黄连军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局部血流
- 成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总结成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13例在本中心进行介入封堵手术多孔型ASD患者,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8~67岁,平均(39.6±15.6)岁。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ASD诊断,13例患者存在27处缺损。彩色多普勒探及均为左向右分流、无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全部患者在本中心通过经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治疗ASD。术后通过门诊体检及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术中超声测量ASD大缺损和小缺损的平均(19.2±5.9)mm和(7.3±3.9)mm。13例患者共使用14枚封堵器,封堵器大小为16~40mm,平均(29.1±7.4)mm。封堵器释放后经胸超声监测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3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随访中仅1例患者存在微量分流,心腔大小不同程度回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成人多孔型ASD通过介入封堵治疗近中期效果满意。
- 李铁铮黄连军蒲俊舟刘光锐吴文辉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
- iFlow软件在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iFlow软件在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9例因B型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在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时,应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而得到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真、假腔造影剂的达峰时间,分析达峰时间与测量点距离的相关性。结果3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后前位上无法区分真、假腔而予以排除;余37例患者均成功行iFlow重建,其中男30例、女7例。真腔4个测量点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4个测量点达峰时间分别为(3.4±1.3)、(3.8±1.4)、(4.0±1.4)、(4.5±1.3)s,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P〈0.05)。真腔、假腔达峰时间随着降主动脉测量点距离的增加而均呈增加趋势(r2=0.034、0.075,均P〈0.05)。真腔总体达峰时间为(2.9±0.8)s,假腔为(3.9±1.4)s,假腔血流速度慢于真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Flow对于计算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流速度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是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评估的一种新方法。
- 刘光锐郭曦吴文辉黄小勇李铁铮韩晓峰薛玉国濮欣蒲俊舟黄连军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iFlow在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
- 目的 探讨iFlow 在主动脉B 型夹层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 2016 年1-3 月39 例因B 型夹层行TEVAR 术患者,在术中行DSA 检查时,应用 iFlow 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而得到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对...
- 刘光锐
- 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近肾腹主动脉瘤(J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对24例JAA采用EVAR治疗,年龄范围58 ~ 81岁,平均(70. 9 ± 8. 6)岁,其中男性23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冠心 病9例。瘤 颈 长 度 范 围1. 7 ~ 10. 5mm,平 均(6. 0 ± 4. 3)mm,因瘤颈锚定距离不适于标准的腔内修复方案,而行肾动脉烟囱支架置入术,以延长瘤颈长度使之符合EVAR要求,同时有效保护肾动脉,然后再完成标准EVAR操作。结果24例手术全部获成功,成功率100%。24例患者使用31枚肾动脉支架,其中左侧肾动脉烟囱术22例,右侧肾动脉烟囱术1例,双肾烟囱1例。结果:20例患者AAA瘤腔隔绝良好,4例因存在近端1型内漏而置入Cuff支架,共5枚;所有患者肾动脉血流良好。随访2 ~ 26个月,平均13. 3个 月,无死亡病例,肾动脉烟囱支架通畅,3例近端少量1型内漏术,随访瘤体无增大,1例肱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转外科修复;1例股动脉夹层形成,随访观察中。术前与术后1月肌酐值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肾动脉烟囱技术治疗近JAA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较低,是传统EVAR技术的有效补充。
- 刘光锐郭曦吴文辉黄小勇李铁铮韩晓峰薛玉国蒲俊舟濮欣黄连军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