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冉

作品数:21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气候
  • 8篇青藏
  • 8篇青藏高原
  • 5篇隆升
  • 4篇上新世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气候模拟
  • 4篇全新世
  • 4篇季风
  • 4篇值模拟
  • 3篇中国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东亚季风
  • 2篇情景
  • 2篇中全新世
  • 2篇高原隆升
  • 2篇构造隆升
  • 2篇古气候
  • 2篇冰盖
  • 1篇地壳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1篇张冉
  • 8篇姜大膀
  • 6篇刘晓东
  • 5篇田芝平
  • 4篇燕青
  • 4篇张仲石
  • 3篇李香钰
  • 2篇郭庆春
  • 2篇李力
  • 1篇安芷生
  • 1篇程鹏
  • 1篇叶程程
  • 1篇方小敏
  • 1篇王会军
  • 1篇杨一博
  • 1篇程志刚
  • 1篇万世明
  • 1篇薛宝林
  • 1篇杨一博
  • 1篇郭国龙

传媒

  • 6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上新世气候增暖的归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中上新世是占气候研究领域的重要时期,研究此时期气候能为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和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帮助。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发的通用气候系统模式的平板海洋模式组件CCSM4-SOM,模拟了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大气CO_2浓度、地形和地表类型改变对中上新世气候增暖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改变对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影响较小,但在地形降低较大区域其增温效果十分明显;大气CO_2浓度增加导致全球年均地表气温显著增加,而且全球各纬度均有增温,由于海冰反馈作用,两半球高纬海域增温更为显著;地表类型改变在北半球高纬增温效应最为明显,部分地区增温幅度已超过大气CO_2浓度增加所引起的增幅。总体来看,大气CO_2浓度增加所引起的增温效应在全球年平均和全年纬向平均上表现显著,但在高纬局地区域,它的影响并没有地形和地表类型改变的影响大。
张冉姜大膀
关键词:气候增暖归因分析
青藏高原未来30~50年A1B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被引量:54
2009年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所采用的20个气候模式在未来大气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模拟结果的集合平均以及一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输出驱动下的动力降尺度(downscaling)分析结果,对青藏高原地区未来30~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2030—2049年相对于1980—1999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来看,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的升温幅度在1.4~2.2℃之间,高海拔地区的增温一般更为显著,西藏西部的冬季增暖将达到2.4℃以上。降水量的变化相对较小,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和全年多数季节降水可能增加,但未来30~50年青藏高原地区降水率增量通常不超过5%。考虑到未来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程度、多模式集合预估以及区域尺度气候模拟等多方面均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这里给出的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应适时检验和修正。
刘晓东程志刚张冉
关键词:青藏高原数值模拟降尺度气候变化
中全新世暖期与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东亚夏季降水变化相似型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中全新世暖期和21世纪末期的多模式气候模拟资料,对这两个时期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相似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中全新世与21世纪末气候变暖情景下的夏季降水变化分布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反映在两个关键区上:青藏高原南部降水变化均出现增多,增幅达到1.5 mm/d以上;新疆西南部降水变化均出现减少,减少幅度达到0.1 mm/d以上,且中全新世降水模拟变化结果与地质气候记录定性吻合。因此东亚地区全新世暖期夏季降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未来夏季降水变化的历史相似型。
张冉刘晓东
关键词:气候模拟降水变化
中上新世是否存在“永久厄尔尼诺”状态——一个耦合模式结果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中上新世模拟比较计划(PlioMIP)试验设计方案,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4)低分辨率版本就该时期是否存在"永久厄尔尼诺"状态给予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中上新世海洋表面温度(SST)在赤道太平洋地区东部比西部增温显著,导致赤道太平洋地区东西方向上的SST梯度减弱;然而,模拟的中上新世热带太平洋SST仍然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循环为主,且ENSO循环并未减弱,换言之,试验结果不支持中上新世存在"永久厄尔尼诺"状态。
张冉姜大膀田芝平
关键词: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区域隆升对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
鉴于青藏高原空间上各主要区域隆升时间上的差异,利用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区域隆升对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结果发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分别对南亚与东亚北部夏季季风气候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喜马拉雅山隆升会导...
张冉姜大膀
关键词:青藏高原
我国气温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神经网络系统工具,把CO2浓度、太阳辐射、全球冰量和气溶胶作为输入,把气温作为输出,结果发现模拟值和目标值吻合较好,比多元回归拟合值的精度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个控制性试验,即CO2浓度每年分别增加1%和0.5%,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21世纪前30年每10年中国气温的增加速度分别为0.4℃和0.2℃;到21世纪末,中国气温将分别增加3.8℃和2.4℃,神经网络模拟结果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说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分析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可信性和可行性。
郭庆春李力张冉张晴郭国龙薛宝林
关键词:气候学神经网络气温CO2浓度太阳辐射
末次冰盛期和中全新世气候模拟分析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回顾了课题组近年来有关末次冰盛期和中全新世气候模拟分析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国气候、东亚和全球季风以及相关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等变化。多模式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末次冰盛期中国降温和年均有效降水变化与重建记录定性一致,但模拟幅度偏弱;中国冻土区扩张、永冻土区活动层变薄,中国西部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降低;东亚季风变化在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大,中国季风区范围和季风降水减小,北半球陆地季风区南移、全球季风区缩小和降水强度减弱共同引起全球季风降水减少;全球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共同减小使得全球干湿变化总体很小;北半球西风带在高层北移、低层南移,热带宽度变化依赖于指标的选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气候影响、热带太平洋沃克环流均减弱并东移。在中全新世,多模式模拟的中国年和冬季偏冷仍然与大部分重建记录显示的偏暖不同;东亚冬季风增强,东亚夏季降水变化存在空间不一致性;中国和全球尺度的季风区范围和季风降水均增加;东北多年冻土退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向低海拔扩张,北半球永冻土区减小、季节性冻土扩张、冻土区北退、永冻土区活动层变厚;全球干旱区面积总体变化很小;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显著减弱并北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减弱,热带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并西移。上述变化主要是对末次冰盛期大范围冰盖和较低温室气体浓度或中全新世轨道强迫的响应,海洋反馈起一定调制作用,植被反馈作用具有不确定性;模式与记录不一致的原因仍待深入探究。
姜大膀田芝平王娜张冉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中全新世中国气候季风
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和非洲高原隆升在亚洲夏季风演变中的作用
张冉刘晓东
古气候研究中气候模式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气候模拟是利用模式研究气候演变的学科。根据气候研究的实际需要,产生和发展了大批模式,主要包括大气环流模式(GCMs)、地球系统模式(EMICs)和简单气候模式。3类模式在模拟的时-空尺度和能力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适用的研究领域也有一些差异。运用上述模式分析过去气候变化原因及机理、进一步认识气候系统以及气候政策的制定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各类气候模式在模拟应用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局限性,应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研究应用。
张冉李力郭庆春程鹏
关键词:气候模拟古气候
上新世中期格陵兰冰盖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格陵兰冰盖是造成21世纪海平面预估不确定性的一个主要来源,而研究格陵兰冰盖对过去暖期气候的响应,可以为研究未来格陵兰冰盖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全球气候模式CAM 3.1(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1),CAM 4和NorESM(Norwegian Earth System Model)以及冰盖模式SICOPOLIS(SImulation COde for POLythermal Ice Sheets),对上新世中期暖期(距今~3 Ma)格陵兰气候和冰盖展开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上新世中期格陵兰夏季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高9.4~13.4℃,年平均降水增加了65.2~108.3 mm a 1.在上新世中期暖湿的气候背景下,仅有少量冰存在于格陵兰东部沿岸高海拔地区;与参照试验相比,上新世中期格陵兰冰盖减少造成全球海平面比现代高大约7.8~8.1 m.同时,古气候代用资料也表明上新世中期格陵兰可能无大规模冰盖存在.
燕青张仲石王会军张冉
关键词:格陵兰冰盖古气候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