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兵

作品数:21 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瘤
  • 8篇颅内
  • 7篇手术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5篇动脉
  • 5篇血小板
  • 5篇显微手术
  • 4篇血管
  • 4篇细胞
  • 3篇基质
  • 3篇发病
  • 3篇发病机制
  • 3篇PDGF-B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动脉平滑肌细...
  • 2篇血小板源
  • 2篇血小板源性
  • 2篇血小板源性生...

机构

  • 2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作者

  • 21篇刘兵
  • 7篇魏伟
  • 7篇张建宁
  • 6篇浦佩玉
  • 6篇高永中
  • 4篇岳树源
  • 3篇朱涛
  • 3篇杨学军
  • 2篇孙健
  • 1篇付殿勋
  • 1篇王永利
  • 1篇钟跃
  • 1篇江涛
  • 1篇王志涛
  • 1篇高南南
  • 1篇杨新宇
  • 1篇赵岩
  • 1篇马文斌
  • 1篇申长虹
  • 1篇赵宇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国外医学(神...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Ⅲ型胶原蛋白在大鼠实验性囊性动脉瘤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Ⅲ型胶原蛋白在大鼠实验性囊性动脉瘤生长塑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显微手术方法破坏大鼠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内膜和内弹力层诱导囊性动脉瘤 ,在结扎及未结扎对侧颈动脉的情况下 ,观察 4~ 5个月 ,在长、宽、高三个径线上测量动脉瘤的大小。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Ⅲ型胶原蛋白在正常动脉及动脉瘤壁上的表达。结果 破坏大鼠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内膜和内弹力层可诱导出囊性动脉瘤 ,在长期血流应力作用下 ,动脉瘤逐渐增大生长塑形 ,并且结扎对侧颈总动脉增加同侧血流冲击 ,可使动脉瘤生长更加明显。在正常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周围有Ⅲ型胶原蛋白的明显表达 ,而在动脉瘤壁上其表达减少 ,并且随着动脉瘤生长塑形其表达进一步减少。结论 囊性动脉瘤在长期血流应力作用下 ,有Ⅲ型胶原蛋白的降解 ,使动脉壁力学性能下降 ,无法抗衡血流应力作用而逐渐生长塑形。
刘兵浦佩玉高永中
关键词:囊性动脉瘤
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临床分析及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总结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临术特点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系统总结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之间我科收治的经早期(发病48h之内)CT证实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PMSAH 32例的临床特征,比较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之间的区别。对PMSAH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了解预后情况。结果32例PMSAH中30例全脑血管造影无阳性发现,2例为后循环动脉瘤,同期后循环动脉瘤共19例。PMSAH患者中动脉瘤的发生率是6.25%(2/32),10.5%(2/ 19)的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可表现为PMSAH。非动脉瘤性PMSAH患者以中年患者为主,男性稍常见,既往高血压史少见,但发病前有更多诱发因素,临床症状较轻,绝大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以Hunt与HessⅠ、Ⅱ级为主,只有少数(6.7%)患者有脑室内出血,脑积水罕见。经长期(13-60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无患者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无再出血患者,大部分恢复原工作,有34.4%患者有轻微不适。结论PMSAH患者绝大多数全脑血管造影无阳性发现,但仍有少数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瘤。其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一般无再出血发生。
魏伟刘兵
关键词:后循环动脉瘤脑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生物学研究现状被引量:11
2002年
颅内动脉瘤是目前仍有较高致残率与死亡率的神经外科疾患,目前对它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机仍不太了解。 一般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长期血流应力作用下发生的血管退行性改变,本文从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外 基质三个方面讨论了它们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刘兵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生物学发病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外基质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在简要介绍主要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总结了抗凝和抗血小板相关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血压高、抗凝治疗剂量与时间和既往有脑缺血病史。联合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及合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维持抗凝时INR≤3.0、控制血压、避免联合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率。
魏伟刘兵杨树源
关键词: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颅内出血
显微手术切除颅底沟通性脊索瘤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颅面入路治疗颅底沟通性脊索瘤的入路选择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底沟通性脊索瘤22例,采用颅面入路或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包括扩大的前颅底入路8例,改良Weber.Ferguson入路8例,下颌入路6例。其中部分向颅内生长明显的沟通性肿瘤,联合经颅手术,包括翼点入路3例,颞颧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对患者预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占77.3%。术后无死亡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脑脊液漏1例,伤口感染1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2例,展神经麻痹1例。本组中20例进行了随访,随访1~10年,平均3.4年。恢复正常工作或部分工作12例,不能工作但能生活自理5例,生活不能自理1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结论颅底沟通性脊索瘤侵犯范围广泛,应争取手术尽可能全切。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和生长方向,选择不同入路或联合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提高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同时应注意硬脑膜的修补和颅底的重建。
魏伟刘兵孙庚林
关键词:脊索瘤颅底显微外科手术
PDGF-B与IL-1α对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MMP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与白介素-1α(IL-1α)对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与RT-PCR方法,研究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使用PDGF-B及IL-1α的情况下,MMP-2、9及TIMP-1表达的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有MMP-2与TIMP-1的表达,但没有MMP-9的表达,单独使用PDGF-B与IL-1α不能诱导MMP-9的表达,但是同时使用即可诱导其表达。结论:在病理情况下,PDCF-B与IL-1α协同作用诱导MMP-9表达,降解胶原蛋白,这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刘兵浦佩玉高永中
关键词:PDGF-BIL-1Α动脉平滑肌细胞MMP白介素-1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4
2007年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探讨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颅脑损伤数据库,总结我科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之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并对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车祸致伤152例(71.4%),手术103例(48.4%),其中血肿清除加标准大骨瓣减压术75例。GCS 3~5分患者死亡率61.2%,GCS 6~8分患者死亡率19.1%,总死亡率39.4%。外院转入99例(46.5%)。直接来院及入院时间在4h以内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血糖明显升高(>13mmol/L)、上消化道出血和严重的低氧血症可以增加患者死亡率,尤其是晚期死亡者。结论在强化现场急救、规范住院治疗的基础上,完善转诊机制、减少转院、缩短入院时间,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尤其是早期(24h之内)的死亡,有重要意义。加强继发性损伤的治疗、预防并及时准确处理并发症,可以降低患者的中晚期死亡率。
刘兵张建宁王志涛只达石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数据库
颅内动脉瘤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目前对颅内动脉瘤(ICA)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知之不详。ICA的发病过程可能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在动脉分叉或弯曲部位,长期高血流应力的作用导致动脉壁发生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退变,抗张性能下降,形成动脉瘤。高血压、吸烟、嗜酒和绝经是ICA的危险因素,可加重这一过程。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存在遗传因素,遗传性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可促进动脉瘤的发生。
刘兵张建宁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病因细胞外基质发病过程动脉分叉
PDGF-B与IL-1α对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MMP-1 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与白介素-1α(IL-1α)对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研究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使用PDGF-B及IL-1α的情况下,MMP-1、2及TIMP-1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有MMP-2与TIMP-1mRNA的表达,但没有MMP-1mRNA的表达,单独使用PDGF-B或IL-1α不能诱导MMP-1的表达,但是同时使用即可诱导其表达。结论在病理情况下,PDGF-B与IL-1α协同作用诱导MMP-1表达,降解胶原蛋白,推测是颅内动脉瘤生长塑形机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刘兵浦佩玉张建宁高永中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白介素-1Α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09年
松果体区肿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颅内肿瘤中不到1%。肿瘤类型以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实质肿瘤、其他神经上皮肿瘤、脑膜瘤等为主。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近年来刚发现的一种极少见的松果体区肿瘤,2003年由法国神经病理学家Jouvet等首先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肿瘤类型提出,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类型列在神经上皮肿瘤中的松果体区肿瘤项下。
刘兵杨学军申长虹
关键词:乳头状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