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美云

作品数:81 被引量:27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主题

  • 74篇肝炎
  • 68篇病毒
  • 63篇肝炎病毒
  • 23篇丁型
  • 23篇丁型肝炎
  • 23篇丁型肝炎病毒
  • 20篇基因
  • 17篇抗原
  • 15篇乙型
  • 15篇乙型肝炎
  • 13篇抗体
  • 13篇庚型
  • 13篇庚型肝炎
  • 12篇乙型肝炎病毒
  • 12篇克隆
  • 10篇庚型肝炎病毒
  • 9篇戊型
  • 9篇戊型肝炎
  • 9篇丙型
  • 9篇丙型肝炎

机构

  • 73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厦门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卫生防...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卫生防...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吉林省卫生防...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控制...
  • 1篇解放军第二六...
  • 1篇中国科学院发...

作者

  • 81篇詹美云
  • 25篇谭文杰
  • 18篇毕胜利
  • 14篇张文英
  • 13篇田瑞光
  • 12篇丛旭
  • 12篇苗季
  • 10篇刘崇柏
  • 10篇汤少华
  • 9篇刘善虑
  • 9篇丛郁
  • 8篇易炎杰
  • 8篇陈刚
  • 7篇夏宁邵
  • 7篇鲁健
  • 7篇江永珍
  • 6篇佟玉品
  • 5篇马虹
  • 5篇伊瑶
  • 5篇邵立军

传媒

  • 28篇中华实验和临...
  • 26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延边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8篇2001
  • 7篇2000
  • 4篇1999
  • 12篇1998
  • 4篇1997
  • 10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丁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的研究
詹美云刘善虑易炎杰汤少华邵立军谭文杰马虹张文英田瑞光丛旭
该成果对我国丁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丁肝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抗HD的ELISA、HD的IgM检测,丁肝抗原检测和丁肝核酸检测四种诊断法;进行了25省市16个不同民族中9757例HBV感染者中HDV感染的流行...
关键词:
关键词:肝炎血清
应用抗-HBc单克隆抗体研究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原位点被引量:2
1990年
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免疫Balb/c小鼠,取该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8株能稳定分泌高滴度抗HBcAg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其中7株(4A4、4B5、3H6、3A5、1G8、1D3、5G10)与HBcAg亲和性相近的单克隆抗体(McAb)首次证明,在HBcAg上存在3个不同的抗原位点,并分别命名为α、β和γ. α抗原位点:能诱生中和及免疫沉淀抗体,在体外能中和HBcAg的抗原活性,能与HBc-Ag产生免疫沉淀线.如3H6、4A4、4B5、3A5等单克隆抗体. β抗原位点:不能诱生中和及免疫沉淀抗体,但此种单克隆抗体与4A4或4B5混合后即可与HBcAg产生免疫沉淀线.如1G8、1D3 McAbs. γ抗原位点:能诱生免疫沉淀抗体,但不能诱生中和抗体.如5G10McAb. 抗相同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之间可产生有意义的互相竞争抑制,而抗不同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之间则无,或很少有竞争抑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詹美云汤少华张文英田瑞光张满仓刘崇柏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原位点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和前S1区基因转染的小鼠靶细胞系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和前S1基因转染而成的小鼠靶细胞系P99-815的建立,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和前S1基因均来源于含双拷贝的首尾相连的HBV-DNA ayw亚型的质粒p THBV-1,乙...
赵阳青詹美云
文献传递
中国河南两株庚型肝炎病毒(HGV)NS5区部分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998年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我国河南省2例重叠感染HCV或HBV/HDV的献血员中,分离到HGVNS5区的部分cDNA,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南株HGVNS5区核苷酸与两株中国HGV株的同源性(>91.9%)高于国外代表株(88.5%-90.6%),但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都无明显的地区性区别。HGVNS5区氨基酸序列较保守(同源性>91%),缺乏明显高变区。中国4株HGV在7384位发生了由C→T的变异,从而导致一个共同的保守位点的产生(由F→A)。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时。
谭文杰陈刚夏宁邵黄鹤丛郁苗季詹美云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
我国25省市自治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9
1991年
应用本室先后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打点杂交法,检测我国25省布自治区、16个不同民族共9 7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和核酸。其中乙型肝炎病人4 714例,HBsAg慢性携带者5 044例。病人和携带者中丁型肝炎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25%和3.0%,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6%和1.18%,丁型肝炎病毒核酸阳住率分别为3.70%和2.2%。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丁型肝炎的这些指标有一定差异。在16个民族中,维吾尔族、蒙族和藏族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黎族丁型肝炎核酸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但在1136例不同临床型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感染率无明显区别。丁型肝炎感染与暴发性肝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詹美云汤少华马虹易炎杰张文英田瑞光张满苍刘崇柏
关键词:丁肝病毒流行病学
我国河南株丁型肝炎病毒抗原在原核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分泌被引量:1
1995年
将我国河南株丁型肝炎(丁肝)病毒抗原的编码基因,克隆到分泌性原核表达载体pET-12a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了保留和去除终止子(Terminator)的两个表达载体pETDAg和pETDAg-1。将重组的表达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经IPTG诱导,成功地高效表达了丁肝病毒抗原(HDAg)。SDS-PAGE及westemblot表明,分泌到细胞周间质和包涵体中的HDAg的分子量约为27kD和28kD。ELISA分析表明,分泌性HDAg的活性优于包涵体中的HDAg,分泌性HDAg的ELISA滴度高于1:32000比活性为10000ELISA滴度/mg蛋白;包涵体HDAg的ELISA滴度可达1:25600,比活性为4500ELISA滴度/mg蛋白。另外,利用本室建立的6株抗美国株HDAg单克隆抗体对该河南株重组丁肝病毒抗原(rHDAg)进行了鉴定分析,表明它可与其中5株McAb起特异性结合反应,而与另一株McAb反应不好,推测可能与其HDAg的不同空间结构有关。
刘善虑丛旭詹美云
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抗原分泌
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我国不同临床型肝炎/肝病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为了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我国的感染状况。方法根据已发表的HGV的5’端非编码区(5’-UTR区)及螺旋酶区(NS3区)两段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两套引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estedPCR)检测HGVRNA。结果从北京、秦皇岛、河南等地采集各种肝病患者及职业献血员血清354份,HGVRNA阳性79份,阳性率为22.3%。其中已确定的临床型肝炎/肝病患者254例,HGVRNA阳性者为50例,阳性率为19.6%。原因不明的或非甲~戊型肝炎患者43例,HGVRNA阳性者为13例,阳性率为30.2%。丙型肝炎阳性的职业献血员57例,HGVRNA阳性者为16例,阳性率为30.2%。结论提示HGV感染在我国多种人群中普遍存在,它不仅可能是引起非甲~戊型肝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丛郁谭文杰陈刚苗季张文英田瑞光詹美云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链反应
人源中和性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Fab段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可溶性表达被引量:2
2001年
在用噬菌体表面呈现系统获得人源抗甲型肝炎 (甲肝 )病毒中和性基因工程Fab抗体的基础上 ,对所获得的 4株中和性Fab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可溶性表达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4株Fab抗体重链可变区拥有 99%同源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同的CDR区氨基酸序列 ,属于VHⅢ基因家族。而轻链可变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5 %和相似的CDR区氨基酸序列 ,属于VL5基因家族。这些重组抗体都能与人甲肝恢复期血清及具有中和活性的鼠抗甲肝单克隆抗体产生竞争抑制反应 。
曹经瑗梁米芳郭可謇孟庆玲纪燕詹美云
关键词:甲肝病毒可溶性表达
35例庚型肝炎临床及酶学变化观察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165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和血清酶的变化。其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78例,肝硬化18例,肝癌4例,乙、丙肝携带者41例。结果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中检出单纯性HGV感染3例(125%),血清ALT水平在488±65U/L之间,AST在452±71U/L之间,TBiL在771±143μmol/L。急性肝炎酶的升高一般在1个月内降到正常,而HGVRNA在ALT降到正常后仍持续一段时间才转阴,其中1例发病后9个月转阴。慢性肝炎中检出HGVRNA阳性19例(244%),其中单纯性HGV阳性4例(513%)。肝硬化肝癌中HGVRNA阳性4例,其中1例肝硬化为单纯性HGV阳性。结论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中均可检出庚型肝炎病毒,为单独感染或与乙、丙型肝炎病毒同时或重叠感染,其传播途径与乙、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廖胜东詹美云丛郁丛郁郭小妹
关键词:庚型肝炎酶学变化
一种同时检测丙型与庚型肝炎病毒的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庚型肝炎病毒(HG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同属黄病毒科,且传播途径相似,重叠感染率高,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HGV与HCV感染的方法。方法根据HCV与HGV的基因序列分别选取5’-UTR(HCV)与NS3(HGV)的两套引物,在同一管内进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并初步应用于153例标本。结果该方法能同时检出HGV与HCV感染,扩增片段大小与设计相符。结论该方法简便特异。
谭文杰夏宁邵丛郁陈刚陈刚苗季伊瑶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