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琼

作品数:29 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4篇各向异性
  • 13篇地震
  • 13篇青藏高原
  • 11篇地壳
  • 8篇东北缘
  • 8篇青藏高原东北...
  • 8篇北缘
  • 7篇地壳各向异性
  • 7篇地震各向异性
  • 6篇噪声
  • 6篇接收函数
  • 5篇面波
  • 5篇南缘
  • 5篇背景噪声
  • 5篇层析成像
  • 4篇青藏高原东南...
  • 4篇面波层析成像
  • 4篇壳幔
  • 4篇剪切波分裂
  • 3篇地壳结构

机构

  • 28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莱斯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9篇王琼
  • 23篇高原
  • 9篇石玉涛
  • 4篇钮凤林
  • 2篇吴晶
  • 2篇许英才
  • 1篇李惠民
  • 1篇吴昊
  • 1篇曾宪伟
  • 1篇赵博
  • 1篇艾印双
  • 1篇马禾青
  • 1篇太龄雪
  • 1篇金涛
  • 1篇裴顺平
  • 1篇许文俊
  • 1篇杨顶辉
  • 1篇于常青
  • 1篇陈运泰
  • 1篇武粤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南缘基于背景噪声的Rayleigh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31
2015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现今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使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5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双台站互相关方法获得Rayleigh(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云南地区周期5~34s范围内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反演结果揭示:短周期(5~12s)Rayleigh面波快波优势方向与区域断裂走向有很好的一致性,快波方向随着断裂走向的变化而变化.周期16~26s快波优势方向与反映上地壳特性的5~12s图像总体图像相似,但细节略有不同.其中,滇中块体内易门断裂和滇中块体内东侧的普渡河断裂附近,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NS向NW方向旋转;易门断裂以西呈NW向.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和川滇块体受到青藏块体的南东向挤压作用.周期30~34s范围的各向异性,滇缅泰块体和印支块体,快波优势方向为NS和NNW向;而在滇中块体内部,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顺时针旋转变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有关.本文还开展了与体波各向异性的对比分析,通过与近震S波分裂、Pms转换波分裂和远震SKS、PKS和SKKS(以后简称为XKS)分裂的对比研究,发现随着周期的增大,得到的快波优势方向与XKS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趋向一致,与地壳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呈一定夹角.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壳幔各向异性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王琼高原石玉涛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背景噪声方位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
2017年第5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在林芝顺利召开被引量:1
2017年
第5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5届WTGTP)于2017年7月24—26日在西藏林芝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办。
王琼李翀于常青高原李惠民裴顺平
关键词:藏东大陆动力学
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地壳介质各向异性:从银川地堑到海原断裂带被引量:11
2019年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与构造应力场方向或者断层走向大体一致.鄂尔多斯西缘紧邻块体边界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呈现NS、NNE、NE向的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基本一致.银川地堑东西两侧的快波偏振方向有差异,东侧区域主要受青藏高原NNE向挤压和黄河—灵武断裂共同影响,而西侧区域可能受到阿拉善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之间的NW方向的主张应力和阿拉善块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海原断裂带及以南区域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WNW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较好的说明了海原断裂带为活跃的活动断裂.构造与断裂分布都是控制快波偏振方向的主要因素,走滑断裂上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这些台站主要受到断裂的强烈影响;走滑断裂附近的个别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呈现与构造应力场一致的方向,表明几乎没有受到断裂的影响.鄂尔多斯、阿拉善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其他地区,反映了青藏高原在NE向运动过程中,受到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阻挡作用,导致了交汇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增加.以海原断裂带到六盘山断裂带为界,其两侧区域的各向异性差异性明显,揭示了应力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暗示其邻近区域,特别在海原断裂带东端到六盘山断裂带与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交汇区域,可能有较高的强震危险背景.
许英才高原石玉涛王琼陈安国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地壳各向异性主压应力海原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南缘背景噪声面波层析成像及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正>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部,该区是扬子准地台、松潘—甘孜褶皱系、三江褶皱系及华南褶皱系的交汇地区,构造活动十分复杂,断裂纵横交错,强烈地震频繁发生,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印度板...
王琼高原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深部构造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端部,位于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相交汇的Y形区域.本文利用四川泸定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GNSS应变场、构造应力场以及各向异性等资料,综合分析了震源区的深部结构.结果显示: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地壳厚度、泊松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最大剪切应变率的快速变化区内;震源附近S波速度在横纵向均表现为高、低速的过渡区域.震源西南侧有一个相对较小的低速体,可能是泸定地震发震的主要深部构造原因.GNSS应变场显示泸定地震位于最大剪切应变率显著高值区.震源机制解显示本次地震震中处于WNW向挤压、EN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结构,与鲜水河断裂的构造应力场一致.构造应力方向与GNSS主压应变方向有良好的一致性.近场地震记录得到的上地壳S波分裂结果显示,Y形交汇区内快S波主要有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中WNW(近EW)方向为交汇区的主压应力方向.本文推测,鲜水河断裂是泸定地震的主控断裂,但龙门山断裂对本次地震有重要影响.
李莹田建慧李心怡李抒予王琼高原
关键词:S波速度地壳结构
考虑低速沉积层影响的楚雄盆地地壳结构特征
张子琦高原石玉涛王琼
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幔各向异性的差异及含义
2012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块体东北部大型边界变形带,地处青藏块体、华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阿拉善地块的交汇处,为新构造时期以来较为活跃的地质构造单元,其内部发育了多条规模较大的断裂:阿尔金断裂、祁连山断裂带和海原断裂等。地震各向异性是了解壳幔形变的有效方法之一,深入系统地研究该地区的壳幔各向异性及形变机制,将有助于理解该区域内块体深部构造、形变场特征,剖析不同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及不同圈层的耦合关系。同时,对解释板块之间的碰撞模式、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以及物质的逃逸方式等动力学过程有特殊意义。
王琼高原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各向异性壳幔青藏块体鄂尔多斯地块地质构造单元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瑞利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被引量:16
2018年
本研究收集了甘肃、青海、宁夏等118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噪声互相关,经过计算和筛选,在5~38s范围内,共得到5773条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然后采用1°×1°的网格划分,反演获得青藏高原东北缘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分布.结果表明:短周期8~12s内,鄂尔多斯从低速异常变为高速异常;该周期范围内各向异性结果与区域断裂走向有很好的一致性.18~25s周期内,祁连地块、松潘-甘孜地块、羌塘地块低速异常范围逐渐变大,随周期增加地壳低速异常与人工探测结果相符;鄂尔多斯表现为速度随周期增加逐渐变大,说明其中下地壳速度相对偏高,不存在低速异常;该周期范围内的各向异性特征表现为,祁连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大致呈NW—SE方向,而青藏高原内部快波方向显示了顺时针旋转的形态.在30~35s范围内面波速度主要受莫霍面深度和莫霍面附近介质速度的影响,与地壳厚度分布有非常好的吻合.综合不同方法获得的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支持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使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发生缩短和逐渐隆升的观点,认为整个岩石圈的垂直缩短变形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主要形成机制.
王琼高原
关键词:背景噪声瑞利波面波层析成像方位各向异性
基于接收函数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正>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作为青藏块体东北部大型边界变形带,地处青藏块体、华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阿拉善地块的交汇处,是新构造时期以来较为活跃的地质构造单元,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产物。由于缺乏浅地表、地壳和上地幔...
王琼钮凤林高原
文献传递
2018年第六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在云南蒙自顺利召开
2018年
“第六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6届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8年年会”于2018年8月15日至18日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联合主办,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承办.张国伟院士、滕吉文院士、姚振兴院士、杨文采院士、石耀霖院士、红河州州委常委蒙自市委书记庞俊同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郭进义处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王琼吴昊艾印双张怀高原杨顶辉
关键词:藏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固体地球物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