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姗兰

作品数:45 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3篇形变
  • 18篇地壳
  • 18篇地震
  • 12篇GPS
  • 11篇断层
  • 8篇地壳运动
  • 7篇震前
  • 6篇地震前
  • 6篇滑动速率
  • 5篇地壳形变
  • 5篇断层滑动
  • 5篇断层滑动速率
  • 5篇青藏高原
  • 5篇跨断层
  • 4篇地形变
  • 4篇形变特征
  • 4篇应变场
  • 4篇水平形变
  • 4篇块体
  • 4篇垂直形变

机构

  • 44篇中国地震局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长安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南京市测绘勘...
  • 1篇海南省地震局

作者

  • 45篇秦姗兰
  • 21篇郝明
  • 16篇崔笃信
  • 15篇王文萍
  • 12篇李煜航
  • 11篇季灵运
  • 9篇胡亚轩
  • 7篇张希
  • 7篇王庆良
  • 5篇周琳
  • 4篇贾鹏
  • 4篇方伟
  • 4篇李长军
  • 3篇李瑞莎
  • 3篇朱治国
  • 3篇刘代芹
  • 3篇李杰
  • 2篇甘卫军
  • 2篇刘峡
  • 1篇钟金宁

传媒

  • 10篇大地测量与地...
  • 6篇地震研究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工程勘察
  • 2篇内陆地震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价值工程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GPS技术研究山西跨断裂剖面垂直形变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2009-2012年山西3个跨断裂综合剖面的GPS和水准资料,分别获取了这3个剖面的垂向形变速率。结果表明:在时间间隔较短(数月至1年左右)、观测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GPS观测与水准观测获得的垂直形变速率偏差较大;在观测时间间隔较长(3年及以上)时,二者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也验证了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利用GPS技术获取跨断裂综合剖面垂直形变的可行性。
秦姗兰王文萍季灵运周琳
关键词:垂直形变GPS一致性
甘东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通过2009~2014年GPS观测资料研究甘东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区域水平运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研究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的水平运动表现出由NEE向-近EW向-SE向顺时针旋转运动的变化趋势,主压应变率方向也呈现出一定的顺时针旋转。整个地区处于水平挤压状态,地壳缩短明显。压应变率和面膨胀缩短最大区域出现在武都以南平武—青川断裂附近,约3.5×10^-8/a,临潭—宕昌断裂南端与礼县—罗家堡断裂压应变率大小次之,六盘山断裂地壳缩短较明显。
周琳郝明秦姗兰宋尚武
关键词:GPS地壳运动
基于GPS的精河M_S6.6地震前地壳变形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2013~2017年3期GPS观测资料,获得精河6.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水平运动速率、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及最大剪应变率,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该区域变形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震前震中附近区域速度场速率逐渐增大,发震断裂两盘构造运动速率不均,震中附近区域GPS测点的速率和运动方向存在差异,反应了地壳应变能量积累。震中区域主压应变率变化反映出应力调整过程,沿断层走向的张压转换的形变高梯度带、最大剪应变梯度带可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朱治国秦姗兰艾力夏提.玉山刘代芹李杰陈丽苏力坦.玉散方伟
关键词:北天山地壳变形应变场
青藏高原东南缘南段现今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南段1999—2017年的GPS速度场为主,结合小震分布、历史地震和活断层探测等资料,首先,基于Okada断层位错模型反演了研究区域主要活断层的滑动速率;其次,以断层滑动速率和GPS速度场观测资料作为约束,利用DEFNODE负位错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域的块体内部变形及主要活断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最后,计算研究区域现今应变率场,并结合Pms和XKS剪切波分裂结果,探讨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断裂带现今滑动速率明显低于南华—楚雄—建水断裂和无量山断裂;(2)红河断裂带的元江—元阳段、鹤庆—洱源段和小江断裂带北段处于强闭锁状态,南华—楚雄—建水断裂带和无量山断裂带中—北段的闭锁程度强于南段;(3)青藏高原东南缘南段现今地壳变形表现为近E-W向的拉张和近N-S向的挤压,最大剪切方向与Pms和XKS剪切波分裂的快波方向呈一定角度,表明地壳与地幔处于完全解耦状态,而中-下地壳低速层可能是壳幔解耦的主要原因之一;(4)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整体变形受控于印度板块的推挤、印缅俯冲带的深源俯冲以及缅甸微板块与巽他板块的后撤/回退的共同作用.
李长军李长军甘卫军秦姗兰郝明梁诗明
关键词:断层滑动速率剪切波分裂
利用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和形变场模型估算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地震矩亏损被引量:4
2015年
前人利用历史地震资料、第四纪活断层资料和GPS等资料联合反演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运动学模型,为分析研究区域的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基于前人研究中对7级及其以上大震地震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详细搜集整理了研究区域47个7级及其以上大震的震源参数、破裂带资料和地表位移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将大震分段.再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和联合反演的形变场模型估算了研究区域的地震矩亏损,并从中扣除10%的非震形变.最后,根据估算的地震矩亏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研究区域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113年间地震矩亏损较大的区域主要包括喜马拉雅断裂带、天山、阿尔金断裂带、柴达木盆地北缘、青藏高原中南部、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红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和南段、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东南沿海和贝加尔裂谷带等,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部分区域未来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
李长军任金卫孟国杰秦姗兰付广裕杨攀新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电离层延迟高阶项对GP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GPS卫星轨道、钟差及各种误差修正模型的不断精化,静态精密单点定位(PPP)定位精度达到mm级,进行电离层延迟高阶项较小量级的误差改正研究,对改进PPP数据处理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分布在不同地理纬度的5个IGS跟踪站3天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电离层延迟二阶项、三阶项对GPS观测值精度及静态PPP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离层延迟二阶项、三阶项对GPS观测值精度的影响分别为cm级和mm级,对低纬度地区PPP定位精度的影响大于3mm,但对中高纬度的测站观测值、定位精度的影响比低纬度地区小很多。
秦姗兰王文萍庄文泉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
呼图壁6.2级与精河6.6级地震前的地形变异常
2019年
天山位于中亚腹地,其两侧分别被构造稳定的塔里木和准噶尔地块所夹持,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推挤等动力作用,天山山前和山体内部形成了一系列活动褶皱和以逆冲为主的断裂带,构造活动强烈,强震大震频发,是我国西部一条主要的活动构造与地震带,一直备受关注。
张希方伟秦姗兰
关键词:地形变异常地震前动力作用欧亚大陆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变被引量:25
2016年
位于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之间的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从1300年至今,在块体周边断陷盆地和西南缘断裂带上发生了五次8级以上的地震.为了了解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应变状态以及断裂滑动分布,我们收集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国家GPS控制网、跨断陷盆地的8个GPS剖面等共527个流动站和32个连续站GPS观测数据,获得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进一步用均匀弹性模型计算了应变率分布.结果表明,块体内部GPS站点向NEE方向运动,速度变化较小,应变率大多在(-1.0~1.0)×10^(-8)/a之间;山西断陷带构造运动与变形最为强烈,盆地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为拉张变形,应变率为(1.0~3.0)×10^(-8)/a,相对于东部山地则为挤压变形,应变率为(-2.0^-3.0)×10^(-8)/a,盆地西侧断裂(如罗云山断裂、交城断裂)以拉张运动为主,拉张速率为2~3mm·a-1,盆地东侧断裂主要以右旋缩短运动为主,速率为1~3mm·a-1;河套断陷带西部的临河凹陷处于较强的张性应变状态,应变率为(2.0~3.0)×10^(-8)/a;块体西南边缘处于压缩应变状态,应变率为(-1.0^-2.0)×10^(-8)/a,六盘山断裂存在明显的地壳缩短运动,速率约为2.1mm·a-1,速率在断裂附近逐渐减小,反映了断裂处于闭锁状态;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内部渭河断裂带为左旋运动,速率为1.0mm·a-1,盆地处在弱拉张变形状态.
崔笃信郝明李煜航王文萍秦姗兰李长军
关键词:鄂尔多斯块体GPS速度场地壳运动应变率
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沉陷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一种新兴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具有精度高、监测范围广等特点。本文以甘肃平凉华亭煤矿为例研究该技术在矿区的应用,首先采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矿区在2007-2010年的地表形变场,然后分析了InSAR地表形变场的特点。结果表明D-InSAR技术监测到的沉陷信息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矿区实际沉陷状况,可以作为一种获取大范围煤矿区的地表沉陷的有效方法。
秦姗兰季灵运周琳
关键词:形变监测开采沉陷
利用GPS研究西秦岭地区的水平形变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西秦岭地区两期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该区域的水平运动速度场:西秦岭地区整体水平运动表现为由北东东向一近东西向一南东向的变化趋势,向东以近似顺时针旋转运动,运动速率为5—8mm/a。在此基础上又利用最小二乘配置建立了西秦岭区域的形变应变场,获取该区域的应变特征,该区域应变场及面膨胀图中的高值区均体现在祁连一海原一六盘山地区。
秦姗兰崔笃信杜伟吉周琳
关键词:西秦岭水平形变应变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