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春付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黏膜
  • 4篇胃癌
  • 3篇黏膜剥离
  • 3篇黏膜剥离术
  • 3篇胃癌治疗
  • 3篇膜剥离
  • 3篇膜剥离术
  • 3篇内镜
  • 3篇内镜下黏膜
  • 3篇内镜下黏膜剥...
  • 3篇剥离术
  • 2篇淋巴
  • 2篇结肠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信号传导与转...
  • 1篇血性
  • 1篇用药
  • 1篇增生
  • 1篇直肠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汪春付
  • 6篇仲华
  • 6篇潘文胜
  • 4篇陈丽荣
  • 3篇李青松
  • 3篇王小英
  • 2篇徐翔
  • 1篇王临旭
  • 1篇刘颖斌
  • 1篇康文
  • 1篇孙永涛
  • 1篇艾新波
  • 1篇张顽军
  • 1篇康文臻
  • 1篇李建辉
  • 1篇姚娜
  • 1篇刘青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2006华东...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正>引言:随着消化道内镜应用的普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在不断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已达90%以上。在早期胃癌中,粘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约为2%,粘膜下癌约为20%。传统上,大约80%以上的患者没有淋巴结转移却遭...
潘文胜汪春付王小英仲华陈丽荣
文献传递
IL-21对HIV-1感染者外周血CD19+IgD+CD38hiB细胞及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调节B细胞(Breg)和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CD40L单独或联合IL-21刺激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前后的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20 min或120 h,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9+IgD+CD38hiB细胞的比例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21及IL-10水平,并用蛋白印迹试验(WB)结合FCM检测B细胞中STAT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健康对照(HC)、未经治疗的HIV-1感染者及cART>48周的HIV-1感染者各15例。相对于健康对照组,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001),cART后显著升高(P=0.0357);HIV-1感染者血浆中病毒载量为(5.025±0.9526)Lg10拷贝/mL,cART后其病毒载量被有效抑制;HIV-1感染者Breg的比例(P=0.0036)及IL-10水平(P=0.003)显著上调,且cART前后HIV-1感染者的IL-10水平与IL-21均呈正相关[(r=0.5823,P=0.0225),(r=0.5789,P=0.0237)];IL-21联合CD40L刺激能诱导HIV-1感染者STAT3磷酸化(P=0.0039),进而上调其CD19+IgD+CD38hiB细胞的比例(P=0.0348)及IL-10的表达水平(P=0.0153)。结论HIV-1感染导致CD19+IgD+CD38hiB细胞比例及IL-10表达水平均上调,且上调的IL-10水平与IL-21水平呈正相关。IL-21可能通过STAT3信号通路调控HIV-1感染者Breg细胞的分化及IL-10的分泌。
党便利李建辉汪春付康文姚娜刘青王临旭孙永涛康文臻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小剂量聚乙二醇联合用药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随着近年来结直肠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及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结肠镜检查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下视野清晰的必要条件,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仲华潘文胜张顽军汪春付李青松徐翔
关键词:肠道准备联合用药聚乙二醇小剂量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疾病
微小胃癌、小胃癌3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小胃癌和小胃癌临床、独特的生长模式及病理组织学变迁的特点,利于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对31例微小胃癌和小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小胃癌及小胃癌组占同期早期胃癌病例的10.6%;微小胃癌组、小胃癌组高、中分化型分别为72.7%、55.0%;黏膜内癌分别为81.8%、35.0%;微小胃癌组不伴淋巴结转移,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两组脉管浸润均阴性;微小胃癌组、小胃癌组癌肿表层部与浸润部病理组织学同型性分别为90.1%、85.0%;微小胃癌组及小胃癌组浸润部较表层部分化程度趋向低下者9.7%,趋向高分化3.2%。结论微小胃癌组较小胃癌组高、中分化型比例高、浸润浅;小胃癌可出现淋巴结转移;随着肿瘤的发展,微小胃癌及小胃癌自表层部向浸润部发展,病理组织学多趋低分化变迁;绝大部分微小胃癌及半数以上(高、中分化型、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者)的小胃癌,可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
汪春付潘文胜艾新波仲华李青松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转移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引言随着消化道内镜应用的普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在不断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已达90%以上。在早期胃癌中,粘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约为2%,粘膜下癌约为20%。传统上,大约80%以上的患者没有淋巴结转移却遭受了不必...
潘文胜汪春付王小英仲华陈丽荣
文献传递
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的差异,有助两者的鉴别诊断,利于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例IC和30例UC患者,对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组发病时间[(5±7)d]明显较UC组发病时间[(953±1354)d]短。IC组中65%的患者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房性早搏、腹部手术史等疾病史中的一项或几项,明显高于UC组的20%;IC组以急性发病、腹痛(85%)、血便(60%)及腹泻(50%)多见,而UC且以腹痛(83%)、腹泻(63%)、黏液脓血便(57%)及里急后重(20%)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内镜表现方面,IC多以沿肠系膜侧分布的纵形溃疡为主(60%),且病变多仅累及肠腔的1/4~1/2周(80%),呈节段性分布(60%),与邻近正常黏膜分界清楚(75%),而UC则以弥漫性地图状溃疡为主(43%),病变多累及肠腔全周(90%),炎性息肉明显多见(37%)。在组织病理学方面,血管扩张充血(90%)、间质严重水肿(95%)在IC中多见,血管壁增厚(50%)是其特征性表现,隐窝脓肿(47%)则在UC中多见。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病理学特点、肠镜下表现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为IC和UC的鉴别提供了有力依据。
仲华潘文胜陈丽荣汪春付李青松徐翔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一例被引量:5
2007年
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疼痛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小弯病变而来就诊.入院后胃镜检查示胃窦小弯处可见4.5 cm×3.5 cm大小Ⅱa胃癌病变(图1A、1B),术前腹部B超、CT等检查均未见胃周围淋巴结肿大,超声分层显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活检病理显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拟诊为早期胃癌Ⅱa型,浸润深度在黏膜内,淋巴结转移阴性.
潘文胜陈丽荣刘颖斌汪春付王小英仲华
关键词:膜剥离术周围淋巴结肿大重度不典型增生内镜胃癌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