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万水

作品数:43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细胞
  • 23篇儿童
  • 17篇髓母细胞瘤
  • 17篇细胞瘤
  • 17篇母细胞
  • 17篇母细胞瘤
  • 15篇预后
  • 15篇患儿
  • 12篇白血
  • 12篇白血病
  • 10篇化疗
  • 10篇急性
  • 9篇肿瘤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急性淋巴细胞
  • 6篇白血病患儿
  • 6篇病患
  • 5篇酰胺酶
  • 5篇门冬酰胺酶

机构

  • 34篇北京世纪坛医...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铁道部北京铁...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43篇武万水
  • 33篇孙黎明
  • 32篇杜淑旭
  • 31篇孙艳玲
  • 24篇李苗
  • 17篇龚小军
  • 15篇任思其
  • 14篇张金
  • 10篇唐泓
  • 10篇李舒婷
  • 9篇支文靖
  • 7篇李春德
  • 5篇李苗
  • 5篇唐泓
  • 5篇孙黎明
  • 4篇张蕾
  • 4篇王起风
  • 3篇王淑梅
  • 3篇邱晓光
  • 2篇刘巍

传媒

  • 7篇实用儿科临床...
  • 6篇中国循证儿科...
  • 5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儿童气质特征的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的气质特点,为白血病患儿在长达2~3年的化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干预的理论依据。方法2007-07—2007-12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分析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化疗期间的33例白血病儿童气质类型分布趋向。结果白血病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趋向:中间偏烦型(I-D)占33%、麻烦型(D)占15%、发动缓慢型(S)占9%、中间偏易型(I-E)占18%和平易型(E)占25%,与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01。白血病儿童在气质维度方面,趋避性、适应性、注意分散、反应强度和心境的分值高于正常儿童。结论白血病儿童由于长期的住院治疗,及家长的过度关注,较多出现中间偏烦型、麻烦型等,气质测定可作为个体化心理干预的基础。
孙艳玲李苗武万水孙黎明
关键词:白血病气质儿童心理干预
婴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婴儿期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临床罕见,国内少见报道。目的探讨婴儿期起病的CNS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结局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婴儿原发CNS肿瘤病例为队列起点,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手术联合化疗,以2020年3月31日为随访终点,采集性别、起病年龄、有无转移、肿瘤部位、肿瘤级别、肿瘤直径、切除程度、是否化疗作为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结局指标OS和EFS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2例初诊婴儿原发CNS肿瘤进入本文分析,男36例,女16例;诊断时中位年龄6.7(0~12)个月,起病年龄<6月龄18例,其中新生儿期起病2例。幕上33例,幕下17例,脊髓2例;肿瘤直径<5 cm 26例,≥5 cm 19例,不详7例。行手术治疗44例中,全切/次全切39例(89%),部分切除4例,非开颅活检1例,起病即转移4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评估手术风险高和经济原因等未手术治疗8例,于诊断后0.9(0~1.24)个月死亡。低级别肿瘤24例,高级别肿瘤20例。脉络丛肿瘤17例,胶质瘤11例,胚胎性肿瘤13例,非成熟畸胎瘤2例,先天性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1例。手术后化疗24例,复发或进展11例(其中死亡10例),EFS 13例,其中有事件存活1例。手术后未化疗20例,1例复发或进展后死亡,EFS 19例。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非全切较肿瘤全切/次全切OS和EFS的HR分别为5.7(95%CI:1.408~23.115)和5.1(95%CI:1.260~20.731);高级别肿瘤较低级别肿瘤婴儿OS和EFS的HR分别为18.0(95%CI:2.222~146.5897)和8.3(95%CI:1.687~40.530);肿瘤部位幕下较幕上婴儿OS和EFS的HR分别为4.2(95%CI:1.563~11.291)和4.9(95%CI:1.996~12.216)。结论婴儿原发CNS肿瘤低级别肿瘤预后良好,高级别肿瘤如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伴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预后差,肿瘤非全切、高级别肿瘤和幕下肿瘤为影响OS和EFS�
李苗朱帅支天谢瑶孙艳玲王淑梅杜淑旭龚小军金眉葛明宫剑赵卫红刘嵘黄东生孙黎明武万水马晓莉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婴儿多中心
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化疗后并发脑损伤的治疗、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分析髓母细胞瘤(MB)患儿合并脑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接受放疗和化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300例,其中13例并发脑损伤,年龄4.5岁~14岁,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每月随访患儿头颅增强MRI,对比治疗前后脑损伤好转程度。对脑损伤患儿与同期未出现脑损伤的髓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MB患儿脑损伤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总体生存(OS)率。结果髓母细胞瘤放化疗后并发脑损伤的13例患儿中,12例为放疗所致,1例为化疗药所致。放疗所致脑损伤多发生在放疗结束后8个月(3~15个月),经激素治疗1~5个月好转,中位好转时间2个月。化疗药所致脑损伤患儿于10个月后脑损伤回复正常;脑损伤与无脑损伤患儿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分子分型比较,P均>0.05;两组手术范围、M分期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中M分期为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化疗后出现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化疗后脑损伤患儿3年OS率为(84.6±10.0)%,同期无脑损伤患儿3年OS率为(73.3±3.2)%,二者比较,P>0.05。结论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化疗后并发的脑损伤经激素治疗很快好转,TNM分期中M分期为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化疗后出现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化疗后脑损伤不影响髓母细胞瘤患儿的远期预后。
任思其杜淑旭张金李舒婷李苗龚小军孙艳玲武万水孙黎明
关键词:脑损伤髓母细胞瘤
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BRAF^V600E突变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在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的预后意义以及影响儿童LCH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LCH患儿,采用数字PCR方法检测患儿病灶组织中的BRAF^V600E突变,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40例LCH患儿纳入研究,诊断时中位年龄为2.2(0.1~15.7)岁,男89例(63.6%),女51例。临床分型为单系统(SS)60例(42.9%),多系统无危险器官受累(MS RO-)47例(33.6%),多系统有危险器官受累(MS RO+)33例(23.6%)。中位随访时间34.1(0.9~50.7)月,随访期内70例(50.0%)出现进展或复发,12例(9.6%)出现持续性后遗症,死亡3例(2.1%)。总体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48.9±4.5)%、(46.6±4.4)%和(97.8±1.2)%。①儿童LCH中BRAF^V600E突变阳性率67.1%(94/140)。②BRAF^V600E突变与患儿临床分型明显相关,突变阳性率MS RO+患儿(90.9%)高于MS RO-患儿(53.2%)或SS患儿(65.0%)(P=0.001);皮肤受累患儿中突变阳性率(77.8%)高于非皮肤受累的患儿(P=0.042);③BRAF^V600E突变阳性患儿进展/复发率(57.4%)高于突变阴性患儿(34.8%),P=0.019。3种临床分型中突变阳性和阴性患儿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器官受累是影响LCH患儿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702,P=0.003),垂体受累(HR=3.582,P<0.001)、危险器官(HR=2.321,P=0.008)和耳部受累(HR=2.093,P=0.013)是E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CH患儿BRAF^V600E突变与危险器官受累密切相关,突变阳性患儿的进展/复发率高于突变阴性患儿,BRAF^V600E不是儿童LCH的独立预后因素。
崔蕾张莉廉红云王一卓武万水王天有李志刚张蕊
关键词:儿童预后
磷酸肌酸钠联合复合辅酶对肿瘤患儿多柔比星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复合辅酶对肿瘤患儿多柔比星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化疗的肿瘤患儿153例。其中男112例,女41例;年龄10个月-5岁,中位年龄2.3岁。均给予含多柔比星的方案化疗,其中多柔比星剂量为每疗程20—30me/(m^2·d),3d,共3~6疗程。随机分为3组,A组: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0g/d)联合复合辅酶(1支/d),共7d;B组:仅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0g/d,共7d;C组:仅静脉输注复合辅酶,1支/d,共7d。每组均于化疗前2d开始保护心肌治疗,化疗前1d和化疗结束后第2天复查血清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比较化疔前后及各组间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多柔比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62,P〈0.05);磷酸肌酸钠联合复合辅酶预防性治疗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较单用磷酸肌酸钠或复合辅酶者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3、5.971,P均〈0.05)。与化疗前比较,A组患儿血清cTnT(t=2.561,P〈0.05)、NT-proBNP(t=6.654,P〈0.01)、hsCRP(t=3.149,P〈0.01)水平显著降低;B组患儿血清MDA(t=2.170,P〈0.05)、CK-MB(t=2.596,P〈0.05)和hsCRP(t=2.604,P〈0.05)水平升高;C组患儿血清MDA(t=2.151,P〈0.05)和CK—MB(t=4.109,P〈0.05)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各组间测定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血清MDA(t=4.461,P〈0.01)、CK—MB(t=3.273,P〈0.01)、cTnT(t=3.476,P〈0.01)、NT—proBNP(t=7.081,P〈0.01)、hsCRP(t=5.941,P〈0.01)水平明显�
李艳坤杜淑旭唐泓武万水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复合辅酶多柔比星心肌损伤肿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滴注门冬酰胺酶治疗后脑脊液门冬酰胺浓度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大剂量静注门冬酰胺酶 (ASP)治疗前、后脑脊液 (CSF)中门冬酰胺 (ASN)浓度 ,从临床及药代动力学方面 ,探讨ASP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白血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10例ALL患儿分别 4次接受德国小儿白血病协作组多中心协作治疗方案 (COALL 97)中的主要药物ASP(每隔 4~ 6周 1次静脉注射 4 0 0 0 0U/m2 )的联合化疗。在静脉注射L ASP前及给药后第1、3、4、5周采集CSF ,用安捷伦高效流相色谱仪检测CSF中ASN浓度 ,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CSF中ASN浓度分别为 :给药前 1.894± 0 .5 8μmol/L ;给药后第 1周 0 .0 5 6± 0 .0 13μmol/L ;第 3周 0 .117± 0 .0 0 0 0 8μmol/L ;第 4周 0 .2 12± 0 .0 13μmol/L ;第 5周 0 .897± 0 .0 89μmol/L。ALL患儿应用L ASP后CSF中ASN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同时测定CSF中谷氨酰胺浓度在给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1次注射 4 0 0 0 0U/m2 ASP后能使CSF中ASN浓度降低并持续至第 5周后回升。
孙黎明支文靖武万水唐泓张蕾王起风李苗
关键词:脑脊液门冬酰胺酶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门冬酰胺酶治疗后脑脊液门冬酰胺浓度测定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从临床及药代动力学方面,探讨ASP在CNS白血病的药理作用及最佳给药方式。方法:10例ALL,患儿分别4次接受了德国小儿白血病协作组多中心协作治疗方案(COALL-97)中的主要药物ASP(每隔4周-6周1次静脉注射4×10^4U/m^2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L-ASP)的联合化疗。检测静脉注射L-ASP前及给药后第1周,第3周,第4周,第5周CSF中的ASN浓度。结果:CSF中ASN浓度均值分别为:给药前1.894 μmol/L,给药后第1周0.056 μmol/L,第3周0.117 μmol/L,第4周0.212 μmol/L,第5周0.897 μmol/L;每例患儿应用L-ASP后CSF中ASN浓度明显降低(P<0.05),同时测定CSF中谷氨酰胺浓度在给药前及给药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1次注射4×10^4U/m^2ASP后能使CSF中ASN浓度降低并持续至第5周后回升。有预防或治疗CNS白血病的作用。
孙黎明支文靖武万水唐泓张蕾王起风李苗
关键词:脑脊液门冬酰胺酶白血病
AML-BFM-93方案治疗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2004年
孙黎明支文靖武万水唐泓李苗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性儿童急性
101例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的序贯治疗生存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MB)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进一步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101例复发MB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截至2020年7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95例患儿给予诱导缓解治疗,51例有效,有效率54%。复发后中位总体生存(OS)期13个月,1年、3年、5年OS率分别为50.5%±5.0%、19.8%±4.0%、10%±3.3%。<3岁与3~18岁、不同性别、不同病理分型、不同Change分期、复发前是否放疗、复发后是否二次放疗、手术至复发<12个月与≥12个月各组患儿5年O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是否二次手术、复发于不同部位MB患儿的5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二次手术者OS期显著长于未手术者(P=0.007),其中复发后二次手术患儿的死亡风险为复发后未手术者的0.389倍(95%CI:0.196~0.774)。结论MB一旦复发,虽经再次诱导缓解治疗可获缓解,但OS期仍短,仅二次手术可显著延长OS期,故有条件可考虑早期进行二次手术以改善患儿预后。
孙艳玲刘晶晶杜淑旭武万水孙黎明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复发二次手术儿童
儿童髓母细胞瘤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2年03月—2019年9月共收治髓母细胞瘤患儿637例,其中7例(男5例,女2例)出现了第二肿瘤,回顾性分析其起病年龄、病理及分子分型、出现第二肿瘤的时间及类型、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截至2022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39(17~67)个月,第二肿瘤发病率约为1.1%。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3(4~11)岁,出现第二肿瘤的中位年龄为10.8(5~15)岁。第二肿瘤发生在术后的中位时间为3(1~10)年,类型为胶质母细胞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急性白血病(1例)、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和神经纤维瘤(1例)。第二肿瘤患儿部分接受化学治疗,4例死亡,3例存活。结论髓母细胞瘤患儿第二肿瘤的发生率低,但随访时间延长亦随之增高,应加强随访及定期监测。
刘妍杜淑旭孙艳玲张金武万水孙黎明
关键词:第二肿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