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志东

作品数:35 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6篇脑损伤
  • 5篇硬脑膜
  • 5篇肿瘤
  • 5篇外科
  • 5篇脑膜
  • 4篇外科手术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3篇缺损
  • 3篇人工硬脑膜
  • 3篇显微手术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颅内
  • 3篇脑出血
  • 3篇脑损伤后
  • 3篇脑肿瘤
  • 3篇静脉
  • 3篇化疗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深圳市沙井人...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35篇史志东
  • 10篇郭英
  • 8篇胡裕全
  • 6篇刘明旺
  • 6篇喻中和
  • 5篇秦忠宗
  • 5篇林木田
  • 4篇王琴梅
  • 4篇叶卓鹏
  • 4篇石德金
  • 4篇唐录英
  • 3篇杨李轩
  • 3篇熊亮
  • 3篇单鸿
  • 2篇俞中和
  • 2篇江博雄
  • 2篇王昆
  • 2篇秦峰
  • 2篇郭瑛
  • 2篇何海勇

传媒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广东医学
  • 4篇新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钻孔引流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和时机选择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适应证。方法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评分及年龄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预后优21例,良2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9例。基底核或(和)脑室出血、血肿量<70ml、GSC≥6分、时间≤12h者,手术效果较理想,不同年龄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肿量在25 ̄70ml、GCS≥6分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积极在12h内手术,疗效较好。
陈平史志东周克城罗坚朱钦龙李锋陈镜庭陈新东陈智凡陈旭鸿张准仪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适应证
去抗原同种异体静脉套接修复兔面神经损伤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以经生物工程处理的静脉导管为支架,应用兔为动物实验对象,观察该方式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特点。【方法】54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实验兔分别应用静脉导管及自体神经移植吻合修复面神经损伤,手术后行大体观察、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切片组织学检查。【结果】活体动物手术后观察,静脉导管侧胡须运动、上唇口轮匝肌运动及其运动幅度比自体神经组稍多;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术后10周和15周时静脉导管侧和自体神经侧均可引出神经动作电位,静脉导管侧的神经传导速度平均值均高于自体神经侧;术后10周,各兔再生神经组织化学染色,静脉导管侧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并见分裂成熟的面神经结构,自体神经侧染色的神经纤维分布稍稀疏,再生的有髓神经结构不完全成熟。【结论】利用生物性天然静脉导管,经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克服了天然生物材料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比应用自体神经移植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史志东刘明旺王琴梅秦忠宗郭英何海勇喻中和
关键词:生物工程静脉导管面神经损伤
自制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美国进口同类产品的比较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及犬的开颅手术,观察应用自主创新人工硬脑膜的预后,并与应用美国进口同类产品(脑膜卫士)比较。方法选择临床手术病人39例,24例应用自创材料,15例应用脑膜卫士修补硬脑膜;选择犬10只,分为5组,分别为1、6、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每组犬各2只,每只犬于左右头顶分别应用自创材料与脑膜卫士修补硬脑膜。手术后对比观察不同修补材料的效果。结果犬解剖显示,应用自创材料的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丝状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自创材料及脑膜卫士两种修补材料内表面来看,前者生长更接近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两种修补材料与硬脑膜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自创材料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该材料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用自创材料做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材料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
史志东郭英邓美海唐录英石德金喻中和
关键词:人工硬脑膜手术对比硬脑膜修补
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与普通PCR加直接测序法检测胶质瘤EGFR突变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融解(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和普通PCR法加直接测序法检测胶质瘤患者EGFR基因突变类型,探讨适用于临床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为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射、化学治疗及预后判断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普通PCR加测序法与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检测胶质瘤患者EGFR基因突变类型,检测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两种方法检测EGFR外显子19基因突变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比直接测序法更快捷、灵敏。结论:与直接测序法相比,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可能更适用于临床检测胶质瘤患者标本EGFR突变性质。
熊亮梁朝峰陈川罗伦凌聪拳峰蔡梅钦史志东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DNA测序法
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膜应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7
2006年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及犬的开颅手术,比较应用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自体骨膜修补硬脑膜的预后。方法选择临床手术病人30例,24例行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脑膜,6例行自体膜修补;选择的实验犬分为:1、6、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5组,每组犬各3只,每只犬分别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修补硬脑膜。手术后观察不同修补材料的预后。结果所有临床病人术后观察均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发生。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动物解剖显示,修补材料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两种修补材料内表面来看,前者生长更接近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而自体膜与脑表面有丝状粘连并有少许柱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两种修补材料与硬脑膜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该修补材料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作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修补材料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
史志东郭英王昆唐录英石德金喻中和
关键词:硬脑膜缺损硬脑膜修补
异种生物型防肌腱粘连膜的兔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异种生物型膜预防新西兰大白兔趾伸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4只,不分性别,随机分A、B、C组,每组18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超薄膜组,C组为薄膜组。将新西兰大白兔左足第三趾伸肌腱切开,再缝合,B、C两组分别局部包裹超薄膜及薄膜。手术后2、4、6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炎性反应评估。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两组肌腱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异。B组肌腱内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外保护膜薄而均匀,炎性反应较轻。C组肌腱炎性反应较重,外保护膜出现水肿与纤维素样变性。结论局部应用超薄膜及薄膜均能减轻肌腱术后粘连,前者局部炎性反应较轻,而后者见明显炎性反应。超薄膜是一种较理想的预防肌腱粘连的可降解材料。
史志东刘明旺王琴梅秦忠宗郭英俞中和
关键词:肌腱
新型猪心包源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 评价新型猪心包源人工硬脑膜材料用于修补缺损硬脑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36只新西兰兔按完全随机法分3组:A组(实验组,猪心包源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组)、B组(自体颅骨骨膜组)和C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硬脑膜组],每组12只.构建硬脑膜缺损动物模型,分别应用猪心包源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自体颅骨骨膜、e-PTFE硬脑膜行硬脑膜缺损修补.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0、90、180d各处死4只,并于术前及处死前采集兔静脉血行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处死后于修补材料部位采集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对比观察分析植入材料局部细胞浸润及局部蛛网膜、硬脑膜下腔和脑皮质情况.结果 3组动物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及并发症出现.A、B、C组动物术前白细胞数[(6.94±0.39)、(6.94±0.60)、(6.94±0.41)个/mm2]和淋巴细胞计数[(4.77±0.41)、(4.61±0.57)、(4.78±0.39)个/mm2]与术后白细胞数[(7.01±0.49)、(6.75±0.26)、(7.20±0.49)个/mm2]和淋巴细胞数[(4.60±0.55)、(4.54±0.26)、(4.46±0.76)个/m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植人材料与脑皮层粘连等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3组的硬脑膜修补部位无变性、包裹、钙化,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猪心包源人工硬脑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刘明旺史志东秦峰徐峰秦忠宗熊亮郭瑛
关键词:生物膜心包修复外科手术硬膜外动物
表现为脑梗死的转移性脑肿瘤34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转移性脑肿瘤的临床特点,为避免误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4例此类转移性脑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资料,探讨其与脑梗死的鉴别要点。结果34例中有原发肿瘤25例,不明病灶9例;9例行手术治疗,6例行化疗,2例行放疗,17例保守处理后自动出院;均于发病后1~7月死亡。本组转移性脑肿瘤有以下特点:(1)起病较急,均以脑部症状发病,无原发病灶表现;(2)头颅CT呈单发病灶,好发于皮层与白质交界处,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3)患者肢体瘫痪程度较轻,肌力Ⅲ~Ⅳ^-级;(4)早期脱水治疗有效;(5)1~2周后病情逐渐加重,预后差。结论脑转移性肿瘤与脑梗死各具有一些特征,鉴别需综合分析,以免误诊误治。
甄建壮洪安辉陈英姿邢孔鸯史志东
关键词:脑梗死转移性脑肿瘤CT
胃小弯和胃底部浆肌层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远期疗效被引量:4
1996年
应用高选迷切术(HSV)的改良术式—胃小弯和胃底部浆肌层切开术(LFS)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2例,其中合并幽门梗阻者4例。28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作了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BAO、MAO和PAO分别平均下降了72.9%,68.7%和64.9%。全部病例随访3.5~11年,Visick Ⅰ级28例(66.7%),Ⅱ级9例(21.4%),Ⅲ级3例(7.1%),Ⅳ级2例(4.8%)。结果表明,LFS具有操作简单、迷切完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许瑞云黄少玮史志东王美容张扬罗伯诚
关键词:迷走神经切断术胃近端
多基因调控的神经胶质细胞瘤瘤苗的制备
2010年
目的探讨胶质瘤树突状细胞(DC)的融合性混合体瘤苗的制备及其效果。方法经过LipofeetamineTM2000把rIL-12质粒转染给U251细胞、DC和CIK细胞共培养,完成上述两步后,再把U251复合体与DC复合体融合,经过上述过程制备成的胶质瘤DC的融合性混合体瘤苗,该瘤苗经过流式细胞仪OX62+阳性细胞的筛选和纯化,得到提纯的融合瘤苗后,经过体外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测试。结果融合细胞混合体培养72小时见贴壁生长的细胞呈宽大梭形,胞浆丰满,具有较为均一的U251细胞形态。DC复合体与U251复合体细胞按2∶1进行融合,流式细胞学检查见OX62+细胞约占55%,经流式细胞仪分选、OX62+细胞混合体培养72小时,瘤苗的融合效率约为14%。结论自制的DC融合性混合体瘤苗能被分离、存活,呈现出神经胶质瘤细胞形态,胶质瘤融合性瘤苗经Wistar大鼠脾脏来源的MLR反应更强,融合瘤苗活化的CTL对U251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纯的DC/U251对活化的CTL对U251的杀伤率,具有更强的抗原特异性。
史志东熊亮秦忠宗龚瑾邓博郭瑛
关键词:胶质瘤融合瘤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