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利华

作品数:66 被引量:93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学成
  • 12篇色谱
  • 12篇化学成分
  • 11篇液相色谱
  • 11篇相色谱
  • 11篇高效液相
  • 11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化学成分研究
  • 7篇药材
  • 7篇液相色谱法
  • 7篇色谱法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黄酮
  • 6篇活性
  • 5篇一测多评
  • 5篇泽泻
  • 5篇指纹
  • 5篇指纹图
  • 5篇指纹图谱
  • 4篇药理

机构

  • 64篇中国中医科学...
  • 17篇中药质量控制...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天津中医药大...
  • 7篇河南中医药大...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国家工程研究...
  • 5篇江西中医药大...
  • 4篇广州白云山和...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过...
  • 2篇天津医学高等...
  • 2篇山西中医药大...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吉首大学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6篇闫利华
  • 57篇王智民
  • 27篇刘晓谦
  • 24篇张启伟
  • 21篇朱晶晶
  • 19篇高慧敏
  • 19篇陈两绵
  • 17篇冯伟红
  • 10篇李春
  • 9篇刘珊珊
  • 7篇张永欣
  • 6篇易红
  • 5篇徐丽珍
  • 5篇杨世林
  • 4篇张东
  • 4篇王悦
  • 4篇王德勤
  • 4篇蒙蒙
  • 4篇邹忠梅
  • 4篇梁彩霞

传媒

  • 30篇中国中药杂志
  • 13篇中国实验方剂...
  • 6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中草药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药学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第三届中医药...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叶蔓荆化学成分研究(Ⅱ)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三叶蔓荆Vitextrifolia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叶蔓荆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牡荆内酯(vitexilactone,1)、前牡荆内酯(previtexilactone,2)、乌苏酸(3)、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4)、白桦脂酸(5)、3,4-二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甲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
闫利华张启伟王智民徐丽珍杨世林
关键词:牡荆属
裂叶铁线莲木脂素成分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研究裂叶铁线莲Clematis parvilob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裂叶铁线莲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0个木脂素类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松脂素-4,4′-O-二-β-D-吡喃葡萄糖苷(3),(-)丁香脂素(4),(+)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表丁香脂素(6),(+)麦奥迪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落叶松脂素-4,4′-O-二-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闫利华徐丽珍林佳邹忠梅赵保华杨世林
关键词:铁线莲属木脂素
基于HPLC多成分含量测定的紫苏叶质量标准探讨被引量:12
2021年
该研究建立了紫苏叶药材中紫苏酮、紫苏醛、咖啡酸、野黄芩苷、迷迭香酸的HPLC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来源、批次的33批紫苏叶中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紫苏酮、紫苏醛色谱方法:以甲醇-水溶液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咖啡酸、野黄芩苷、迷迭香酸色谱条件: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0 min, 25%~30%A;20~60 min, 30%~43%A),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0 nm。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使样品中的各指标成分达到良好分离,在考察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3.67%~104.9%,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5.0%。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含有上述5种成分,且整体上迷迭香酸(0.04%~1.57%)>野黄芩苷(0.03%~0.77%)>紫苏醛(0.02%~0.66%)>紫苏酮(0.03%~0.30%)>咖啡酸(0.006%~0.07%)。经聚类分析发现,33批紫苏叶样品可聚为5类,不同类别间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异性。经相关性分析,认为将紫苏酮、紫苏醛、迷迭香酸纳入紫苏叶的含量测定指标较为适宜。
闫钰易红张东李春陈两绵赵靖源高慧敏闫利华刘晓谦王智民
关键词:紫苏叶咖啡酸野黄芩苷迷迭香酸
猫爪草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对猫爪草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测定其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值(MIC),探讨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探讨猫爪草提取物对常见的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不同供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猫爪草提取物对不同供试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抑菌活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2、31.2、31.2μg/mL。结论:猫爪草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作为抗菌药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卞晓霞罗跃娥王文洁闫利华
关键词:抗菌最低抑菌浓度抑菌圈
蔓性千斤拔药材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有效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0.3%乙酸水-乙腈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结果:建立了蔓性千斤拔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23批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21批样品相似度达到0.80以上;确立了22个共有峰,并指认了5个峰,分别为染料木素、染料木苷、5,7,3′,4′-四羟基-6,8-双异戊烯基异黄酮、5,7,4′-三羟基-6,8-双异戊烯基异黄酮、flemiphilippinin E。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蔓性千斤拔指纹图谱的测定,并为评价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蒙蒙闫利华宋小妹张启伟王智民
关键词:蔓性千斤拔特征指纹图谱HPLC异黄酮
经典名方中生姜的本草考证及其质量评价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通过本草考证结合全国主产区生姜药材的质量评价,为经典名方研究中生姜的选择及其药食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结合现代文献报道,从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等方面对生姜进行考证。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测定方法,对当前全国主产区生姜中的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含量及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考证,古代生姜入药的基原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的新鲜根茎。唐代以前,以四川生姜为最佳;宋代,四川、浙江和安徽所产生姜品质俱佳;明清时期,山东已大面积种植生姜。历代生姜采收期以秋分到冬至前为宜。生姜古今品质评价标准基本一致,均以少筋或无筋、辛辣气味浓厚者为优。经测定后发现,44批生姜中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的含量有27批合格,合格率61.4%,17批不合格者均为8-姜酚和10-姜酚的总量不合格。合格品6-姜辣素质量分数在0.067%~0.255%;8-姜酚和10-姜酚总质量分数在0.040%~0.131%。36批生姜中挥发油含量有33批合格,合格率91.7%,合格品挥发油质量分数在0.175%~0.410%。结论:生姜自古为药食两用之品,道地产区古今一致,但产品质量,特别是作为药用生姜使用时应值得关注。药用生姜以四川乐山等地种植的小黄姜为道地且有效成分含量高,其次为云南曲靖、文山等地。山东等地种植的生姜多为食用。
郭杰蒋姗王悦王悦刘晓谦刘晓谦闫利华王智民匡艳辉王德勤
关键词:生姜本草考证挥发油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对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发酵培养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蜜环菌发酵培养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4-甲氧基-6-甲基苯甲酸(1),苔藓酸(2),蜜环菌戊素(3),麦角甾醇(4),染料木素(5),大豆素(6),胡萝卜苷(7),染料木苷(8),尿嘧啶(9)和甘露醇(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蜜环菌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6,10在蜜环菌菌丝体或菌索中已有报道。通过二维核磁波谱确证,首次报道化合物3以DMSO为溶剂的氢、碳谱数据,是对该类成分波谱数据的补充。
袁兴利闫利华张启伟王智民
关键词:蜜环菌口蘑科化学成分
基于UPLC特征图谱及萜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泽泻产地差异研究被引量:27
2020年
为了比较不同产地泽泻的质量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批泽泻药材与30批泽泻饮片进行测定,分别建立其特征图谱,并测定其中8个萜类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样品数据进行分析。泽泻特征图谱中呈现3个主要特征峰,以23-乙酰泽泻醇B(S)为参照物峰,泽泻烯醇和泽泻醇B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55,0.77。利用泽泻醇B与23-乙酰泽泻醇B的峰面积及其比值可以区分泽泻的产地。含量测定及PCA和PLS-DA结果表明,泽泻样品按产地可明显分成"建泽泻"(福建泽泻、江西泽泻)、"川泽泻"(四川泽泻、湖北泽泻)和"广泽泻"(广西泽泻)3类。不同产地泽泻中各成分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泽泻醇A和24-乙酰泽泻醇A在"广泽泻"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建泽泻"和"川泽泻"(P<0.000 1);"川泽泻"中泽泻醇B、泽泻醇C等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建泽泻"(P<0.000 1)。该研究建立的特征图谱结合萜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泽泻化学成分的含量及比例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但成分的数目和种类基本一致。研究结果阐明了泽泻的产地差异及其成分特征,可为泽泻药材、饮片的鉴别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田双双田双双刘珊珊刘珊珊冯伟红陈两绵闫利华
关键词:泽泻三萜超高效液相色谱
外翻肠囊法研究扶正消症方中黄连碱类在大鼠肠内的吸收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扶正消症方中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4种黄连碱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各生物碱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符合零级吸收速率;4种生物碱成分在低剂量时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与中、高剂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中剂量与高剂量比较Ka并没有明显差异。扶正消症方提取物不同剂量时,4个生物碱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4个生物碱在回肠中的吸收量略高于空肠,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这4个生物碱在小肠无特定吸收窗。
谢小珂闫利华朱晶晶姚丽易红刘晓谦杨金生张启伟王智民
关键词: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肠外翻
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建立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为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采用经验、显微鉴别法对该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该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卫矛醇和对照药材为对照,对该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在成分分布和组成分析的基础上,以苷元槲皮素和山柰素为指标,通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建立了药材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51∶49)为流动相,在366 nm波长下对槲皮素和山柰素进行定量分析,再根据换算系数计算总黄酮醇苷的含量。该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水分平均为8.76%,总灰分平均为6.48%,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31%,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17.48%,总黄酮醇苷含量平均为0.211%。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扶芳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闫利华金艳冯学峰张启伟申强刘晓谦朱辉张姗姗王智民
关键词:扶芳藤卫矛醇槲皮素山柰素总黄酮醇苷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