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药素毓

作品数:32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动脉
  • 17篇冠状
  • 17篇冠状动脉
  • 7篇介入
  • 7篇护理
  • 6篇血管
  • 5篇心病
  • 5篇消融
  • 5篇介入治疗
  • 5篇冠心病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心肌
  • 4篇心脏
  • 4篇造影
  • 4篇室间隔
  • 3篇动脉病变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脏病

机构

  • 26篇兰州大学第一...
  • 7篇兰州医学院第...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2篇药素毓
  • 20篇张钲
  • 15篇李强
  • 14篇白明
  • 10篇潘明
  • 8篇汪涛
  • 7篇王世杰
  • 7篇黄晏
  • 5篇马春香
  • 5篇张福
  • 4篇邓爱云
  • 3篇白锋
  • 3篇潘明
  • 3篇王亚痴
  • 3篇孟晓雪
  • 3篇张博
  • 2篇彭瑜
  • 2篇韩霞
  • 2篇王东
  • 2篇慕仲元

传媒

  • 4篇兰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7
  • 4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
2007年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MVSD)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60例MVSD患者,手术中连续经胸超声心动图或和X线监测。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60例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MVSD,其中男41例,女19例。超声心动图测定MVSD直径为3~9.4 mm,左心室造影测定MVSD直径为3~9.4 mm,所选国产MVSD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封堵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10.5%,3个月后残余分流为5.7%。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均恢复。术后3例患者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左柬支传导阻滞,随访3个月,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恢复正常,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封堵器移位或破损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发生。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方法,即时的疗效确切。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遵循治疗原则,术中遵守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潘明邓爱云白明李强张钲黄晏药素毓王世杰马春香
关键词: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心导管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对住院的658例先心病患者实施了介入封堵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298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186例,动脉导...
胡亮药素毓
文献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的治疗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在24 h以内的38例AMI患者,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第5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 4例在IABP术1h内因心衰及休克加重而死亡,34例梗死相关血管全部再通,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9.1 h,其中31例置入支架,PCI后5周内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3.68%。29例存活患者在术后第5周检查左心室射血分由41%±5%升高为48%±7%。结论对于高危AMI合并泵衰竭在进行急诊PCI时,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潘明白明李强药素毓王世杰马春香张钲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
不同入路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PCI后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股动脉组(n=51)和桡动脉组(n=7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共2673例患者接受PCI,股动脉入路429例,桡动脉入路2244例,PCI术后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6%(124/2673),其中,股动脉入路为11.9%(51/429),桡动脉入路为3.3%(73/2244)。两组患者冠心病分型、就诊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慢性完全闭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患者出血、穿刺部位动脉狭窄/闭塞比例均低于桡动脉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少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入路方式PCI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股动脉入路并发症中出血和穿刺部位动脉狭窄/闭塞所占的比例高于桡动脉入路,但股动脉入路还可能出现特有的后腹膜血肿和动静脉瘘,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区别对待。
胡晔杨国华陈莹药素毓
关键词:冠状动脉周围血管并发症
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失败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6例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1026例患者中,991例首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成功率96.6%。失败35例,其中左侧旁道13例,右侧旁道13例,房室结双径路9例,19例再次行消融治疗获得成功,总成功率98.4%(1010/1026)。结论初学者消融失败原因主要为导管操作不熟练和诊断不够明确,熟练者主要因解剖结构异常导致导管操作困难和靶点图识别不准确。
王亚痴药素毓胡亮张钲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造影剂碘克沙醇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造影剂碘克沙醇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应用碘克沙醇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5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造影前后心电图、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当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55%、年龄≥60岁时,造影后的血压、心率均低于造影前(P<0.05),ST段的变化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患者造影前后血压、心率及ST段的变化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碘克沙醇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造影剂,对部分患者的血压、心率有一过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短期内可恢复。
药素毓王亚痴张钲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碘克沙醇
4035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2004年
汪涛程宏勇张钲白锋韩霞药素毓李琦潘明王东
关键词:运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平板运动试验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潘明张钲汪涛李强白明药素毓慕仲元黄晏
1、 任务来源:自选课题2、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是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一种重要无创性检测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增加运动量来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的耗...
关键词: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病变
无聚合物与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无聚合物紫杉醇支架(垠艺)与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TAXUS)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置入垠艺支架治疗的75例冠心病患者和置入TAXUS支架治疗的59例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除高血压例数外,在基本临床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叉病变、开口病变、三支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小病变、长病变、B2+C型病变)及基本介入技术指标(靶血管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平均支架管径、平均支架长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随访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垠艺组为5.6%,TAXUS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XUS组支架内血栓1例,而垠艺组术后无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聚合物紫杉醇支架(垠艺支架)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与TAXUS支架相比无明显差异。
白明张福李强潘明汪涛药素毓黄晏张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右室中位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评价中位右室间隔起搏(RVSP)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RVSP,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126例作对照。在X线指导下将室间隔分四区,分别为His束区、右室流出道间隔区、低位前间隔区和右室流入道间隔区,精确定位RVSP的主动导线在中位间隔位置。记录术中曝光时间、电极导线植入参数、心电图和术后第3,6,12个月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曝光时间无差异。RVSP组起搏前后的QRS波形态有稳定的特征性变化,可结合X线用于指导导线定位。RVSP组起搏后的QRS波时限明显小于RVAP组(98.19±22.30 msvs 120.80±24.14 ms,P<0.01),术中两组的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电流、阻抗均存在明显差异(0.76±0.30 V vs0.39±0.10 V,0.98±0.52 mA vs 0.36±0.19 mA,690.67±141.64Ωvs 867.16±201.23Ω,P<0.01)。在随访中两组心室起搏阈值和阻抗较稳定。结论在X线指导下将室间隔分区,主动导线能精确、快捷地固定于右室中位间隔部。该部位是较理想的起搏部位,安全可行。
白明李强张钲汪涛邓爱云张福王世杰药素毓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右室间隔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