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晓峰

作品数:26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儿童
  • 14篇肿瘤
  • 11篇细胞
  • 9篇细胞瘤
  • 9篇母细胞
  • 9篇母细胞瘤
  • 6篇外科
  • 4篇预后
  • 4篇手术
  • 4篇外科学
  • 4篇肝母细胞瘤
  • 3篇肾母细胞
  • 3篇肾母细胞瘤
  • 3篇小儿
  • 3篇难治
  • 3篇化疗
  • 3篇恶性
  • 3篇肝肿瘤
  • 2篇血管
  • 2篇肉瘤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保定市儿童医...

作者

  • 26篇常晓峰
  • 24篇王焕民
  • 21篇秦红
  • 17篇杨维
  • 16篇成海燕
  • 13篇韩炜
  • 4篇祝秀丹
  • 4篇孟德光
  • 3篇李军
  • 2篇伏利兵
  • 2篇闫洁
  • 2篇杨文利
  • 1篇赵文利
  • 1篇王芳
  • 1篇何乐健
  • 1篇桑艳梅
  • 1篇曾骐
  • 1篇张建敏
  • 1篇吕红

传媒

  • 7篇临床小儿外科...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转移性肿...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肝门部肝母细胞瘤的手术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侵犯肝门血管的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作者收治的68例肝门部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使用微波切割技术,在不阻断肝门血流的状态下精细解剖分离,在发生血管损伤出血时则暂时性阻断肝门血管,如影响显露,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68例患儿均接受术前化疗,其中侵犯第一肝门17例,侵犯第二肝门51例。15例患儿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在5min以内,2例患儿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5mL,6例因失血较多予输血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胆瘘3例,肝周积液5例,乳糜腹1例。结论对于肝门部肝母细胞瘤,采取术前化疗可降低手术难度,精细解剖是基本措施,分块切除是可选方法,肝门血管阻断无法保障安全,不损伤肝门血管是患儿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王焕民秦红祝秀丹常晓峰杨维
小儿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诊治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2006—2018年收治的1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腹部IMT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等。18例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1例行穿刺及术前化疗,1例仅行开腹活检及术后化疗,其余均接受肉眼下肿瘤全切术,其中2例弥漫性腹部病变行多次手术并接受全身规律化疗。结果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均呈梭形伴有炎症浸润,部分镜下可见玻璃样变或局灶出血。1例随访中失访,1例肿瘤位于腹膜后间隙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其余16例随访4~29个月,未见术后严重并发症或死亡发生,1例弥漫腹部IMT病灶患儿带瘤存活。结论IMT可来源于腹部各区域并引发不同症状。影像学检查利于定位和诊断,但缺乏特异性。大部分单发病变可以单纯经手术治愈,对患有弥漫性腹部病变的难治性病例的治疗亟待经验积累及进一步研究。
胡嘉健黄一晋韩建宇常晓峰王焕民
难治性小儿肾母细胞瘤中TOPOⅡ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难治性小儿肾母细胞瘤(WT)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难治性小儿WT癌组织,同时以58例癌旁组织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OPOⅡα的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难治性WT患儿TOPOⅡ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难治性WT患儿TOPOⅡα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难治性WT组患儿TOPOⅡα阳性表达率为59.68%(37/62),高于对照组的29.31%(1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高表达组的阳性细胞数量为(84.03±10.64)个,高于对照组的(2.58±1.13)个和TOPOⅡα低表达组的(5.79±2.7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等与TOPOⅡα表达高低均无明显关系。在WT病理类型为预后不良型、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为Ⅲ或Ⅳ期、有复发转移的患儿中TOPOⅡα的高表达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难治性WT患儿的病理类型为预后不良型、肿瘤分期高是TOPOⅡα高表达的危险因素。TOPOⅡα高表达组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周,显著低于TOPOⅡα低表达组患儿的49周。结论在难治性WT患儿中存在TOPOⅡα高表达。难治性WT患儿的病理类型为预后不良型、肿瘤分期高是TOPOⅡα表达的危险因素。TOPOⅡα低表达组患儿预后好于TOPOⅡα高表达组患儿。
孟德光王佳荣常晓峰韩炜史奎滕怀炟赵曼
关键词:预后
BEP方案治疗儿童阴道内胚窦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BEP方案治疗儿童阴道内胚窦瘤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阴道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经病理确诊。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有无远处转移等资料。随访内容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ctoprotein,AFP)水平。化疗方案采用国际标准BEP三联化疗方案:博莱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预后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通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4个等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阴道内胚窦瘤,中位年龄14.5个月(9~21个月),平均肿瘤长径为4.1 cm。12例中有1例发生转移(髂窝淋巴结转移)。单纯化疗者在平均4个疗程后,7例(58.3%)获得CR,5例(41.7%)获得PR,无SD及PD患者。5例PR患者中,3例接受手术获得CR,术后病理证实为坏死肿瘤细胞;2例因拒绝手术继续采用BEP化疗方案,1例达到CR,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予化疗维持于PR。全部患者AFP水平于平均2.8个化疗周期后降至正常。平均随访10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阴道内胚窦瘤通过规范化疗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BEP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效果明显,多数患者可获得CR,长期随访无复发;对于获得PR的患者,手术治疗可有效去除残余结节,预防复发。
韩建宇常晓峰秦红杨维韩炜成海燕何乐健王焕民
关键词:阴道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儿童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2021年
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行肾上腺皮质癌切除术的11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及讨论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经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地塞米松2~5 mg、丙泊酚2~3 mg/kg、舒芬太尼0.3~0.5μg/kg或芬太尼1~2μg/kg、罗库溴铵0.5 mg/kg或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kg。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持续监测动脉血压。置入食管测温探头持续监测体温,置入尿管监测尿量。气管插管术后行间歇正压通气,吸入氧浓度60%~100%,氧流量2~3 L/min,潮气量7~10 ml/kg,通气频率20~26次/min,吸呼比1∶(1.5~2.0),气道压16~20 cmH_(2)O,维持P_(ET)CO_(2)35~45 mmHg。麻醉维持:吸入2%~4%七氟烷和/或静脉输注丙泊酚0.10~0.15 mg·kg^(-1)·min^(-1),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0.5μg·kg^(-1)·min^(-1),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维持BIS值40~60。结扎肿瘤周围血管至完整切除肿瘤前,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10 mg/kg。术毕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75~1.00μg·kg^(-1)·d^(-1)或芬太尼7.5~10.0μg·kg^(-1)·d^(-1)镇痛至术后48 h。所有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术后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均存活至今。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切除术的麻醉管理需要熟知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特点,关注围术期激素水平变化并及时调整患儿内环境,维持麻醉平稳,减少应激反应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邹楠张建敏吕红高铮铮常晓峰王芳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肿瘤儿童麻醉管理
儿童肝母细胞瘤手术后胆瘘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2020年
目的总结儿童肝母细胞瘤手术后胆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医者对该病的临床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治疗的12例肝母细胞瘤术后胆瘘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信息、临床特征、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情况、胆瘘临床表现、胆瘘并发症以及胆瘘治疗措施。结果12例中,男7例,女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1,2.3)岁。原发肿瘤10例,复发肿瘤2例。7例(58.3%)为PRETEXTⅢ至Ⅳ期,8例(66.7%)肿瘤与第一肝门关系密切,11例(91.7%)肿瘤手术过程涉及肝中叶。术后出现胆瘘的中位时间为术后第7(7,8.3)天,胆瘘患儿接受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5(1.5,7.1)个月。胆瘘可通过检测腹腔引流液的胆红素浓度、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腹腔穿刺或手术诊断。腹腔引流液的颜色可随胆瘘量的增加而加深。9例(75%)伴有包裹性积液,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3例)、电解质紊乱(1例)、全身感染(2例)、梗阻性黄疸(1例)、肝硬度升高(1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以及肠梗阻(1例)。10例(83.3%)可通过非手术方法(单纯腹腔外引流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愈;2例(16.7%)患儿经过非手术治疗后,胆瘘量仍持续超过100 mL,且合并严重并发症,后经胆道重建手术治愈。结论胆瘘多发生在PRETEXTⅢ期至Ⅳ期及肿瘤累及肝中叶的患儿中,手术涉及肝叶越多、手术部位越靠近胆道主干,术后出现胆瘘的可能性越大。胆瘘多出现在术后1周左右,应常规检测腹腔引流液中胆红素浓度,对术后有包裹性积液的患儿应定期监测,大多数胆瘘患儿不伴有严重并发症,胆瘘量<100 mL,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若患儿经非手术治疗后胆瘘量仍持续>100 mL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早行胆道重建手术。
冯俊王焕民秦红杨维韩炜成海燕常晓峰朱志云韩建宇
关键词:儿童
儿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儿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43例儿童胰体尾肿瘤患儿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男17例(39.53%)、女26例(60.47%),中位发病年龄为123(80,141)个月,初诊时原发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7.60cm;术后病理显示,实性假乳头状瘤28例(65.12%)、胰母细胞瘤10例(23.26%)、胰腺内分泌肿瘤4例(9.30%)及胰腺单纯囊肿1例(2.33%)。2例(4.65%)行肿瘤局部剜除术,4例(9.30%)行切除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37例患儿(86.05%)接受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本组43例患儿中,共16例(37.21%)出现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胰痿(13例)、胃排空延迟(3例)、腹腔感染(7例)、术后出血(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6(23,71)个月,38例患儿(88.37%)无病生存;2例(4.65%)肿瘤复发后存活;1例胰母细胞瘤患儿(2.33%)术后迅速出现肿瘤复发而死亡;2例(4.65%)失访.40例患儿中共3例(3/40,7.50%)出现远期并发症,包括慢性脂肪泻(2例),低血糖发作(1例)。本组患儿中共3例因肿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分别为胰母细胞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在儿童胰体尾肿瘤治疗中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秦红杨深杨维韩炜成海燕常晓峰朱志云王焕民
关键词:儿童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儿童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应用于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和保定市儿童医院肿瘤外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6例腹部恶性肿瘤患儿临床资料,16例患儿中位年龄5岁8个月(8个月至13岁11个月),均行手术切除(细胞减灭术或肿瘤切除术),同时术中行HIPEC。收集所有患儿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初步疗效。结果16例患儿中,肾母细胞瘤5例,横纹肌肉瘤4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未分化肉瘤1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腹膜浆液性癌1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本次手术为初次肿瘤切除术者6例,既往曾行肿瘤切除术、本次为肿瘤复发再手术10例。16例中位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评分2.5分(0~21分),肿瘤切除后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评分0~1分。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或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4例在HIPEC后30 d内出现三级不良事件。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3.3~20个月)。本次手术后共6例患儿复发:3例因复发死亡;1例复发后经再次化疗、手术、放疗,现无瘤生存;2例复发后化疗,带瘤生存。其余10例均未出现复发,无瘤生存。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7.4个月(2~20个月)。结论HIPEC应用于儿童安全、可行,未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短期随访显示HIPEC对小儿腹部恶性肿瘤可能有效,但长期有效性还需要增加病例及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
朱志云王焕民王佳荣常晓峰秦红杨维成海燕孟德光
关键词:腹部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外科手术儿童
小儿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组织中VEGF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在小儿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HE)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4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石蜡标本来自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的临床病例,术前未行其他治疗,并选取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组织(肝母细胞瘤20例),其他肝脏良性肿瘤组织(结节样增生10例,错构瘤10例)及IHHE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选取良性肿瘤术中切取部分肝脏组织。组织切片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兔抗VEGF和CD34相关抗原标记;计算出VEGF表达阳性率,CD34相关抗原抗体检测出肿瘤间质血管,分析其表达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VEGF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率为90.0%(18/20),在良性肿瘤组中表达阳性率为10.0%(2/20);VEGF在正常肝组织、瘤旁组织中呈低水平、稳定表达,染色浅,而在IHHE肿瘤组织中则呈阴性表达。在肝母细胞瘤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CD34在已知正常肝组织肝窦处未见阳性表达;在IHHE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14/14),肝母细胞瘤为90.0%(18/20),肝脏良性肿瘤为15.0%(3/20),瘤旁组织未见表达。MVD在IHE,肝母细胞瘤组,良性肿瘤组及瘤旁组织分别为31.55±4.86,29.75±5.56,11.23±3.97。结论 IHHE中,高表达CD34,低表达VEGF,表明其不是单纯的血管、内皮细胞病变,很有可能是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混合体。IHE增殖期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促进肿瘤退化。
李军常晓峰伏利兵秦红王焕民
关键词:血管内皮瘤免疫法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效果,提高对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测定、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女10例,男6例,年龄10个月~11岁。肿瘤均为单侧,左8例、右8例,肿瘤直径3~20mm。结果16例患儿术后病理确诊为肾上腺皮质癌,功能性肿瘤10例,无功能性肿瘤6例;达到完整肉眼切除瘤体的12例,与周围组织、血管粘连重,有肉眼残留的4例;本组病例术后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均经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随访6~12年。行肿瘤全切者4例存活至今,发育正常;1例与肾脏粘连严重而行肾脏切除术,术后生存6个月;3例形成瘤栓的生存期分别为3个月、5个月、12个月;1例术后规律化疗4周出现肺转移死亡;术后半年因化疗白细胞低下继发感染死亡2例;术后规律化疗2年,第4年突发脑转移死亡1例;死于车祸1例,失访3例,平均生存期为35个月。结论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围手术期使用皮质激素很有必要。手术方式以开腹为宜,不建议腹腔镜微创手术。肾上腺皮质癌的术前、术后化疗并未有效改善此病预后。
韩炜李军秦红伏利兵杨维成海燕常晓峰王焕民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