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俊华

作品数:74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机械工程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1篇燃烧
  • 35篇柴油
  • 29篇柴油机
  • 25篇燃料
  • 22篇发动机
  • 17篇汽油
  • 16篇二甲醚
  • 15篇甲醚
  • 14篇喷油
  • 12篇汽油机
  • 10篇压燃
  • 10篇排放特性
  • 10篇喷油器
  • 9篇直喷
  • 8篇预混
  • 8篇预混合
  • 8篇预混合燃烧
  • 8篇燃机
  • 8篇内燃
  • 8篇内燃机

机构

  • 7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泛亚汽车技术...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重型汽车...

作者

  • 74篇方俊华
  • 67篇黄震
  • 34篇乔信起
  • 15篇吕兴才
  • 12篇李孝禄
  • 11篇张武高
  • 8篇宋钧
  • 6篇张旭洲
  • 6篇李忠照
  • 6篇张光德
  • 6篇侯玉春
  • 5篇武涛
  • 5篇肖进
  • 4篇俎琳琳
  • 3篇谢晓敏
  • 3篇张俊军
  • 3篇朱磊
  • 3篇钟赟
  • 2篇郑华航
  • 2篇朱小慧

传媒

  • 8篇内燃机工程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汽车工程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车用发动机
  • 4篇柴油机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内燃机学报
  • 2篇小型内燃机与...
  • 2篇内燃机清洁高...
  • 1篇2004年内...
  • 1篇2006中国...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压二甲醚发动机的参数优化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几种不同技术参数的喷油器和喷油泵,在改造后的车用增压柴油机上进行燃用二甲醚性能优化试验,在冷、热状态下评价了二甲醚燃料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功率、燃油消耗率以及尾气排放情况,分析了不同燃料温度和技术参数的喷油泵及喷油器对发动机性能及其尾气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甲醚燃料温度逐渐上升时,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明显下降;在相同功率且采用同一规格喷油泵时,发动机的喷油器喷孔越小,NOx排放量越高、排温越低及燃料经济性越好;泵体强度较大的P8500喷油泵更适合于二甲醚发动机,在保持发动机功率输出不变的条件下,采用柱塞直径12 mm的P8500喷油泵,同时匹配喷孔孔径0.43 mm的喷油器,可使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与NOx排放达到较好的折中.
张俊军黄震乔信起吴君华方俊华
关键词:二甲醚柴油发动机
柴油机双燃油泵喷射两种燃料的喷射系统
柴油机双燃油泵喷射两种燃料的喷射系统,主要包括:喷油器、喷油器进油孔、滑阀、滑阀左弹簧、滑块、滑阀右弹簧、滑阀右进油管、滑阀左进油管、柴油燃油泵、柴油滤清器、柴油油箱、代用燃料燃油泵、代用燃料滤清器、代用燃料油箱、喷油器...
乔信起李孝禄黄震方俊华李德钢吕兴才钟贇
文献传递
甲缩醛燃料添加剂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05年
分析了纯甲缩醛、甲缩醛与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针对甲缩醛易挥发的特点,探讨了其作为柴油的添加剂供油系统所需采取的措施。在DF2135型柴油机上,未对燃料系统做任何改动,进行了甲缩醛的掺烧试验,考察了混合燃料中甲缩醛的浓度以及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排放和热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柴油中添加5%到10%的甲缩醛可使发动机的碳烟排放明显下降,并使热效率有所提高。
张光德夏新祥乔信起方俊华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甲缩醛
四气门柴油机转缸试验的新方法
该文在现有的气道稳流模拟试验台的条件下,利用研制的四气门柴油机试验缸盖及单独进气道,提出了四气门柴油机转缸试验的一种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四气门CA6113柴油机试验缸盖进行了转缸试验。
吴志军黄震方俊华
关键词:四气门柴油机
文献传递
乙醇添加对直喷式汽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在一台自然吸气式直喷式汽油机上开展了汽油添加乙醇对微粒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影响的研究。同时利用热重分析方法考察了乙醇汽油和汽油两种燃料生成的颗粒物碳烟的氧化活性。研究发现:添加乙醇会使得低负荷、低转速工况的微粒峰值浓度和微粒数目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乙醇添加影响了燃油的雾化特性,导致雾化变差,缸内混合气不均匀;但是,对高速高负荷工况影响不大,随着负荷的增加,乙醇汽油微粒浓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高负荷时喷油压力高,乙醇添加对燃油雾化效果影响小,但乙醇的含氧有利于颗粒物的氧化。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汽油生成的颗粒物氧化起燃温度低于纯汽油生成的颗粒物,同时乙醇汽油生成颗粒物的氧化活化能也低于纯汽油的颗粒物。
朱小慧陈鹏方俊华
关键词:内燃机直喷式汽油机乙醇汽油热重分析
适用于二甲醚燃料的双高压油管喷油器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适用于二甲醚燃料的双高压油管喷油器,包括喷油器、喷嘴针阀、柱塞、油腔、线圈、回油孔、衔铁、球阀、第一高压油管、第一高压油腔、第二高压油管和第二高压油腔,第一高压油管通过充油控制孔与第一高压油腔相连通,...
方俊华张武高乔信起黄震
文献传递
纯氢和天然气掺氢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在某点燃式发动机上,试验研究了纯氢和不同比例天然气掺氢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纯氢燃料燃烧快,燃烧持续期短,缸压和放热率升高率大且峰值较高,λ=1.1时,峰值压力为3.9MPa,燃烧持续期为12℃A。氢燃料的稀燃界限宽,过量空气系数λ=3时,峰值压力降低到1.7MPa,NOx排放趋于零。天然气掺氢可以改善天然气燃烧特性,拓展天然气的稀燃极限。在相同工况下,掺氢30%的混合气燃烧持续期比天然气缩短20℃A,但缸压峰值和NOx排放增加,这可以通过稀燃和优化点火提前角来降低峰值压力和NOx排放。掺氢30%的混合气可以在λ=1.857时稳定的工作,此时峰值压力降低到1.57MPa,NOx的排放小于50×10-6。
王磊方俊华黄震
关键词:纯氢天然气掺氢稀燃燃烧
运行工况和直喷正时对双喷射汽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应用DMS500快速颗粒分析仪对一台进气道-缸内双喷射汽油机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运行工况(转速、负荷)以及直喷时刻对颗粒物排放量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负荷下双喷与直喷模式的燃烧特性区别较小,而在中、高负荷下双喷模式的缸压峰值相比于直喷模式的缸压峰值略有升高;双喷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降低颗粒物排放的效果,但随着转速、负荷的升高双喷模式的颗粒物排放量也逐渐上升;在中、高负荷下,直喷比例为50%的双喷模式对降低颗粒物排放量的效果显著;与直喷模式相比,双喷模式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移动;直喷模式存在最佳的喷射正时使得颗粒物排放量达到最低水平,双喷模式的最佳直喷正时要比直喷模式更靠近排气上止点.
陈文浩夏淳毛克让陶杰方俊华黄震
关键词:缸内直喷颗粒物排放粒径分布
增压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合成油排放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纯天然气合成油(Gas-to-L iqu ids,GTL)、柴油/GTL混合燃料的排放进行了外特性、负荷特性和欧洲ECE R49十三工况法的试验研究,并与柴油的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燃用GTL在所有工况下都能够有效降低NOx、烟度和PM,且掺混比例愈大,效果愈明显,CO和HC也有一定的改善;在ECE R49十三工况下纯GTL的NOx和PM排放分别降低了23.70/0和27.60/0,CO和HC分别降低了16.60/0和12.90/0;发动机工况对增压柴油机燃用所有燃料的排放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GTL是柴油机有潜力的低排放代用燃料。
武涛张武高方俊华黄震
关键词:代用燃料增压柴油机
柴油机燃用甲缩醛的可控预混合燃烧研究
柴油机作为汽车动力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主要有害排放物氮氧化物(No<,x>)和碳烟的生成条件各异,二者的净化方法相互抵触和矛盾,目前常规措施很难同时降低两者的排放.为实现柴油机的高效和低排放,人们对柴油机新型燃烧方式做...
方俊华
关键词:柴油机甲缩醛预混合燃烧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