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晨光

作品数:75 被引量:19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8篇结核
  • 23篇脊柱
  • 19篇脊柱结核
  • 17篇手术
  • 15篇关节
  • 14篇关节结核
  • 13篇病灶清除
  • 11篇植骨
  • 11篇疗效
  • 9篇骨关节
  • 8篇骨关节结核
  • 7篇腰椎
  • 7篇外科
  • 7篇内固定
  • 5篇胸椎
  • 5篇外科手术
  • 5篇分枝杆菌
  • 5篇杆菌
  • 4篇胸椎结核
  • 4篇腰椎结核

机构

  • 74篇河北省胸科医...
  • 3篇河北大学
  • 3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海吉力生...

作者

  • 75篇贾晨光
  • 44篇刘丰胜
  • 31篇董昭良
  • 31篇姚晓伟
  • 30篇姚黎明
  • 28篇李卓
  • 18篇高建国
  • 17篇王连波
  • 13篇李秀武
  • 8篇刘威
  • 7篇章志华
  • 6篇李硕
  • 5篇张金文
  • 4篇白洪忠
  • 4篇刘建强
  • 4篇王晓静
  • 4篇吕翠环
  • 3篇李宁
  • 3篇牛艳慧
  • 3篇张贺龙

传媒

  • 2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2篇河北医药
  • 11篇中国防痨杂志
  • 4篇结核与肺部疾...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0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γ释放试验诊断肺外结核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干扰素γ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与结核菌染色涂片、结核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探讨IGRA方法在肺外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75例经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病患者的新鲜外周血,将IGRA检测结果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结核菌染色涂片、结核菌染色涂片培养、TST)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5例肺外结核患者中,IGRA检测阳性率为84.0%,结核菌染色涂片(8.0%),结核菌培养(5.3%),TST检测(52.0%),IGRA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临床常用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A试剂检测法诊断肺外结核,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贾晨光李秀武姚黎明刘建强黄俊陈银芳张雷
关键词:结核
乌体林斯和胸腺肽两种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乌体林斯和胸腺肽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第一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胸腺肽,第二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乌体林斯,第三组为单纯抗结核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末X线胸片显示病变吸收情况、痰菌的阴转情况以及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末3组病变吸收和痰涂片阴转率没有明显差异;治疗2个月末,胸腺肽组和乌体林斯组病变吸收率和痰涂片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组CD3、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NK细胞降低,且胸腺肽、乌体林斯2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乌体林斯和胸腺肽能明显改变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及痰菌的阴转速度,两种免疫辅助药物疗效相当。
刘建强李秀武李香兰朱桂云姚智燕贾晨光
关键词:胸腺肽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硬化骨均匀钻孔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块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硬化骨均匀钻孔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块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硬化骨均匀钻孔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块手术治疗的47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6~24个月,47例患者结核全部治愈。椎间植骨块融合时间6~12个月,按骨融合标准优37例,良8例,可2例,差0例。脊柱后凸畸形25例,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Cobb角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Frankel分级:1例A级恢复至C级;2例C级患者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3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硬化骨均匀钻孔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块前路一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董昭良李叶桐贾晨光姚晓伟李卓刘丰胜
脊柱结核402例围手术期处理策略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针对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关注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回顾性分析40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0例,女性182例,年龄1.5~89岁,平均(47.8±26.6)岁。颈椎10例,颈胸段6例,胸椎152例,胸腰段19例,腰椎170例,腰骶段45例,合并截瘫18例。总结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关注要点、合并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402例患者中病理确诊率为77.11%。术前抗结核时间3~7 d 28例,>7~21 d 280例,>21~90 d 59例,>90 d以上35例。术前伴发其他系统疾病前4位的是肺结核、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结核菌培养阳性率48.51%,耐药结核占培养阳性20.40%,耐多药占耐药结核43.90%。术前采用的抗结核方案为初治方案、复治方案、耐药方案。手术方法为颈椎及颈胸段采用前路手术16例,胸腰椎前路326例、后前路15例,腰骶段前路28例、后路5例、后前路12例。1年内384例达到骨病灶愈合标准,愈合率95.52%,8例骨病灶未愈,未愈率1.99%,二次手术清理5例,二次手术率1.24%。1年后骨病灶复发2例,复发率0.50%。围手术期死亡2例,开胸手术后胸腔出血填塞2例,肋间神经痛18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术前作出准确的诊断及鉴别、做好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基础,围手术期做好病原学检查和细菌敏感性试验有利于控制复发,提高治愈率;及时正确处理好其他系统伴发疾病、依据病情合理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刘丰胜贾晨光李卓郝志芳刘威董昭良
关键词:围手术期病灶清除
载药医用硫酸钙局部植骨与单纯病灶清除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效果比较
2016年
目的探讨病灶彻底清除术后应用混合有注射用利福平的医用硫酸钙(Osteoset)人工骨局部植骨治疗骶髂关节结核与单纯病灶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至2010年8月,我们治疗骶髂关节结核患者48例,其中21例行单纯病灶清除术(对照组),余27例行病灶彻底清除术后用载有注射用利福平的Osteoset人工骨植骨融合术(植骨组),观察两组患者局部伤口愈合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定期行骨盆x线片和CT扫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6、12、18个月植骨融合率、Majeed评分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48例患者获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组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33.33%(9/27),术后12个月为88.90%(24/27),术后18个月为96.30%(26/27);对照组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4.76%(1/21),术后12个月为23.81%(5/21),术后18个月为42.85%(9/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5、20.92、15.90,P均〈0.05)。末次随访Majeed骨盆评分植骨组优良率为100%(27/27),对照组为76.19%(1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8,P〈0.05)。结论载有利福平的Osteoset人工骨在骶髂关节结核植骨融合术中可以有效补充植骨量,与单纯行病灶清除术相比术后并发症少,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短。
李硕高建国张贺龙刘威岳世元贾晨光王淑红
关键词:骶髂关节结核医用硫酸钙骨移植植骨融合
石蜡包埋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石蜡包埋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75例组织标本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抗酸染色,并对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结果275例F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211例(76.7%),病理诊断为结核183例(66.5%),抗酸染色阳性23例(8.4%)。病理诊断为结核者FQ-PCR阳性率为93.4%,抗酸染色阳性者FQ-PCR阳性率95.7%。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敏感性高、其与组织病理学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率。
李秀武李幸彬杜秀然贾晨光陈荣娟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活组织检查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髋/膝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对髋/膝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34例髋/膝关节感染患者资料,按照病原菌种类分为关节结核组(16例)和非结核感染性疾病组(18例),分别对所有患者感染病灶组织样本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和分枝杆菌培养(MGIT 960培养)、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扩增检测及mNGS检测。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比较分枝杆菌培养、MTB-DNA扩增和mNGS检测对髋/膝关节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mNGS对非结核感染性疾病组中病原体的检出率为100.0%(18/18);对髋/膝关节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为93.8%(15/16),明显高于MTB-DNA扩增检测[50.0%(8/16)]和MGIT 960培养[25.0%(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5,P=0.015;χ^(2)=15.676,P=0.000)。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mNGS诊断髋/膝关节结核的敏感度[93.8%(15/16)]、阴性预测值[94.7%(18/19)]和Kappa值(0.942)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分别为25.0%(4/16)、60.0%(18/30)和0.260]和MTB-DNA扩增检测[分别为50.0%(8/16)、69.2%(18/26)和0.515],但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结论:mNGS技术可有效检出髋/膝关节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在关节结核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提供重要临床指导。
姚黎明姚晓伟董昭良刘丰胜王连波贾晨光
原发性非特异性脊柱感染与脊柱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特异性脊柱感染与脊柱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97例脊柱感染性疾病患者。按照病原菌种类分为原发非特异性感染组[非特异性感染组,21例(10.7%)]和结核组[176例(89.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表现,并总结非特异性感染组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非特异性感染组的年龄[62.0(49.5,66.5)岁]、平均发热体温峰值[(38.8±0.9)℃]、入院时白细胞计数[8.4(6.9,9.4)×10^(9)/L]、血红细胞沉降率[76.0(61.5,103.5)mm/1h]及C反应蛋白[68.0(56.9,79.0)mg/L]均明显高于结核组[分别为38.5(24.0,54.5)岁、(37.8±0.6)℃、6.5(5.2,7.4)×10^(9)/L、40.0(30.0,50.0)mm/1h、24.0(18.0,28.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14.000,P=0.000;t=4.320,P=0.000;U=1005.000,P=0.001;U=307.500,P=0.000;U=100.000,P=0.000),但起病时间[1.5(1.0,2.0)个月]短于结核组[6.0(4.0,7.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0.000,P=0.000);胸部X线摄影显示骨桥形成[38.1%(8/21)]、CT显示死骨[38.1%(8/21)]及椎旁脓肿[19.0%(4/21)]的发生率与结核组[分别为9.7%(17/176)、72.2%(127/176)、52.3%(92/17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6、10.094、8.290,P=0.000、0.001、0.004)。非特异性感染组有4例术后不愈,分别经调整抗生素及行病灶清除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后治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原发非特异性感染患者较脊柱结核患者有较高的年龄、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但病程较短,且较易形成骨桥和死骨,经手术和药物治疗后可完全治愈且无复发。
姚黎明董昭良王连波贾晨光李卓刘丰胜
关键词:结核脊柱骨疾病感染性疾病特征
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成人腰椎结核手术指标、影像学参数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成人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成人腰椎结核129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组(行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78例、B组(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51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参数、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前及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丢失率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7 d,2组ODI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A组上述评分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6个月,2组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提升,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结核可减少伤椎高度矫正丢失,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王帅王连波董昭良贾晨光李卓高建国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COBB角
病灶清除手术联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与单纯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手术联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与单纯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早期全膝关节结核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红细胞沉降率控制在40mm/1h以下。均采用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根据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和单纯引流组。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50例,闭式引流时间3~6周,平均3.8周;单纯引流组32例,闭式引流时间1~3周,平均1.8周;参考相关抗结核药敏试验结果,全身及局部应用敏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膝关节CT,依据结果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术后12~24个月判断膝关节结核的治疗效果,参考指标为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切口愈合情况、干扰素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结果82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符合结核诊断。随访24~48个月,平均41个月,术后8~12周干扰素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正常,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窦道形成1例,单纯引流组窦道形成4例,经持续换药后愈合。术后12个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组关节Lysholm评分为(89.2±8.4)分,高于单纯引流组的(75.6±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具有复发率低、保留关节运动功能、操作性强、费用少、应用简单的优点,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贾晨光姚黎明李秀武董昭良章志华张金文
关键词:引流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