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成海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辊锻
  • 3篇钩尾框
  • 2篇精密辊锻
  • 2篇成形辊
  • 2篇成形辊锻
  • 1篇折叠
  • 1篇折叠缺陷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前壁
  • 1篇前轴
  • 1篇温度场
  • 1篇显微组织
  • 1篇力学性能
  • 1篇覆层
  • 1篇RSM
  • 1篇FEM
  • 1篇FINITE
  • 1篇METHOD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1篇马鞍山钢铁股...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 5篇潘成海
  • 4篇周杰
  • 3篇黎燕
  • 3篇刘旭光
  • 1篇杨方洲
  • 1篇柳豪
  • 1篇胡新华

传媒

  • 3篇热加工工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钩尾框精密辊锻中前壁成形研究及应用
2014年
根据13B钩尾框精密辊锻中前壁出现打滑的问题,对显著影响它成形的三个因素———前壁角,摩擦因子及坯料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生产研究。然后在钩尾框第3道次辊锻中应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此三因素影响前壁变形显著性的次序为前壁角,摩擦因子,坯料温度。当前壁角为65°,摩擦因子为0.7,坯料温度为1180℃时,接触面积最小处成形载荷达到要求,前壁成形良好,此结论在实际生产调试中得以证实。
黎燕周杰潘成海刘旭光
关键词:数值模拟辊锻前壁正交实验
基于RSM和FEM的辊锻件长度控制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以某钩尾框精密辊锻工艺为研究对象,首次应用响应面法(RSM)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法(FEM)对精密辊锻件的长度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以满足辊锻件长度和降低轧辊最大扭矩为目标,采用FORGE3有限元软件建立了RSM与FEM相结合的二阶分析模型,研究了轧辊间隙、摩擦因子、轧辊转速和坯料温度对辊锻件的长度和轧辊最大扭矩的显著性和影响规律;其次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该辊锻工艺进行了再模拟,提出了辊锻件长度的调试原则,利用该原则和点的反追踪技术对辊锻模具进行了再设计,同时分析了设计、模拟和生产辊锻件的长度和辊锻过程的功率耗散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SM和FEM可准确有效地掌握精密辊锻件的长度控制技术.
周杰潘成海黎燕王元宁
关键词:精密辊锻钩尾框METHODFINITEMETHOD
某重卡前轴成形辊锻折叠缺陷成形机理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某重卡前轴成形辊锻-模锻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建立前轴精度与成形工艺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引入到前轴成形辊锻有限元模拟分析中。采用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分析了某重卡前轴成形辊锻过程中弹簧板、弹簧板和工字梁过渡部位折叠缺陷的产生机理,为实际生产中重卡前轴成形辊锻工艺中的折叠缺陷的控制提供指导。
刘旭光周杰柳豪潘成海
关键词:前轴成形辊锻折叠
热锻温度对模具修复层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覆层用Deform-3D的模拟、金相实验和硬度测试,分析了热锻模具修复层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锻模工作过程中循环升温和降温速度较快,有利于碳原子和铁原子的扩散,覆层发生反复的回火再结晶,晶粒平均尺寸长大到180μm。微观组织由回火索氏体+下贝氏体+回火马氏体(平均硬度530 HV)转变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合金碳化物Cr7C3、Mo2C形成的机械混合物,导致表层的强度严重下降,塑性韧性有所降低。
杨方洲潘成海胡新华
关键词:温度场覆层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钩尾框成形辊锻工艺弯曲缺陷分析及优化被引量:2
2014年
钩尾框成形辊锻工艺的第四道次出现严重的弯曲缺陷,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和生产调试相结合对其进行分析。由于辊锻成形具有继承性和累积性,第二道次充填不满,第三、第四道次打滑及稳定性差等问题是导致第四道次产生严重弯曲的关键。提出对第二道次模具设计为立椭圆形槽,第三道次模具的直线过渡修改为圆弧过渡,并在第三、第四道次咬入端相反方向安置导向槽装置。通过模具优化后模拟出的辊锻成形有明显改善,矫正了弯曲变形的问题。
黎燕周杰潘成海刘旭光
关键词:钩尾框成形辊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