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鸿年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多酚
  • 1篇多酚类
  • 1篇中苯
  • 1篇酮类
  • 1篇萎凋
  • 1篇鲜叶
  • 1篇酶活性
  • 1篇棉花
  • 1篇抗病
  • 1篇抗病性
  • 1篇抗枯萎病
  • 1篇枯萎
  • 1篇枯萎病
  • 1篇黄酮
  • 1篇黄酮类
  • 1篇活性
  • 1篇酚类
  • 1篇PAL
  • 1篇茶鲜叶

机构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刘发敏
  • 2篇刘鸿年
  • 1篇肖建国

传媒

  • 1篇棉花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棉花多酚类、黄酮类含量与抗枯萎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研究测定了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多酚类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分析了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条件下,3叶期感病品种的多酚类含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而黄酮类的含量则相反。在种子接菌条件下,抗病品种86—1多酚类含量急剧上升,至花蕾期含量达1叶期的2.7倍;感病品种鲁棉1号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大量形成是抗病的应激代谢反应。在接菌条件下感病品种黄酮类含量1~3叶期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而抗病品种1叶期含量高,以后迅速下降至5叶期达最低,其后又上升,形成V形低谷,说明大量黄酮类物质降解可能与植保素形成有关。上述两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刘发敏刘鸿年肖建国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抗病性多酚类黄酮类
茶鲜叶萎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5
1990年
茶叶在自然萎凋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高峰出现在采摘后12小时,活性上升幅度以福鼎最高,为鲜叶的1.58倍;云南大叶最低,为鲜叶的1.28倍。发酵期间,其活性只有鲜叶活性的1/2左右。供试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肉桂酸4—羟化酶(CA4H)活性变化是相伴随的。CA4H活性一般低于PAL的活性。福鼎和云南大叶的PAL和CA4H活性分别在8小时和12小时达到高峰。它们之间有4小时的时差,这可能是品种不同引起的。
刘鸿年刘发敏
关键词:萎凋PAL活性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