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煜航

作品数:42 被引量:29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7篇地壳
  • 14篇形变
  • 11篇青藏高原
  • 10篇地震
  • 8篇地壳形变
  • 8篇断层
  • 7篇GPS
  • 6篇地壳运动
  • 6篇青藏
  • 5篇东北缘
  • 5篇滑动速率
  • 5篇北缘
  • 4篇地壳垂直运动
  • 4篇地质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火山
  • 4篇反演
  • 4篇GPS测量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机构

  • 36篇中国地震局
  • 8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 1篇西安市勘察测...

作者

  • 42篇李煜航
  • 23篇郝明
  • 18篇王庆良
  • 17篇崔笃信
  • 12篇秦姗兰
  • 10篇季灵运
  • 7篇胡亚轩
  • 7篇王文萍
  • 5篇杨兴科
  • 4篇周琳
  • 4篇李长军
  • 4篇何虎军
  • 3篇李永寿
  • 3篇王丽
  • 1篇梁洪宝
  • 1篇屈翠侠
  • 1篇李桂荣
  • 1篇朱治国
  • 1篇李术才
  • 1篇白志明

传媒

  • 7篇大地测量与地...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下水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2008年全...
  • 1篇第九届全国矿...
  • 1篇全国第七次火...
  • 1篇中国测绘地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同盆地口泉断裂现今分段活动性的非连续接触模型模拟
本文以大同盆地口泉断裂带为研究区利用有限元接触模型,使用GPS观测结果确定边界条件,来探索定量约束该断裂的滑动速率和分段特征。
Li Yuhang李煜航Wang Qingliang王庆良Cui Duxin崔笃信Hao Ming郝明Ji Lingyun季灵运Qin Shanlan秦姗兰
关键词:断裂带滑动速率
大同盆地口泉断裂的活动性及分段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的GPS观测结果作为约束,基于三维有限元接触单元方法,研究了大同盆地口泉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及分段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口泉断裂总体具有右旋走滑及正倾滑特征,其分段活动性总体呈现出中北段强南北两端弱的态势,中北段右旋走滑速率为0.8 mm/a,正倾滑速率近1.5mm/a。
李煜航王庆良崔笃信郝明季灵运秦姗兰
关键词:断层分段GPS测量数值模拟
利用GPS数据反演阿尔金断裂现今滑动速率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2009—2013年的GPS水平速度场,使用三维线性球面弹性块体模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阿尔金断裂及其邻区的三维块体几何模型,反演得到阿尔金断裂不同断层段和其邻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柴达木盆地以南段左旋走滑速率为(7.8±0.2)mm/a,该段向北至肃北左旋走滑速率为(7.5±0.1)mm/a,肃北—昌马段左旋走滑速率为5.3-5.5mm/a,昌马以北段的左旋走滑速率仅有(1.0±0.4)mm/a。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速率总体表现出从南向北减小的趋势,衰减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地区,并转换为这一地区明显的地壳挤压作用。
李煜航王庆良崔笃信郝明王文萍秦姗兰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GPS测量断层滑动速率
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主要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地震矩亏损被引量:43
2014年
作为青藏高原南东向"挤出逃逸"的重要通道,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具有大型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和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的特征.本文使用线性球面块体模型理论,在前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三维块体几何模型,使用1999—2007年的GPS数据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主要活动断裂滑动速率.使用反演得到的滑动速率和最优断层闭锁深度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和其内部断裂的地震矩积累,并利用历史强震目录估算了地震矩释放,在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地震矩亏损(未释放的地震矩)较大的断层和断层段,该结果可以作为研究区强震中长期危险性研究的参考.
李煜航郝明季灵运秦姗兰
关键词:GPS断层滑动速率
基于GPS数据的海原-六盘山断裂带滑动速率亏损时空分布被引量:15
2017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缘地区1999—2007年和2009—2014年2个时段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做约束,反演获取了海原-六盘山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和滑动速率亏损的时空分布演化。结果表明,海原断裂带以左旋走滑亏损为主,六盘山断裂北段以逆冲倾滑速率亏损为主,南段则以正向倾滑为主。其中,毛毛山断裂和老虎断裂西段在2个时段的闭锁深度都达到25km,最大左旋滑动亏损为6mm/a。老虎山东段和海原断裂(狭义)闭锁程度低,主要处于蠕滑状态。六盘山断裂2个时段的闭锁深度可达35km,最大逆冲滑动速率亏损为2mm/a。汶川地震后,六盘山断裂上逆冲滑动速率亏损高值区由中段迁移至北段且范围减小,南段则变成正倾滑速率亏损。毛毛山、老虎山西段和六盘山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要明显高于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其他断层段。
郝明李煜航秦姗兰
关键词:GPS
2015年4-5月尼泊尔地震的地震构造:基于余震样式、地表效应及形变特征的分析评估
2016年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部的廓尔喀发生了M_W7.8地震,随后的5月12日,在距此震震中以东约140km处又发生了M_W7.3地震。这两次地震的发生为我们理解喜马拉雅山的地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本文试图基于这两次事件所产生的形变场以及它们余震的时空特征分析这些地震的地震构造。结合震后对当地的破坏和地表形变等的实地考察可明显看出,尽管主震滑动主要局限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但破裂并没有扩展至主前缘逆冲断裂(MFT)。由形变场现有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图像支持的野外证据表明,滑动分量可能在先前识别出的失序逆冲/活动逆冲区出现,该区域平行于主中央逆冲断裂(MCT),即文献中描述的与地形一致的地理转换带PT_2。第一次破裂终止后触发了第二次大地震,余震的分布在空间上仍局限在PT_2最东端。2015年发震序列的机理表明,失序逆冲断层吸收了部分滑移量,依据当前对地震机理的理解,此次地震始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Revathy M.ParameswaranThulasiraman NatarajanKusala RajendranC.P.RajendranRishav MallickMatthew WoodHarish C.Lekhak胡亚轩宋尚武(译)李煜航白志明
关键词:震群余震
利用水准资料研究西秦岭地区的垂直形变被引量:9
2012年
基于1970年至2006年的水准观测资料,以高差变化速率为观测值、观测点速率为未知参数的最小二乘整体网平差方法获取了西秦岭地区长期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结果表明:相对宝鸡基岩点(陇褒17),六盘山周围地区表现为明显的隆升态势,隆升速率达2~3 mm/a;兰州地区整体呈现下沉趋势,下沉速率为1.5 mm/a。
秦姗兰王庆良季灵运李煜航
关键词:西秦岭垂直形变场最小二乘
青藏高原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对2011-2013年7月的3期流动GPS最新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水平运动速率、跨主要活动断裂GPS运动剖面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缘断裂东段-榆木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地壳缩短较为明显,但在断裂两侧邻近区域差异性运动并不明显,说明这两条断裂处于应变积累阶段,闭锁程度高;2)岷县-宕昌断裂处于剪切应变积累的强闭锁阶段,2013-07-22在该断裂带上发生了Ms6.6地震;3)受2008年汶川地震震后影响的龙门山震区已基本调整恢复到震前的运动态势,龙门山断裂带挤压缩短率为1-3 mm/a。
郝明秦姗兰李煜航王文萍周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运动地壳缩短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水平形变研究
青藏块体东北缘是我国重要的活动构造和强震活动地区之一。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年~2007年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区域的速度场,并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的应力变化...
Qin shanglan秦姗兰Cui duxin崔笃信Ji lingyun季灵运Wang wenping王文萍Li yuhang李煜航
关键词:地壳形变数据处理应力分析
西昌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及主要断裂活动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2009-2017年GPS水平速度场和1990-2018年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西昌地区现今三维地壳活动及主要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在西昌地区,GPS水平运动场及应变场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E向运动速率由北部的平均约8 mm/a减小到南部的平均约4 mm/a;S向运动以安宁河-则木河断裂为界,西侧点位的运动速率明显大于东侧的点位。相对华南地块的水平形变场也显示西昌地区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主应变场在西昌地区以SW-NE向拉张和NW-SE向挤压为主。大凉山次级块体东侧的张应变和压应变均大于西侧;最大剪应变率在此次级块体以条带形式展布,条带上的最大剪应变率大于东、西两侧;GPS水平运动速率和变形宽度相比1999-2007年资料得到的结果大,表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处于剪切应变积累阶段,闭锁程度有所提高。跨断层水准资料显示,该断裂存在新的活动迹象,应力持续积累。综合分析两种资料结果,推测区域地震危险性将进一步增强。
胡亚轩曾致李长军李煜航宋尚武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