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燕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辊锻
  • 5篇钩尾框
  • 2篇正交
  • 2篇正交实验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前壁
  • 2篇精密辊锻
  • 2篇成形辊
  • 2篇成形辊锻
  • 2篇值模拟
  • 1篇道次
  • 1篇电弧
  • 1篇圆角
  • 1篇增材制造
  • 1篇熔丝
  • 1篇前滑
  • 1篇曲轴
  • 1篇金属
  • 1篇金属构件
  • 1篇工艺参

机构

  • 7篇重庆大学
  • 1篇浙江工业职业...
  • 1篇重庆杰品科技...

作者

  • 7篇黎燕
  • 5篇周杰
  • 3篇潘成海
  • 2篇刘旭光
  • 1篇余盈燕
  • 1篇毕欢
  • 1篇郑晓凯
  • 1篇胡红钱
  • 1篇黄亮
  • 1篇吴雄喜

传媒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大型铸锻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RSM和FEM的辊锻件长度控制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以某钩尾框精密辊锻工艺为研究对象,首次应用响应面法(RSM)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法(FEM)对精密辊锻件的长度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以满足辊锻件长度和降低轧辊最大扭矩为目标,采用FORGE3有限元软件建立了RSM与FEM相结合的二阶分析模型,研究了轧辊间隙、摩擦因子、轧辊转速和坯料温度对辊锻件的长度和轧辊最大扭矩的显著性和影响规律;其次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该辊锻工艺进行了再模拟,提出了辊锻件长度的调试原则,利用该原则和点的反追踪技术对辊锻模具进行了再设计,同时分析了设计、模拟和生产辊锻件的长度和辊锻过程的功率耗散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SM和FEM可准确有效地掌握精密辊锻件的长度控制技术.
周杰潘成海黎燕王元宁
关键词:精密辊锻钩尾框METHODFINITEMETHOD
基于正交实验的钩尾框辊锻前壁成形工艺优化
2015年
针对钩尾框辊锻前壁成形过程中易出现前滑的现象,参考前壁成形的基本理论,选取影响前壁成形的3个关键工艺参数,即前壁角、摩擦因数及钢坯温度。利用正交实验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获取到3个因素的最优值以及最优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当前壁角为65°,摩擦因数为0.7,钢坯温度为1 180°C时,前滑现象不明显,并在生产试制中得到了验证,使第3道次前过渡段打滑缺陷得到改善,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胡红钱吴雄喜黎燕
关键词:前滑前壁工艺参数正交实验
钩尾框成形辊锻工艺弯曲缺陷分析及优化被引量:2
2014年
钩尾框成形辊锻工艺的第四道次出现严重的弯曲缺陷,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和生产调试相结合对其进行分析。由于辊锻成形具有继承性和累积性,第二道次充填不满,第三、第四道次打滑及稳定性差等问题是导致第四道次产生严重弯曲的关键。提出对第二道次模具设计为立椭圆形槽,第三道次模具的直线过渡修改为圆弧过渡,并在第三、第四道次咬入端相反方向安置导向槽装置。通过模具优化后模拟出的辊锻成形有明显改善,矫正了弯曲变形的问题。
黎燕周杰潘成海刘旭光
关键词:钩尾框成形辊锻
航空航天用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22年
电弧增材制造因其成形效率高、适用材料范围大、设备简单、工件尺寸不受限制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大型金属构件制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航空航天领域涉及的电弧熔丝增材制造(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典型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总结分析,从增材过程工艺控制、增材后热处理以及复合增材技术三个方面综述了电弧熔丝增材工艺质量控制的方法,并概述了近年来大型金属构件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大型金属零件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余盈燕邓和平黎燕卢顺周杰
钩尾框成形辊锻数值模拟优化设计及工艺调试
13B型钩尾框重达127KG,形状复杂,成形难度较大。钩尾框材料从普通碳素钢,发展成B级钢,到C级钢,到现在使用的E级钢。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屈服极限显著提高,从而冲击韧性得到提高,更符合当代对铁路货车重载提速的要...
黎燕
关键词: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某曲轴制坯辊锻缺陷分析及优化改进被引量:2
2013年
曲轴采用制坯辊锻工艺后,锻件上出现了一些小耳朵缺陷。分析其原因,主要影响因素是过渡圆角和辊锻道次的匹配。利用DEFORM进行模拟优化改进后,发现过渡圆角半径20mm时为最宜;第2道次辊锻时,锻件的夹持端距离辊锻模具端部的距离为45mm时,道次匹配最合理。经过生产试验验证,改进后的工艺使缺陷达到最小。
黄亮周杰毕欢郑晓凯黎燕
关键词:曲轴过渡圆角
钩尾框精密辊锻中前壁成形研究及应用
2014年
根据13B钩尾框精密辊锻中前壁出现打滑的问题,对显著影响它成形的三个因素———前壁角,摩擦因子及坯料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生产研究。然后在钩尾框第3道次辊锻中应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此三因素影响前壁变形显著性的次序为前壁角,摩擦因子,坯料温度。当前壁角为65°,摩擦因子为0.7,坯料温度为1180℃时,接触面积最小处成形载荷达到要求,前壁成形良好,此结论在实际生产调试中得以证实。
黎燕周杰潘成海刘旭光
关键词:数值模拟辊锻前壁正交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