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云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髋关节
  • 5篇髋关节置换
  • 5篇关节
  • 5篇关节置换
  • 4篇胰蛋白酶抑制...
  • 4篇手术
  • 2篇置换术
  • 2篇术后
  • 2篇气管
  • 2篇髋关节置换患...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乌司他丁
  • 2篇麻醉
  • 2篇老年
  • 2篇脊柱
  • 2篇插管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量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流

机构

  • 9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徐云
  • 7篇康亚梅
  • 7篇葛叶盈
  • 5篇成建庆
  • 3篇陈跃波
  • 3篇郑书芬
  • 2篇席文娇
  • 1篇江琰迪
  • 1篇俞卫锋
  • 1篇江琰笛
  • 1篇陈剑明
  • 1篇李江
  • 1篇徐荣明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的ASAI~Ⅱ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乌司他丁30万U组(Ⅱ组)、乌司他丁60万U组Ⅱ组)、乌司他丁1D0万U组(IV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h(T3)、术后12h(T2)和术后24h(T5)采血测定DD、TXB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T2~115时DD水平升高(P〈0.05)。I、Ⅱ组T2~T5时TXB2水平升高(P〈0.01).Ⅲ和IV组T2~T3时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逐渐升高(P〈0.01);与I组比较,Ⅱ、Ⅲ、IV组T2~T2时DD水平降低(P〈0.01),Ⅱ组T:~T3、Ⅲ组和IV组T2~T2时血浆TXB2水平降低(P〈0.01);与Ⅱ组比较。Ⅲ、IV组T2~L时DD、TXB2水平降低(P〈0.01)。结论术中静脉滴注60~100万U乌司他丁,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患者血浆DD、TXB2水平,改善其围术期的高凝状态。
成建庆葛叶盈徐云郑书芬康亚梅江琰迪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髋关节置换术
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60~85岁,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u组)两组,每组40例。U组在术中切皮前、术后第1、2、3天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万U/kg;C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d(T2)、2d(T3)、3d(T4)五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应用血栓弹力图动态检测TEG参数:R(min),K(min),a(deg)、MA(mm)、CI等指标。结果与术前比较,C组中TNF-a、IL-6、IL-8和CRP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都增加,R、K值在术毕缩短,仅角、MA、CI表达增大(P〈0.05);与C组比较,u组中IL-1、IL-6、TNF-a和CRP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都下降,R、K值延长,a角、MA、CI减小(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
葛叶盈成建庆席文娇徐云康亚梅
关键词:手术期间血液凝固
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脊柱融合术超前镇痛中的效果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脊柱融合术超前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脊柱融合术患者60例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和对照组,各30例。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在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h进行镇痛评分,并记录术后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VAS>5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镇痛的应用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两组术后5、10、20、30 min及1 h进行镇静评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术后4、8、12、24及48h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术后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0.01)。对照组有5例使用哌替啶50 m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无一例额外给予镇痛药物。两组术后5、10、20、30 min及1 h 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用于脊柱融合术,能减少辅助镇痛药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郑书芬葛叶盈徐云康亚梅
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脊柱手术超前镇痛
不同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与体会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徐云康亚梅陈跃波葛叶盈
关键词:脊柱矫形外科学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在全麻下实施股骨上段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91岁,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拔管前即刻(T3)、拔管后即刻(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T2、T3、T4时MA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气管插管组发生体动、呛咳、术后咽喉痛、声音沙哑较喉罩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套囊血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股骨上段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少。
葛叶盈康亚梅徐云成建庆陈跃波
关键词:股骨骨折喉罩气管内插管血流动力学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年龄≥65岁的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麻组(A组,60例)、全麻组(B组,60例)和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组(C组,60例)。于麻醉前、术后3、6h、1、3、5d采集患者的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同时点记录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术后早期认识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三组术后3、6h、1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均升高(P〈0.05或P〈0.01);三组在术后其余时点S-100β蛋白浓度均低于术后3h;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三组术后3、6h时MMSE评分均降低(P〈0.01);B组术后3、6h、1、3d时MMSE评分均低于A组(P〈0.01)。B组术后3、6h、1、3d时POCD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单纯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早期POCD发生率高,且可能与S-100β蛋白浓度升高有关;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在降低POCD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徐云陈跃波李江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病因学麻醉
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乌司他丁(Uti)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至12月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年龄65—85岁,平均72.5岁。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对照组(C组)、Uti组(U组)和Lmwh组(L组),每组50例。U组在术前1d、术中、术后第1、2、3天缓慢静脉注射Uti1万U/kg;C组只给予等量NS;L组术前1d、术后第1、2、3天腹壁皮下注射Lmwh3200U/d,但手术日及术中不给药。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d(T2)、2d(T3)、3d(T4)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标本,以凝血弹性描记仪(TEG)检测各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术后3d以彩色超声(CDFI)检查患者DVT的形成。结果(1)C组患者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其中术后1d达最高峰,至术后3d则有恢复趋势;在T1、T2、T1各观察时间点中:与C组相比,U组、L组中的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值均延长、凝血形成速率、凝血最终强度、凝血综合指数均减小(P〈0.01)。经Uti及Lmwh处理,患者呈相对非高凝状态;(2)L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d引流量大于U组、C组;(3)术后3d,C组、U组DVT发病数分别为20例(发病率为40%)及1例(发病率为2%),L组患者无DVT发生。结论Uti、Lmwh均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降低术后DVT的发病率。但Lmwh一定程度上增加术中与术后手术部位出血量。
葛叶盈成建庆席文娇徐云康亚梅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低分子量关节成形术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用于颈髓损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时表面麻醉的效果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评价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用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气管插管时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 颈椎骨折并发高位截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n=32),雾化吸入组: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喷雾联合环甲膜穿刺组:咽喉部喷雾联合环甲膜穿刺注射2%利多卡因,随后于FOB引导气管插管前15 min,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 mg/kg、芬太尼1 μg/kg.FOB引导气管插管期间,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监测MAP、HR、ECG及SpO2.结果 与喷雾联合环甲膜穿刺组相比,雾化吸入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和FOB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心律失常及不良记忆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有助于改善FOB引导气管插管的条件,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康亚梅郑书芬徐云俞卫锋
关键词:利多卡因
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60例,男81例,女79例;年龄65~83岁,平均73.9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属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80例。U组手术切皮前一次性注射乌司他丁1万U/kg,术后l、2、3d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00U/kg;C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d、术毕及术后1、2、3d采血测定肝肾功能,包括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D二聚体水平,并于术后3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进行认知功能障碍(POCD)测试。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LT、AST、Scr、BUN和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与C组比较,U组术后ALT、AST、Scr、BUN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术后3d,C组有32例形成DVT(40%),22例发生POCD(27.5%),U组无DVT发生,仅3例发生POCD(3.7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能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改善高凝状态,降低DVT和POCD的发生,一定程度预防术后并发症。
葛叶盈徐云成建庆陈剑明徐荣明江琰笛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手术后并发症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