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秋露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角膜
  • 7篇激光
  • 5篇磨镶术
  • 4篇准分子
  • 4篇准分子激光
  • 4篇角膜磨镶术
  • 4篇分子
  • 3篇原位
  • 3篇角膜瓣
  • 3篇飞秒
  • 3篇飞秒激光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散光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 2篇相干断层扫描
  • 2篇像差
  • 2篇近视
  • 2篇激光原位
  • 2篇激光原位角膜...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0篇张秋露
  • 8篇郑燕
  • 8篇柳静
  • 6篇胡雅斌
  • 6篇张晶
  • 5篇王玥
  • 5篇周跃华
  • 4篇徐雯
  • 4篇刘倩
  • 4篇李颖
  • 4篇张丽
  • 3篇张丰菊
  • 3篇翟长斌
  • 2篇郭宁
  • 2篇许艳
  • 2篇王永华
  • 1篇赵旭
  • 1篇王萌萌
  • 1篇李婷

传媒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椭圆环制作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超薄角膜瓣的临床效果
2012年
目的分析改良椭圆环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的特点及效果。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36例(71眼)自愿接受SBK手术患者,均采用改良的椭圆环制作角膜瓣,刀头采用OneUse=Plus(0uP)一次性自动角膜板层刀。术中记矛角膜瓣水平径、垂直径及蒂宽,术后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角膜瓣厚度和基质床厚度,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使用椭圆环制作的角膜瓣水平径和垂直径分别为(8.78+0.26)mm和(8.58±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1),蒂宽为(4.11±0.35)mm,角膜瓣厚度为(111.1±7.6)μm,双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均未出血,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角膜瓣对合良好。结论改良的椭圆环能制作横椭圆形的角膜瓣,降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出血发生率,矫治顺规散光效果会更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许艳李婷张丰菊柳静张秋露郑燕张晶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角膜瓣散光
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光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背景研究证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法(CXL)可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及角膜扩张,但由于其需要去上皮,因此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目前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3—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8例46眼,采用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测定术眼的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对术眼手术前后的检查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有效性。对随访期间术眼的刺激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未发现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感染。术眼术后1d出现轻度刺激症状,均于术后3d缓解或消失。术眼术后1个月及以后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降低,但手术前后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2,P=0.614);术眼术后12个月术眼柱镜度(C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4)。术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及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值均接近于术前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46、0.465、0.981,均P〉0.05)。术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厚度值分别为(467.86±52.92)和(468.51±52.96)μm,高于术前的(453.91±45.78)μm,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6、0.469,均P〉0.05),术眼术后1
张晶郑燕刘倩王玥李颖张秋露徐雯周跃华
关键词:紫外线
角膜地形图引导与波前像差优化的飞秒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比较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估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治疗近视散光术后临床效果、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角膜像差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44例(87眼)近视散光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Topography组(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FS—LASIK,22例44眼)及Wavefront组(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22例43眼)。Topography组应用Wavelight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采集角膜地形图数据。术后6个月,对2组视力、屈光度、角膜不规则指数、激光切削的居中性及角膜波前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间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出现术后BCVA低于术前。术后2组间球镜度、柱镜度及等效球镜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opography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39.9±13.0)低于Wavefront组(44.9±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5),2组术后ISV均较术前增加(t=5.216、7.870,P〈0.05)。Topography组患者术后平均切削偏心量[(0.24±0.29)mm]低于Wavefront组[(0.29±0.31)mm],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5,P〉O.05)。术后6个月,Topography组角膜水平彗差(Z31)及球差(Z40)[(-0.166±0.357)μm和(0.390±0.263)μm]均低于Wavefront组[(-0.362±0.353)μm和(0.486±0.16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2.096,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相比较同样安全有效,但前者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性更好,引入的角膜高阶像差更低。
张丽周跃华徐雯李颖王玥张秋露柳静胡雅斌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
采用Win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矫正近视及散光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评价使用Win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及该手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行SBK手术治疗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病例78例(156眼),根据所使用的准分子激光扫描设备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9例,应用Win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对照组39例,应用Allegretto Eye-Q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定期随访,检查2组的裸眼视力,以电脑验光和显然验光检查术后屈光状态及BCVA.观察组术后1个月起增加暗室与暗室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2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1、0.881、0.001、0.814,P均>0.05);2组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1.583、-0.416、1.460,P均>0.05).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度在±0.50 D范围内的比例,观察组均为97%,对照组分别为96%、99%、99%.术后1、3、6个月,观察组UCVA≥5.0的比例分别为100%、100%、99%.术后1、3、6个月,2组有效性指数平均值均为1.01±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1、0.796、1.662,P均>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均无任何一眼BCVA下降2行以上,分别有64%、65%、63%眼BCVA提高1行,8%、3%、5%眼BCVA提高2行.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02±0.01、1.01-0.01、1.01±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暗室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在12 c/d高频区较术前增加(F=15.31,P<0.05).除此之外,不同空间频率下暗室和暗室眩光对比敏感度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有一定的波动,但与术前相比均没有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结论 使用Win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
孙明甡张丰菊张丽柳静张晶张秋露郭宁翟长斌
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后早期视觉质量
2022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ACXL)后早期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CS)、客观散射指数(OSI)等视觉质量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FS-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0例(140眼),分为ACXL组35例(70眼)和FS-LASIK组35例(70眼)。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ACXL组患者在FS-LASIK后立即进行ACXL。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CXL组和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7.52±1.88)D和(-7.63±1.96)D,术后3个月时分别降至(-0.03±0.59)D和(-0.03±0.56)D(F=246.73,P<0.001;F=236.78,P<0.001);2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值分别为1.30±0.28和1.31±0.21,术后3个月时分别改善至-0.09±0.07和-0.08±0.06(F=400.32,P<0.001;F=703.42,P<0.001)。ACXL组和FS-LASIK组术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和OSI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在FS-LASIK组减少(F=10.92,P<0.001),ACXL组增加(F=3.20,P=0.047),并在术后1个月时达到最高。FS-LASIK组在暗环境CS 1.5、3.0、6.0、12.0和18.0 c/d的空间频率术后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ACXL组在3.0、6.0 c/d空间频率术后比术前升高(F=7.07,P=0.001;F=3.31,P=0.039)。ACXL组和FS-LASIK组视觉质量调查问卷总分值均比术前增加(F=2.85,P=0.040;F=3.27,P=0.025),并在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结论:FS-LASIK联合ACXL术后早期虽然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性和基质散射指数暂时性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CS和主观感觉,但患者术后视力和屈光度仍较理想。
郑燕翟长斌付彩云王玥胡雅斌柳静张秋露徐雯张丽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视觉质量波前像差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短期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raction,FLEx)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短期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FLEx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各50例(100眼)。方法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3天、1周、1个月应用Konan FA-3709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心区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主要指标单位面积内的CD、CV和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结果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时,FLEx组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FS-LASIK组)单位面积内的CD均下降(P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单位面积内的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时,FLEx组CV均升高(P分别为=0.007、0.014、0.003、0.069);FS-LASIK组CV均升高(P分别为0.039、0.021、0.001、0.002)。两组间各时间点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FLEx组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均下降(P分别为0.091、0.254、0.007、0.003);FS-LASIK组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均下降(P分别为=0.619、0.166、0.040、0.135)。两组间各时间点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LEx组及FS-LASIK组在术后早期均会出现单位面积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轻度降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轻度升高,但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的比率基本无变化,且这两种手术方式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影响并无差异。
刘倩周跃华张晶郑燕王永华张秋露胡雅斌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早期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LASIK,FS-LASIK)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90眼)近视患者于我院屈光中心行双眼FS-LASIK术,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 Vision软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戴镜组),并于术后第3天复诊时取出,另一眼作为非戴镜组,不戴角膜接触镜。对比戴镜组与非戴镜组术后1 d、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瓣对合情况、主观症状评分。观察戴镜组与非戴镜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裂隙灯检查以及术后角膜瓣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角膜瓣对合情况:术后1 d时戴镜组优于非戴镜组的比例占总数的66.7%(30例);术后3 d时,戴镜组较好的比例略微下降为64.5%(29例);术后1周后,戴镜组与非戴镜组角膜瓣与基质床交界面差异不明显。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戴镜组与非戴镜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 18.6%的患者表示配戴绷带镜较为舒适,32.6%认为并不舒适,而48.8%患者未感到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上述主观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6.3%、51.2%及32.5%。结论 FS-LASIK术后早期常规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有助于角膜瓣的贴附,使对合面更加平整和均匀,但在泪膜稳定性方面并没有明显作用。大部分患者并未因配戴绷带镜而有效缓解了主观不适的症状。
方雨新张晶郑燕刘倩李颖王玥张秋露柳静胡雅斌文飞周跃华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损害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在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形态改变之前就可表现为视功能的改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与其是否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病例观察研究设计。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132例245眼,近视等效球镜为一6.00—一20.00D。所有患者均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检查,扫描模式为黄斑MM6。所有受检眼根据矫正视力的不同分为矫正视力≥0.9组和矫正视力≤O.8组;根据有无后巩膜葡萄肿将人选眼亚分为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组,后巩膜葡萄肿组再根据OCT图像上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亚分为黄斑对称组及黄斑倾斜组。利用OCT随机软件生成的视网膜厚度图获取各组患者黄斑区不同象限视网膜厚度的平均值,比较不同视力组间和不同形态后巩膜葡萄肿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不同视力组间和各亚组间受检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匹配。矫正视力≥0.9组BCVA为1.02±0.16,矫正视力≤0.8组为0.6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3,P=0.001);矫正视力≥0.9组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为(256.28±13.19)斗m,明显较矫正视力≤0.8组的(231.17±10.96)斗m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4,P=0.031)。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I组、Ⅱ组间BCVA分别为1.00~0.27、0.78±O.21和0.90~0.13,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60,P=0.015),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Ⅱ组患者BCVA均高于后巩膜葡萄肿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6.131,P=0.006;q=一10.831,P=0.008);3个组间黄斑中心凹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张丽周跃华张晶郑燕胡雅斌张秋露柳静
关键词:屈光不正近视黄斑视网膜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飞秒激光Ziemer FEMTO LDV“Classic”和“Crystal Line”制作LASIK角膜瓣的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Ziemer"Classic"和Ziemer"Crystal Lin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规则性、准确性及预测性。方法对近视患者60例120眼行F-LASIK手术,其中Ziemer"Classic"组(A组)及Ziemer"Crystal Line"组(B组)制作角膜瓣的患者各30例60眼。术后1周,应用RTVue OCT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每个角膜瓣上36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值进行对比分析。两组飞秒激光角膜瓣预计值均为110μm。结果术后1周,B组平均角膜厚度(103.09±2.38)μm明显低于A组(106.93±4.86)μm(P<0.01)。B组角膜瓣从中央到周边的规整性明显好于A组。A组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厚度110μm的最大差值为7μm,B组最大差值为8μm。A组60只眼总共2 160个测量点中,有0.14%的点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110μm的差值大于20μm,而B组为0.02%。结论与Ziemer"Classic"飞秒激光比较,Ziemer"Crystal Line"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更薄,其角膜瓣的均一性和预测性相对更好一些。
张秋露王永华李颖王玥柳静胡雅斌徐雯郑燕刘倩翟长斌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角膜瓣厚度飞秒激光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近视散光眼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后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中低度近视眼患者(~6.00D≤等效球镜〈-2.00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例(32只眼)和20例(40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11.00D≤等效球镜〈-6.00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例(42只眼)和15例(26只眼)。试验组SBK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持续10d,高度近视眼患者持续14d;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持续16d。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电脑验光、眼压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每次随访记录患者眼部症状及相关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眼压均值试验组分别为(7.84±1.35)和(8.13±1.75)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分别为(9.37±1.28)和(9.47±1.5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4,-3.336;P〈0.05);角膜曲率K2均值试验组分别为(38.66±1.68)和(38.754-1.45)D,对照组分别为(39.56±1.58)和(39.51±1.50)D,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9,-2.112;P〈0.05);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平均裸眼视力(t=-1.240,-1.917,-0.596,-1.394,-0.329)、等效球镜(t=0.054,0.222,0.936,-0.141,0.336)和术后1、3、6个月平均角膜曲率K1(t=-1.695,-1.492,-0.438)和散光CY(t=0.879,0.733,0.553)及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t=-1.225)、角膜曲率K2(t=-0.7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4±0.06、5�
许艳赵旭张丰菊王萌萌郭宁郑燕柳静张秋露
关键词:氟米龙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