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小娟

作品数:53 被引量:217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耐药
  • 8篇头孢
  • 8篇细菌性
  • 8篇耐药性
  • 8篇肝炎
  • 6篇抗菌
  • 5篇细菌
  • 5篇细菌性感染
  • 5篇疗效
  • 4篇双盲法
  • 4篇球菌
  • 4篇细胞
  • 4篇盲法
  • 4篇抗菌活性
  • 4篇抗生素
  • 4篇基因
  • 4篇肠球菌
  • 3篇蛋白
  • 3篇乙型
  • 3篇抑菌浓度

机构

  • 50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免疫学教研室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公共卫...

作者

  • 50篇辛小娟
  • 24篇黄文祥
  • 8篇袁喆
  • 8篇李崇智
  • 6篇曾爱中
  • 6篇李佳俊
  • 4篇刘成伟
  • 4篇段明纲
  • 4篇邓蕙
  • 3篇卢仙娥
  • 3篇肖永红
  • 3篇杨均均
  • 3篇陈海
  • 2篇张红宾
  • 2篇蔡素芳
  • 2篇贾蓓
  • 2篇余泽波
  • 2篇黄爱龙
  • 2篇杨春
  • 2篇孙秋

传媒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瘙痒症是肝病常见并发症,在胆汁淤积性肝病(CLD)中尤为显著。而其中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最典型,临床上以瘙痒为首发症状的PBC并不少见[1]。相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瘙痒症状,CLD瘙痒症往往不易缓解,长期存在易使患者感觉痛苦和难以忍耐,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损,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自杀。通常多种治疗对胆汁淤积性瘙痒症是无效的,而激烈的瘙痒本身也是肝脏移植的一种适应证[2]。
冉静辛小娟
关键词:胆汁淤积肝疾病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PLA患者225例,按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09例)和非糖尿病组(11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情况、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脑梗死的概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出现发热、乏力概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余腹胀、腹痛、呕吐、寒战、腹部压痛、肝区叩痛、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尿素氮、血肌酐、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总阴性菌及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率高于非糖尿病组,米勒链球菌群感染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合并肺炎、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占比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抗生素使用情况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A合并糖尿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合并KP感染,更容易出现肺炎、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肖娟辛小娟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糖尿病并发症
头孢地尼治疗36例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疗效及抗菌活性观察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以头孢地尼和头孢特仑酯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评价头孢地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例患者接受头孢地尼 10 0~ 2 0 0mg ,每日 3次 ;18例接受头孢特仑酯 10 0~ 2 0 0mg ,每日 3次 ,疗程 7~ 14天。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7.8%、72 .7% (P >0 .0 5 )与 94 .4 %、88.9% (P >0 .0 5 )。两组的细菌阳性率、清除率分别为 83.3%、88.9% (P >0 .0 5 )和 93.3%、87.5 % (P >0 .0 5 )。临床分离的 31株致病菌对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克肟、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 10 0 %、10 0 %、6 7.8%、86 .5 %、6 2 .3%和 6 6 .1% ;头孢地尼与头孢特仑酯、头孢克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与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0和 6 .2 5 % (P >0 .0 5 )。结论 :头孢地尼治疗轻、中度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曾爱中辛小娟肖永红陈海
关键词:头孢地尼临床疗效细菌性感染
B和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对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病毒学应答比较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阐明不同基因型HBV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反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首先利用型特异引物PCR法结合型特异核苷酸分析法检测HBV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Ⅲ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177例临床标本检出B基因型HBV感染者102例,C基因型感染者65例,B+C混合型感染者6例,B+D混合型感染者4例。治疗第12、24周时,B基因型组和C基因型组血清HBVDNA下降均值分别为2.2log10拷贝/ml、2.1log10拷贝/ml和2.7log10拷贝/ml、2.4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时两组HBVDNA分别下降3.6log10拷贝/ml和3.1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48周)B基因型组和C基因型组分别有43例(42.2%)和22例(33.8%)出现血清HBVDNA转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和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4%、29.2%和21.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24、36周和48周时分别为35.3%、33.9%,51.0%、53.9%,63.4%、61.5%和83.3%、81.5%,各时间段两组AL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时,部分病毒学指标(如血清HBVDNA下降均值和HBVDNA阴转率)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HBV感染者。但由于阿德福韦酯起效较慢,抑制病毒作用相对较弱,有必要延长治疗时间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
曾爱中邓惠彭凤英辛小娟杨春李青岭郭进军张祯祯赫美君袁喆黄文祥黄爱龙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阿德福韦酯
利福昔明对肠道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2005年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株共65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测定利福昔明对这65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的MIC90值为64μg/ml,与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相近,明显高于加替沙星而低于SMZ/TMP;利福昔明对大肠埃希菌的MIC90值为64~>128μg/ml,与其他抗菌药物相近.结论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辛小娟余泽波袁喆段明纲黄文祥刘鸿渝
关键词:利福昔明最低抑菌浓度
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及评估
2010年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及本人的共同努力。本文综述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其评估体系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并进行了内容及评价方法的探索。
辛小娟黄文祥
关键词:大学生
HI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被引量:2
2000年
辛小娟卢仙娥
关键词:艾滋病HIV分子流行病学地理分布
转化糖注射液多中心临床应用研究70例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观察转化糖注射液对各种疾病病人血糖水平的影响 ,评价转化糖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 ,选用 18~ 6 5α病人共 139例 ,试验组 (70例 )静脉输注转化糖注射液 5 0 0mL·d- 1,对照组 (6 4例 )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d- 1,疗程皆为 3~ 5d(在此期间 ,2组病人皆不输注其他含糖制剂 )。结果 :转化糖组血糖波动小于葡萄糖组 (P <0 .0 5 )。 2组病人输液前后、输液后 2h血糖水平P >0 .0 5 ,试验前后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尿酸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变化。结论 :转化糖注射液具有与葡萄糖注射液相当的安全性 。
辛小娟袁喆段明纲蒋耀先陈勇川
关键词:葡萄糖血糖多中心研究转化糖
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我院肠球菌的耐药形势,探讨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的耐药形成机制,使临床更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纸片法对222株肠球菌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药敏检测,采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及煮沸法分别提取细菌DNA,对3株耐利奈唑胺的肠球菌提纯的DNA基因进行多重PCR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基因测序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通过PFGE指纹图谱鉴定其同源性,对3株耐利奈唑胺肠球菌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结果近3年来从临床分离的标本中共得到菌株222株,粪肠球菌113株;屎肠球菌103株。肠球菌对头孢克罗的耐药率最高(70.7%),接着为高单位庆大霉素(65.8%)、左氧氟沙星(39.6%)和氨苄西林(20.3%),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二者的耐药率为最低(均为1.8%)。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对利奈唑胺出现耐药的肠球菌为3株,且均为粪肠球菌。将三株菌株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23s rRNA-V区域2576位未发现点突变。PFGE指纹图谱显示三株菌株在条带上存在3条条带以上的差异。结论我院分离的肠球菌对头孢克罗、高单位庆大霉素呈现出高度耐药。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有较好的敏感性。本院临床分离的3株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在流行病学上可能无相关性(非同源),未出现23S rRNA-V区域G2576U、G2576T突变,耐药性也可能不经过质粒接合而传递。是否存在其他耐药机制,需进一步检测。
辛小娟黄文祥李佳俊孙秋
关键词:利奈唑胺肠球菌MIC基因突变
成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2022年
目的分析成人EB病毒(EBV)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EBV相关噬血综合征(EBV-HLH)患者临床特征,探讨IM发展为EBV-HLH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17例EBV感染者,按照是否发生噬血分为IM组和EBV-HLH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M进展为EBV-HLH的危险因素。结果EBV-HLH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显著大于IM组[25(21,56)岁vs.21(18,25)岁,Z=-2.658、P=0.008],IM组患者较EBV-HLH组更易出现扁桃体炎[83.1%(167/201)vs.25.0%(4/16),χ^(2)=26.556、P<0.001];而EBV-HLH组患者较IM组热峰更高[40.3(39.8,40.9)℃vs.38.9(38.4,39.3)℃,Z=-5.723、P<0.001]、热程更长[30(18,44)d vs.7(4,12)d,Z=-5.469、P<0.001],且更常见肝肿大、腹泻、黄疸、肺炎、出血(χ^(2)=18.341、13.444、27.344、68.405、32.967,P均<0.001)、心力衰竭(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05)等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M组相比,EBV-HLH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2.2(1.4,3.0)×10^(9)/L vs.11.2(7.7,14.4)×10^(9)/L,Z=-5.883、P<0.001]、血红蛋白[(87.8±17.1)g/L vs.(134.4±16.5)g/L,t=-10.806、P<0.001]、血小板[45.5(27.0,74.5)×10^(9)/L vs.165.0(133.0,205.5)×10^(9)/L,Z=-6.316、P<0.001]均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58.2(13.9,108.3)μmol/L vs.12.3(9.1,16.7)μmol/L,Z=-4.119、P<0.001]、乳酸脱氢酶[3000.0(953.8,6665.8)U/L vs.1459.5(991.0,2023.6),Z=-3.206、P=0.001]显著升高,白蛋白[(26.9±4.6)g/L vs.(40.1±4.6)g/L,t=-11.054、P<0.001]显著下降;凝血功能提示D-二聚体[4.8(0.8,10.4)mg/L vs.1.0(0.7,1.7)mg/L,Z=-3.063、P=0.002]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0.9(0.7,2.9)g/L vs.2.7(2.2,3.1)g/L,Z=-3.395、P=0.001]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BV-HLH组患者较IM组患者C-反应蛋白[51.7(31.6,90.0)mg/L vs.17.2(7.1,23.0)mg/L,Z=-3.206、P<0.001]、铁蛋白[7835.0(2101.5,23481.5)ng/mL vs.563.3(213.9,1215.5)ng/ml,Z
肖梦瑶辛小娟
关键词: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