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睿

作品数:12 被引量:19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老年
  • 4篇髋部
  • 4篇骨折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髋部骨折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老年髋部
  • 3篇疾病
  • 3篇肺部
  • 3篇肺部感染
  • 3篇肺疾病
  • 3篇高龄
  • 2篇预后
  • 2篇重症
  • 2篇重症肺炎
  • 2篇住院
  • 2篇住院患者

机构

  • 12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岳睿
  • 9篇田巍
  • 8篇邓晓慧
  • 6篇原源
  • 4篇张萍
  • 3篇李晓玉
  • 2篇杨明辉
  • 2篇原源
  • 1篇刘新民
  • 1篇吴新宝
  • 1篇范斌
  • 1篇赵志杰
  • 1篇关望
  • 1篇宋丽清
  • 1篇刘晓艳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1日~ 2014年4月1日因肺部感染入院的、患者年龄≥65岁、卧床时间>3个月的患者,共58例,分为低龄老年组(≤80岁)及高龄老年组(> 80岁),比较组间临床及实验室等特点的差异;并对肺部感染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8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34∶24,患者平均年龄80±8岁,卧床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病死率13.8% (8/58).100%的患者有新发咳嗽咳痰或原有咳嗽咳痰加重,临床起病以低热为主(30例,55.6%),入院1周内谵妄、显性呛咳比例分别为53.4% (31/58)及58.6% (34/58).入院后首次化验显示高龄组CRP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低龄组,而血肌酐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及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均高于低龄组.影像学以双侧渗出为主(37例,63.8%).致病细菌中,G-杆菌感染居首位(46例,79.3%),G+球菌次之(11例,19%).真菌感染31例(53.4%),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19例,61.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COPD病史、入院前已留置导尿、入院后血肌酐水平高于正常、首次动脉血pH> 7.446、首次动脉血氧分压(PaO2)<79mmHg、入院后需肠外营养支持、合并真菌感染及双肺受累是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继发肺部感染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高,加之临床特点不典型容易漏诊或延迟诊断,临床医师应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严密监测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治疗.
原源邓晓慧葛晓竹岳睿关望宋丽清田巍
关键词:老年长期卧床肺部感染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3
2020年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进行初筛,可疑或阳性的患者行静脉造影确诊DV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2.4%(85/687)。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受伤至入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延迟入院以及APTT缩短的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增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
岳睿李晓玉杨明辉刘晓艳范斌张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部骨折高龄老年
血清胆碱酯酶、C反应蛋白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ChE)、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接受治疗的200例肺部感染患者纳入B组,选取同期体检的无肺部感染的健康老年体检者200例纳入A组。根据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将B组患者分为评分>6分组(n=128)与评分≤6分组(n=72)两个亚组。根据治疗后30 d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B组患者分为好转组(n=159)与死亡组(n=41)两个亚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ChE、CRP水平。根据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S-ChE、CRP水平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血清S-ChE、CRP及S-ChE联合CRP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B组血清S-ChE水平明显低于A组,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6分组血清S-ChE水平明显高于评分>6分组,CRP水平明显低于评分>6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血清S-ChE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CR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h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S-ChE水平明显降低,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对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一定价值。
葛晓竹田巍邓晓慧岳睿原源
关键词:胆碱酯酶C反应蛋白老年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7
2021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2例高龄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抗感染,雾化吸入,按需吸痰管吸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32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30例(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乳酸]和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痰菌阳性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2组PaO_(2)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4±8) mmHg(1 mmHg=0.133 k Pa)比(66±8) mmHg],PaCO_(2)和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38±8) mmHg比(46±9) mmHg,(1.3±0.9) mmol/L比(1.9±1.1) mmol/L];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269±82)比(196±74)、(189±90)](均P <0.05)。治疗前,2组WBC、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2组WBC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痰菌阳性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59.4%(19/32),93.3%(28/30)比62.5%(20/32)](均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可有效改善高龄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氧合情况,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痰菌阳性率和疗效。
邓晓慧田巍葛晓竹岳睿原源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纤维支气管镜高龄
老年住院患者口咽部定植菌状态及药敏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口咽部定植菌状态及药敏。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入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综合病房的113名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采用无菌棉拭子分离患者口咽部标本,测定其定植菌及药敏。结果 11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留取205份标本,分离得到380株定植菌。定植菌中正常菌群(normal flora,NF)占83.9%。非正常菌群中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i,GNB)所占比例最大,55.7%;其次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11.5%。GNB中比重最大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占GNB的52.9%。非正常菌群中62.3%的细菌均属于多重耐药菌,耐药率最高的3种抗菌药物依次是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合并基础肺病组口咽部GNB定植率16.4%高于不合并基础肺病组3.3%(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口咽部非正常定植菌以GNB为主,GNB中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合并基础肺病的患者口咽部GNB定植高于不合并基础肺病的患者。
岳睿赵志杰田巍刘新民
关键词:细菌定植口咽部老年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应用利奈唑胺是否相关。方法调查1例重症肺炎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治疗及临床资料,该患者在肺炎加重期与恢复期分别两次应用利奈唑胺,期间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第1次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时是炎症反应高峰期,期间维持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小板计数已有下降,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应用利奈唑胺6d后血小板计数进一步下降为60×109/L,停用利奈唑胺改用替考拉宁治疗,4d后血小板仍继续下降至39×109/L,经输注血小板及随病情好转血小板恢复至正常;血小板恢复正常28d后由于感染未完全控制,第2次应用利奈唑胺,治疗11d血小板均正常。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与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与全身的感染状况密切相关,此时药物的选择及是否需要停药等应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情况,同时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适时停药。
葛晓竹田巍邓晓慧原源岳睿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和危险因素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血(allogeneic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s,ABT)的需求及不同因素对ABT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因髋部骨折入住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行手术治疗的1112例老年(≥65岁)患者进行了研究。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ABT的危险因素。结果1112例患者中50.6%(563例)的患者围手术期有ABT记录。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ABT组的患者年龄更大、术中出血量(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IBL)更多,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更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更长,手术持续时间更短,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级、全身麻醉和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Hb低、股骨粗隆间骨折、IBL多、高龄、BMI低、ASA分级≥Ⅲ级和全身麻醉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AB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ABT很常见,ABT与入院Hb低、股骨粗隆间骨折、IBL多、高龄、BMI低、ASA分级≥Ⅲ级和全身麻醉相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降低围手术期ABT,针对不可变的危险因素则需早期充分备血。
岳睿李晓玉杨明辉张萍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
高龄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门诊或病房诊治的47例高龄男性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基本信息、血常规、生化、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Vit D水平,腰椎、髋部骨密度测定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47例COPD患者平均年龄(84.89±5.21)岁,BMI (24.06±2.04) kg/m^2,有吸烟史者63.83%,吸烟指数平均417.02±60.06,戒烟比例87.2%,正在使用吸入激素的比例为17.02%;25 (OH) D3(11.723±5.60) ng/ml、CRP (6.15±3.330) mg/L;腰椎总体骨密度值为(1.393±0.256) g/cm^2,T值为0.862±0.192;髋部总体骨密度值为(0.950±0.198) g/cm^2,T值为-0.321±0.522;FEV1%(63.383±7.061)%,FEV1/FVC (57.021±7.078)%,DLCO%(71.511±5.247)%, FVC%(82.96±10.61)%, RV/TLC (58.787±7.014)%;血气分析PaCO2(39.264±3.792) mmHg,PaO2(76.017±9.446) mmHg;logistic回归分析以腰椎总体骨密度值为因变量分析得出BMI减低、CRP升高、Vit D缺乏、FVC%减低及DLCO%减低均为高龄COPD患者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髋部总体骨密度值为因变量分析得出增龄、吸入激素、白蛋白减低、Vit D缺乏、RV/TLC升高及DLCO%减低均为高龄COPD患者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COPD患者存在增龄、Vit D缺乏、营养状况不佳及激素使用等致骨密度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早期筛查及诊治工作。与此同时稳定期CRP水平、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肺气肿严重程度、肺弥散功能均与其骨密度减低独立相关,提示COPD与骨代谢之间可能存在多途径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源张萍田巍邓晓慧岳睿葛晓竹李晓玉
关键词: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骨密度肺功能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唑来膦酸治疗中的骨代谢监测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治疗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9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ZOL组(n=55)和对照组(n=44)。于用药前、用药后2周~1个月、用药后1~3个月、用药后3~6个月、用药后6~9个月、用药后≥9个月6个时间点检测患者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Ⅰamino terminal peptide,tPIN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isomerized C-terminal telopeptides,β-CTX)、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25-羟基维生素D 3、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血磷水平,比较两组骨代谢标志物特点及变化差异。结果ZOL组在用药后2周~1个月β-CTX及OC均值出现下降,且用药2周后的5个检测点两指标均数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ZOL组tPINP及ALP均数在用药后2周~1个月出现波峰消失(P<0.05),且用药后2周~6个月的3个检测点两指标均数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羟基维生素D 3、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血磷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输注ZOL,可出现骨吸收及骨转换水平迅速、显著而且持久的抑制;术后骨形成高峰呈“消减”表现,但对骨形成的抑制作用于6个月后不再显著。上述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特点未见显著的性别差异。ZOL对骨代谢的持续作用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原源邓晓慧岳睿葛晓竹田巍
关键词:唑来膦酸老年髋部骨折骨代谢标志物骨转换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了解骨科与老年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危险因素,提出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入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单元患者病例资料、化验结果等,对合并肺部感染组及无肺部感染组进行回顾性差异性比较,进一步进行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组43例,无肺部感染组164例。入院至手术时间<48 h比例为48.6%(86/177),入院至手术时间<1周比例为98.9%(175/177),住院天数平均(7.9±3.5)d,有无合并肺部感染两组间的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耗时、住院天数、手术方式以及炎性指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有多种基础疾病、有肺部基础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免疫系统疾病或长期口服激素以及术前存在贫血均是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239,95%CI:1.016~1.595,P=0.051)、术前贫血(OR=2.491,95%CI:1.148~5.403,P=0.021)、存在脑血管病后遗症(OR=3.987,95%CI:1.354~11.741,P=0.012)、肺部基础疾病(OR=4.404,95%CI:1.800~11.078,P=0.001)以及免疫系统疾病(OR=17.166,95%CI:1.750~168.409,P=0.015)均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与老年科共管模式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病情进展,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天数。但高龄、存在慢性病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自身固有特点,虽为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却无法预防,临床应对高危人群予以重视,采取分阶段防治措施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发展。
原源田巍邓晓慧岳睿葛晓竹吴新宝张萍
关键词:髋骨折呼吸道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