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秋林

作品数:25 被引量:167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7篇肿瘤
  • 3篇缺氧
  • 3篇缺氧诱导
  • 3篇缺氧诱导因子
  • 3篇消化系
  • 3篇消化系统肿瘤
  • 3篇恶病质
  • 3篇腹部
  • 3篇腹部手术
  • 3篇肠肿瘤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B
  • 2篇血管
  • 2篇炎性
  • 2篇胰岛
  • 2篇阴部
  • 2篇营养
  • 2篇预后

机构

  • 2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4篇庄秋林
  • 22篇吴国豪
  • 15篇蒋奕
  • 12篇韩寓嵩
  • 9篇奚秋磊
  • 7篇张波
  • 6篇孟庆洋
  • 6篇谈善军
  • 5篇何国栋
  • 4篇孙延东
  • 2篇杨子昂
  • 1篇刘靖正
  • 1篇徐静
  • 1篇吴肇汉
  • 1篇曹冬兴
  • 1篇韦烨
  • 1篇秦新裕
  • 1篇薄晓波
  • 1篇王艳富

传媒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Resolvin D1浓度与结肠癌病理分期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Resolvin D1(RvD1)浓度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1—12月期间的50例结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入院时的全血标本5 ml(结肠癌组);同时,入组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健康志愿组).结肠癌组的入组标准:结肠癌术前肠镜和病理诊断明确,无近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应用口服营养制剂,年龄不超过85岁,术前评估无手术禁忌证,无服用鱼油相关制剂的病史,并排除术前行放疗化疗者.健康志愿者组入组标准:无恶性肿瘤病史、本院体检中心检查无脏器器质性病变、检测指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及未服用鱼油相关制剂、且年龄不超过85周岁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IL-10及TNF-α)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vD1浓度.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和RvD1浓度水平并分析其与本组结肠癌患者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营养学相关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志愿者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61.8±11.6)岁;结肠癌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65.4±12.4)岁,参照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标准:Ⅰ期10例,Ⅱ期13例,Ⅲ期17例,Ⅳ期10例.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结肠癌组受试者血清中的IL-1β[(3.89±0.24)×10^3μg/L比(1.55± 0.37)×10^3μg/L,t=37.52,P<0.01]、IL-6[(129.14±3.07)×10^3μg/L比(51.46±3.14)×10^3μg/L,t=125.08, P<0.01]、IL-10[(100.59±8.69)×10^3μg/L 比(27.57±4.77)×10^3μg/L,t=52.09,P<0.01]及 TNF-α [(114.31±4.43)×10^3μg/L比(41.04±5.27)×10^3μg/L,t=75.25,P<0.01]浓度均较高,而RvD1浓度相对较低[(34.19±1.93)×10^3μg/L比(77.76±1.02)×10^3μg/L,t=140.5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结肠癌组患者根据TNM分期进行亚组分析,IL-6、IL-1β、IL-10及TNF-α浓度随TNM分期的进展有逐渐升高趋势(P<0.01),至
庄秋林孟庆洋奚秋磊吴国豪
关键词:结肠肿瘤炎性细胞因子D1病理分期
蛋白水解诱导因子在消化系统肿瘤癌性恶液质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IF)在消化系统肿瘤癌性恶液质(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消化系统肿瘤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8例消化系统肿瘤CC患者、13例消化系统肿瘤非CC患者和12例非肿瘤消瘦患者尿液中PIF的表达。将PIF作用于离体小鼠C2C12细胞.测定细胞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程度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CC患者PIF阳性率为53.6%(15/28),其他两组均无PIF阳性表达。4nmol/L的PIF蛋白作用于C2C12细胞0.5h后,细胞磷酸化Akt的表达量增高,并且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变形或死亡。结论PIF特异性高表达于消化系统肿瘤CC患者的尿液中.PIF可能通过激活Akt的磷酸化从而引发下游的蛋白水解途径导致消化系统肿瘤CC。
韩寓嵩庄秋林吴国豪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癌性恶液质蛋白激酶B磷酸化
脂肪分解通路受体在肿瘤恶病质病人脂肪组织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肿瘤恶病质脂肪组织脂解通路受体的表达改变。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用Real-time PCR测定34例(分为肿瘤恶病质组12例、肿瘤对照组13例、良性疾病对照组9例)皮下脂肪标本脂解通路受体的资料进行分析。检测肾上腺素受体β1、2、3、α2C亚型(ADRB1,ADRB2,ADRB3,ADRA2C)、心房钠尿肽受体A(NPRA)、胰岛素受体(IR))及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的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β1-AR和HSL蛋白水平。结果肿瘤恶病质组中,ADRB1和HSL的mRNA水平升高约0.5倍;ADRB1蛋白水平高于肿瘤对照组1.5倍、良性疾病对照组3.0倍;HSL蛋白升高2.0~2.5倍,与ADRB1呈正相关。结论肿瘤恶病质病人脂肪组织ADRB1表达增加,与HSL表达量正相关,可能参与脂肪消耗。
曹冬兴吴国豪张波杨子昂韦烨蒋奕韩寓嵩何国栋庄秋林王艳富奚秋磊
关键词:恶病质脂肪分解
李金斯坦手术在合并前列腺手术史的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李金斯坦手术在合并前列腺手术史的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李金斯坦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4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合并前列腺手术史组与无前列腺手术史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与临床结局。结果两组间患者腹股沟疝位置和分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间年龄、身高、体重、BMI、疝手术史等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前列腺手术史组较无前列腺手术史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P<0.01),两组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类型、出院后30 d再入院率和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李金斯坦手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合并前列腺手术史的腹股沟疝患者。
庄秋林徐静薄晓波张泰维曾徳军杨子昂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67
2014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83/96)和89.4%(193/216)(P〉0.05),总体保肛率分别为78.1%(75/96)和75.0%(162/216)(P〉0.05)。肿瘤近切缘距离分别为(10.3±4.1)cm和(10.0±4.3)cm(P〉0.05),肿瘤远切缘距离分别为(3.4±0.9)cm和(3.6±1.4)cm(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8±5.2)枚/例和(13.7±6.4)枚/例(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98.0±28.7)ml比(175.0±41.0)ml,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2.7±0.9)d比(3.4±0.9)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缩短[(3.7±1.2)d比(4.4±1.5)d,P〈0.05]、术后住院天数减少[(9.4±4.9)d比(11.6±6.2)d,P〈0.05]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6%(15/96)比25.9%(56/216),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155.7±48.4)min比(120.0±26.7)min,P〈0.05]。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2/96)和2.3%(5/21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孙延东吴国豪张波蒋奕韩寓嵩何国栋庄秋林秦新裕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脂连素对大鼠创伤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创伤后胰岛素抵抗现象,探讨脂连素对手术创伤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和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脂连素组(n=20)、创伤组(n=20)以及对照组(n=20)。建立大鼠创伤模型,脂连素组运用脂连素进行预处理(1mg/kg腹腔内注射),测定大鼠的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检测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RS-1)、蛋白激酶B(PKB/Akt)的含量及其磷酸化状态。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浓度先短暂下降然后逐渐升高(P〈0.05)。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OMA—B则低于对照组(P〈0.05)。脂连素组大鼠血糖浓度明显下降(P〈0.05),血清胰岛素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HOMA—IR明显下降(P〈0.05),HOMA—B明显上升(P〈0.05)。创伤组与对照组、脂连素组与创伤组大鼠骨骼肌中总的IRS一1及PKB/Akt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创伤组较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的IRS-1酪氨酸(rryr)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下降了31%[(88.54±33.48)比(128.60±33.19),F=0.108,P〈0.01],丝氨酸(Ser)位点磷酸化水平增加了64%[(154.31±36.94)比(94.20±27.88),F=0.602,P〈0.01],PKB/Akt的磷酸化水平下降了46%[(46.58±2.48)比(86.32±3.31),F=0.153,P〈0.01]。脂连素组大鼠的骨骼肌IRS-1Tyr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较创伤组上升了23%[(109.05±30.77)比(88.54±33.48),F=0.012,P〈0.01],而Ser位点磷酸化水平下降了30%[(118.65±33.49)比(154.31±36.94),F=0.272,P〈0.01],PKB/Akt的磷酸化水平上升了56%[(72.73±2.95)比(46.58±2.48),F=0.473,P〈0.01]。结论大鼠创伤后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其机制与胰岛素受体后信
庄秋林吴国豪蒋奕张波韩寓嵩
关键词:脂连素创伤胰岛素抵抗蛋白激酶B
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每组8只。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建立POI模型;对照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分别于术前2 h和术后12 h给予5 mg/kg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灌胃;对照组和POI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的心率变化,并在术后24 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后取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浓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术前2 h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心率分别为(335±18)、(341±19)、(338±17)次/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08, P>0.05);手术开始、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POI组大鼠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7)次/分比(303±15)次/分、(379±21)次/分比(337±17)次/分、(389±21)次/分比(331±19)次/分、(397±21)次/分比(333±16)次/分, t=2.728、3.838、4.887、5.861, P<0.05],但β受体阻滞剂组心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OI组,且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8)次/分比(379±21)次/分、(359±18)次/分比(389±21)次/分、(365±20)次/分比(397±21)次/分, t=2.542、2.617、2.664, P<0.05]。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65.13±7.06)%、(41.20±4.64)%、(54.04±6.29)%,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t=6.939、2.874, P<0.05),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POI组( t=4.020, P<0.05)。POI组较对照组大鼠肠道炎性因子浓度明显升高[TNF-α:(182.13±17.45) pg/g比(98.35±10.98) pg/g、IL-1β:(66.27±4.88) pg/g比(52.33±4.49) pg/g�
谈善军庄秋林奚秋磊孟庆洋蒋奕吴国豪
关键词:术后肠麻痹胃肠动力Β受体阻滞剂腹部手术
感染性休克的监测及预后判断被引量:3
2009年
感染性休克以高心输出量和低外周血管阻力并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复杂,从而对治疗目标的实现造成闲难。但是,及时、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并进行正确的解读,对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吴国豪庄秋林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姑息性切除Ⅳ期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的Meta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比较开放手术姑息性切除Ⅳ期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1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腹腔镜比较开放手术姑息性切除Ⅳ期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中文检索词包括"结直肠/结肠/直肠"、"癌/恶性肿瘤"、"腹腔镜"、"转移"、"Ⅳ期";英文检索词包括"laparoscop*"、"colo*"、"rect*"、"cancer/tumor/carcinoma/neoplasm"、"Ⅳ"、"metasta*"。纳入标准:(1)RCT或CCT,无论是否进行分配隐藏或采用盲法;(2)术前诊断为Ⅳ期结直肠癌并拟行原发肿瘤切除术;(3)采用腹腔镜(腹腔镜组)和开放(开放组)手术进行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姑息性切除。排除标准:(1)文献未提供有效数据;(2)单个研究样本量≤20例;(3)研究对象为结直肠良性疾病;(4)术中行转移灶切除或淋巴结清扫等试图行根治性手术;(5)文献重复发表。两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若有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3名研究者参与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4项CCT纳入本次研究,共有864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216例,开放组648例。纳入的4项研究文献质量等级中等偏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手术时间明显增加外(WMD=37.60,95%CI:26.11~49.08,P<0.001),腹腔镜组较开放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WMD=-74.89,95%CI:-144.78^-5.00,P=0.04),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明显提前(WMD=-1.00,95%CI:-1.12^-0.87,P<0.001;WMD=-1.61,95%CI:-2.16^-1.06,P<0.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WMD=-2.01,95%CI:-2.21^-1.80,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2,95%CI:0.35~0.77,P=0.001)。但两组之间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术后化疗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姑息性切除Ⅳ期结直肠癌原发肿瘤能有效促进术后肠功�
谈善军蒋奕奚秋磊孟庆洋庄秋林韩寓嵩吴国豪
关键词:开放手术姑息切除结直肠肿瘤META分析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恶病质患病率调查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恶病质患病率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11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恶病质调查并对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恶病质总体患病率为15.7%(803/5118),胰腺癌恶病质患病率最高为34.0%(89/262),其次为胃癌22.4%(261/1164)、结肠癌21.7%(146/672)和直肠癌20.1%(117/581)。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67.1%(539/803)和74.5%(3214/4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恶病质组相比,恶病质组根治性手术后住院天数增加[(11.5±6.2) d比(9.4±4.9) d,P<0.05],术后排气时间延长[(3.4±0.9) d比(3.2±0.8) 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延长[(4.4±1.5) d比(3.9±1.3) d,P<0.05],术后28 d并发症发生率升高[31.4%(169/539)比26.3%(845/3214),P<0.05],围手术期输血率增加[8.9%(48/539)比5.8%(186/3214), P<0.05]。根治性手术后,恶病质组术后进入ICU的比例[24.3%(131/539)]高于非恶病质组[20.1%(646/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根治术后的再手术率[3.2%(17/539)比1.5%(48/3214),P<0.05]、呼吸机支持率[8.0%(43/539)比5.7%(184/3214), P<0.05]和病死率[2.4%(13/539)比1.1%(35/3214),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发生率较高。恶病质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临床结局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孙延东张波韩寓嵩蒋奕庄秋林龚昱达吴国豪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恶病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