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类风湿
  • 7篇关节
  • 7篇风湿
  • 6篇关节炎
  • 5篇老年
  • 5篇老年类风湿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风湿关节炎
  • 3篇甲氨蝶呤
  • 3篇关节炎患者
  • 2篇疼痛
  • 2篇托法
  • 2篇拮抗剂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抗体
  • 2篇狼疮
  • 2篇老年类风湿关...
  • 2篇骨密度
  • 2篇骨质

机构

  • 14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邵平
  • 8篇马林霄
  • 4篇任义乐
  • 4篇刘惠杰
  • 3篇丁翔
  • 3篇孙占娟
  • 2篇薛艳艳
  • 1篇张缪佳
  • 1篇常新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哈尔滨医药
  • 2篇江苏医药
  • 2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法替布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采用托法替布的疗效。方法 基于乱数表法随机选取2023年8—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R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托甲组(n=50,托法替布+甲氨蝶呤治疗)与单甲组(n=50,单纯甲氨蝶呤治疗),两组均持续性药物治疗8周,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疼痛评分、实验室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托甲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单甲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5)。治疗后,托甲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单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托甲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托甲组明显低于单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托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RA患者采用托法替布治疗,疗效较好,有效缓解疼痛以及相关症状,安全性高。
马林霄吕倩邵平刘惠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红细胞沉降率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1例
2011年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9岁,因"四肢关节疼痛半月"于2009年4月26日入院。患者半月前开始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无关节肿胀,入院两天前出现面部红斑,有脱发,无口腔溃疡,在我院门诊查尿常规示尿蛋白2+,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入院查体:BP 120/70 mm Hg,面部双颧可见红斑,稍高出皮面,上覆鳞屑,瘙痒不明显,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少许细小湿啰音,心音(-),双下肢无浮肿。
马林霄邵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性肺泡出血并发入院查体关节疼痛面部红斑
系统性红斑狼疮浆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浆膜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15家三级医院SLE住院患者1956例临床资料。结果浆膜炎组327例,发生率16.7%;非浆膜炎组1629例。浆膜炎组肾脏病变、血液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浆膜炎组(63.9%vs.47.5%、66.4%vs.54.1%)(P<0.01);浆膜炎组颊部红斑、光过敏、关节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浆膜炎组(40.1%vs.59.3%、11.9%vs.21.0%、49.2%vs.58.6%)(P<0.01);浆膜炎组SLE疾病活动评分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浆膜炎组[(14.1±6.3)分vs.(11.2±5.6)分、15.9%vs.6.9%](P<0.01)。结论 SLE浆膜炎并不少见,且易出现肾脏、血液等重要器官受累,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丁翔孙凌云张缪佳任义乐邵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浆膜炎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患者排序,按照奇偶数分配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前者单纯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后者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晨僵时间及ACCP、RF、CRP及ESR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及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CCP、RF、CRP及ESR水平通过组间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ACCP、RF、CRP及ESR水平均得以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能缓解关节疼痛情况,促使关节功能逐渐恢复,使得患者的ACCP、RF、CRP及ESR指标均得以下降,且患者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联合用药值得借鉴与推广。
孙占娟邵平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对类风湿关节炎伴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拮抗剂对已出现骨质疏松的稳定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50例稳定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使用TNF-α拮抗剂,对照组使用阿仑膦酸钠,在治疗第0、32周进行BMD检测,在治疗第0、16、32周检测骨代谢标志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BMD均升高(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股骨颈的BMD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erum C tel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CTX)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1 precollagen,PICP)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TNF-α拮抗剂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并骨质疏松可以有效减少骨吸收。
吕倩刘惠杰邵平马林霄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
抗α-胞衬蛋白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抗α-胞衬蛋白IgA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2例pSS患者和77例健康正常人血清抗α-胞衬蛋白IgA抗体水平,分析其与pSS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血清抗α-胞衬蛋白IgA抗体诊断pSS的敏感性为33.3%,特异性为92.2%;pSS患者血清抗α-胞衬蛋白IgA抗体阳性与口干症、眼干症、腮腺肿大显著相关(P<0.05),与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酸中毒、肝损害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抗α-胞衬蛋白IgA抗体对诊断pSS的敏感性较差、特异性较好,对判断pSS腺体功能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任义乐丁翔常新邵平马林霄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Α-胞衬蛋白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TNF-α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2022年
归纳总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围绕2020-2021年我院68例类风湿老年患者展开,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甲氨蝶呤单一治疗(对照组,n34例),甲氨蝶呤+TNF-α抑制剂治疗(观察组,n34例),对照组间用药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晨僵持续时长、膝关节活动度、SJC对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短期、中长期的治疗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坚持常规治疗且联合TNF-α抑制剂治疗的优势明显,且安全性好,不会增加患者的用药负担,可在临床提倡。
相婷邵平
关键词:老年类风湿关节炎TNF-Α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2拮抗剂对已出现骨量减少的活动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对已出现骨量减少的活动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按照病历收集先后顺序将入选的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口服0.25μg/d阿法骨化醇和0.5 g/d的碳酸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周皮下注射50 mg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或每周皮下注射40 mg阿达木单抗;对照组每周口服10mg甲氨蝶呤;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12个月时检测股骨颈、腰椎L2~4、大转子、Ward三角的骨密度值;同时检测N-端前肽(PINP)及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结果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股骨颈、腰椎、大转子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股骨颈、腰椎、大转子、Ward三角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时CTX-Ⅰ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CTX-Ⅰ水平有降低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I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时RA的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和缓解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F-α拮抗剂可有效阻止已出现骨量减少的老年活动性RA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继续下降。
邵平任义乐马林霄
关键词:骨密度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1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双手红色皮疹,伴疼痛,无明显瘙痒,伴有轻度四肢乏力、干咳、气喘,无明显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无明显活动受限,无发热,无口眼干燥,无口腔溃疡、脱发。既往有青霉素过敏,考虑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10d后眼睑皮疹消退,双手皮疹变白变硬,伴有疼痛,以皮肌炎待查收治入院。查体:BP 119/68mmHg(1mmHg=0.133 kPa),肌酸激酶同工酶20U/L;红细胞沉降率46mm/第1小时末;抗核抗体1∶100抗Ro52抗体强阳+++;肝炎抗体阴性;总胆红素10.6μmol/L,总蛋白65.0g/L,白蛋白39.0g/L,谷丙转氨酶16U/L,谷草转氨酶23U/L。
薛艳艳刘惠杰孙占娟邵平
关键词:皮肌炎肺部感染
^(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RP、IL-4、IL-10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CRP、IL-4、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马林霄邵平刘惠杰孙占娟于佳妮吕倩
关键词:甲氨蝶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