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受体
  • 3篇神经节
  • 3篇P2X
  • 2篇孕酮
  • 2篇孕酮受体
  • 2篇疼痛
  • 2篇痛觉
  • 2篇痛阈
  • 2篇热痛
  • 2篇外周
  • 2篇膜片
  • 2篇膜片钳
  • 2篇激素
  • 2篇背根
  • 2篇背根神经节
  • 2篇P2X3受体
  • 2篇大鼠背根神经...
  • 1篇单向阀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机构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作者

  • 10篇樊娟
  • 7篇马蓓
  • 3篇余立华
  • 2篇倪鑫
  • 2篇邓小明
  • 2篇任安经
  • 2篇徐明娟
  • 2篇卢占英
  • 2篇邱丽娟
  • 2篇李娜
  • 1篇李惠君
  • 1篇姜晓忠
  • 1篇韩红
  • 1篇李金宝
  • 1篇林宜磒
  • 1篇姜伊昆
  • 1篇孙筱
  • 1篇李超
  • 1篇李喆
  • 1篇巩琦

传媒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孕酮对痛觉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孕酮对外周痛觉的调节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颈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孕酮(500μg)、RU38486(孕酮受体的拮抗剂,20μg)及孕酮(500μg)+RU38486(20μg)。采用弗莱毛测痛法分别测量大鼠给药前、给药后30 min及给药后60 min的外周痛阈。另取SD大鼠分为两组,分别在足底注射生理盐水、孕酮(25μg),测量给药后15 min的外周痛阈,观察孕酮的局部效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颈部皮下注射孕酮30 min后,大鼠外周痛阈增高(P<0.01);60 min后,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部皮下注射RU38486后30 min及60 min,大鼠足底痛阈有显著性降低。颈部皮下同时注射孕酮和RU38486后30 min及60 min,大鼠外周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底注射孕酮15 min后,大鼠外周痛阈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孕酮对大鼠外周机械痛起到抑制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孕酮受体来完成的。
巩琦李惠君李喆樊娟马蓓
关键词:孕酮孕酮受体
眶下神经结扎后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钾电流改变被引量:7
2009年
本研究经颧骨下缘入路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运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的变化。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通过颧骨下缘入路慢性压迫眶下神经方法,建立三叉神经痛模型。在分离培养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上,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延迟外向钾电流(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和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A)的变化。手术组大鼠术侧触须垫机械痛阈在术后第6天开始明显降低,持续到第21天,于第15天为最低;手术组非术侧痛阈亦有降低;而假手术组痛阈在术后无明显改变。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分离培养的三叉神经节细胞IK明显减小,术侧和非术侧IA均明显降低。本实验证明了经颧骨下缘入路压迫眶下神经建立大鼠慢性三叉神经痛模型方法简便可行。此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元上IA和IK明显降低,提示在三叉神经痛的形成过程中,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可能参与介导了外周机械痛阈的降低,进而与外周痛觉过敏有关。
李娜李超樊娟姜晓忠李金宝邓小明马蓓
关键词:电压门控三叉神经节膜片钳
一种二酮化合物在制备抗真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酮化合物在制备抗真菌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二酮化合物的结构选自以下结构的一种:<Image file="DDA0004221241310000011.GIF" he="388" imgContent="d...
邱丽娟巢雯孙筱卢占英樊娟吕权真任安经
孕酮与疼痛调节被引量:1
2009年
孕酮(progesterone,PROG)不仅存在于生殖系统,而且在神经系统也有合成。孕酮受体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均有分布,参与神经系统的各项功能,其中包括对疼痛的调节。孕酮及其代谢产物对生理性痛和炎性痛均有抑制效应,孕酮对雌激素介导的外周痛觉增敏也有抑制效应。另一方面,孕酮增强神经病理性痛的痛觉异常和痛觉过敏。孕酮可以通过调节某些痛觉相关的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和功能以及影响疼痛下行抑制通路,从而完成对痛觉调节。
樊娟马蓓
关键词:孕酮孕酮受体疼痛
孕酮对P2X/_3受体介导的外周痛觉信号转导的快速抑制作用
疼痛是人体各部分受到损伤性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它提供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但另一方面,严重的慢性疼痛困扰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是临床的一大难题。因而了解疼痛产生的机制,寻找解除疼痛的...
樊娟
关键词:孕激素P2X受体全细胞膜片钳痛觉
文献传递
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C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P2X_3受体介导的内向电流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PKC)对分离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ATP受体P2X3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DRG神经元,给予外源性ATP诱导出瞬时型内向电流,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方法观察P2X3和P2X2/3受体特异性阻断剂TNP-ATP对这一电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观察PKA和PKC激动剂对ATP诱导的瞬时型内向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在分离培养的DRG神经元上,ATP诱导的瞬时型电流可以被TNP-ATP抑制,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21.7±7.6)nmol/L。PKA激动剂forskolin(1μmol/L)和PKC激动剂PMA(1μmol/L)均可以快速、可逆地抑制ATP诱导的瞬时型电流。结论在大鼠分离培养的DRG神经元,PKA和PKC可能通过磷酸化调节抑制P2X3受体的功能,从而抑制ATP诱导的瞬时型内向电流,提示蛋白激酶对P2X3受体的调节作用可能参与痛觉的形成。
李娜李娜陆一樊娟邓小明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
孕期注射地塞米松对子代大鼠发育过程中疼痛敏感性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母鼠怀孕中后期地塞米松(DEX)暴露对子代大鼠发育过程中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母鼠孕期中后半程(9~12d)注射DEX(每天100μg/kg)和注射生理盐水后出生的大鼠为样本,通过足底部痛阈测定,观察子代大鼠出生后3d及1、2、3、4、5、6、7、8周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结果两组子代大鼠的外周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出生后3d和1周时,DEX组机械痛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周和3周时,DEX组机械痛阈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周以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别。对于热痛阈,大鼠出生后3dDEX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1周及以后的时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母体孕中后期注射DEX可以增强子代大鼠发育早期的痛觉敏感性,而这种影响可能是短暂性的。
林宜磒姜伊昆樊娟徐明娟倪鑫马蓓
关键词:地塞米松痛阈热痛
雌激素对直肠炎大鼠背根神经节P2X_3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炎条件下,改变大鼠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对背根神经节(DRG)中P2X3和P2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加雌激素替代组、去卵巢加雌孕激素替代组,每组手术完成后饲养5周,再行TNBS致炎,5~7d后用于实验。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P2X3和P2X2mRNA的表达。结果:去卵巢组大鼠DRG中P2X3mRNA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0.35vs1.66±0.66,P<0.05,n=4),雌激素替代组有明显上升(2.06±0.58),明显高于去卵巢组(P<0.01,n=5),而雌孕激素同时替代组明显低于单独添加雌激素组(2.06±0.58vs0.87±0.28,P<0.01,n=5)。各组大鼠DRG中P2X2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直肠TNBS致炎条件下,雌激素可促进大鼠DRG中P2X3mRNA表达,但对P2X2mRNA无明显影响;孕激素的作用可能与雌激素正好相反。炎性条件下,雌孕激素可能通过影响P2X3受体的表达发挥调节炎性痛作用。
余立华樊娟马蓓
关键词:雌激素P2X3受体
一种心血管血液流速实时测量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心血管血液流速实时测量传感器,包括装置体,装置体底部设有粘性层,装置体底部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壁两侧均开设有通道,通道内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根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热传感片,金...
任安经卢占英余立华樊娟邱丽娟巢雯
去性腺大鼠外周痛阈的改变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性激素对外周痛觉的调节作用。方法:制备去卵巢、去睾丸大鼠模型,采用甩尾热痛仪和弗莱毛测痛法观察去性腺后雌性和雄性大鼠外周痛阈,并与各自假手术组作对比。结果:雌性大鼠去卵巢后体质量明显增加,子宫质量明显减轻(P<0.01);雄性大鼠去睾丸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雌性大鼠去卵巢后后肢足底皮肤对机械性刺激的100%缩腿阈值明显降低(P<0.01),而热痛阈无明显改变。雄性大鼠去睾丸后后肢足底皮肤对机械性刺激的100%缩腿阈值和热刺激甩尾潜伏期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雄激素水平的改变对大鼠外周痛阈无明显影响,而卵巢激素可能抑制大鼠外周机械性痛敏的形成,但对热痛阈无明显影响。
樊娟韩红余立华徐明娟马蓓倪鑫
关键词:痛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