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星

作品数:17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青少年早期
  • 5篇社会
  • 5篇社会行为
  • 5篇同伴侵害
  • 5篇亲社会
  • 5篇亲社会行为
  • 4篇教养
  • 3篇中介
  • 3篇同伴拒绝
  • 2篇性别差异
  • 2篇中介效应
  • 2篇少年
  • 2篇同伴接纳
  • 2篇童年
  • 2篇气质
  • 2篇青少年
  • 2篇自我概念
  • 2篇母教
  • 2篇母亲
  • 2篇母亲教养方式

机构

  • 17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 1篇山东省教学研...

作者

  • 17篇魏星
  • 16篇张文新
  • 9篇纪林芹
  • 6篇陈亮
  • 3篇徐夫真
  • 3篇解超
  • 2篇张莹莹
  • 2篇汪姣
  • 2篇张迎春
  • 2篇于凤杰
  • 2篇邬钟灵
  • 2篇吕娜
  • 2篇曹衍淼
  • 2篇陈光辉
  • 2篇赵宝
  • 2篇张宝华
  • 1篇王美萍
  • 1篇田录梅
  • 1篇陈欣银
  • 1篇李景

传媒

  • 3篇心理学报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2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被引量:23
2015年
对2097名六年级儿童(平均年龄12.27岁,男生1093名)的亲社会行为以及多种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测量,主要运用个体定向的方法考察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亲社会行为与孤独感、攻击等不良适应呈中等程度负相关,与同伴接纳、社交自我概念等积极适应呈中等程度正相关;(2)童年晚期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表现为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同伴拒绝与正常发展4种模式;(3)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越可能属于正常发展组,越不可能属于不良适应组;在各种不良适应组中,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更可能属于内化问题组,而非外化问题和同伴拒绝组;(4)高亲社会组的儿童有6.8%存在内化问题;低亲社会组的儿童有50.2%适应良好;与普通儿童相比,低亲社会组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适应不良。
魏星吕娜纪林芹陈亮张文新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绝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帮助行为、积极的社会行为和利他主义有相似的意义(Shaffer,2000),其具体形式包括帮助、分享、合作等。同伴群体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重要背景,同...
邬钟灵徐夫真魏星张宝华赵宝张文新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同伴拒绝
文献传递
气质、父母教养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行为,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以往对亲社会行为预测因素的研究多关注气质和教养的主效应,而发展情境论的提出为教养...
解超张迎春纪林芹魏星张文新
关键词:青少年气质父母教养亲社会行为
童年晚期同伴关系不利与儿童的攻击行为:自我概念与同伴信念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8
2012年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806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11.27±0.36岁)为被试,考察同伴拒绝、侵害两种同伴关系不利与儿童攻击行为间的关系、以及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同伴信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同伴拒绝、侵害与儿童的身体攻击、关系攻击显著正相关,与儿童的自我概念、同伴信念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同伴信念与两类攻击显著相关。(2)同伴拒绝、关系侵害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身体侵害仅对身体攻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关系攻击无显著影响。(3)儿童的身体自我概念、社交自我概念及同伴信念在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攻击的联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拒绝对儿童的身体攻击、关系攻击主要表现为直接效应,不同类型的侵害经历与儿童攻击间的联系存在类型特定性。
纪林芹魏星陈亮张文新
关键词:同伴拒绝同伴侵害自我概念
维、汉族青少年的友谊质量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友谊对于青少年期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友谊关系可以帮助青少年实现更好的发展以及顺利地过渡到成年期(Parker & Asher,1983,Hartup,et al.1993),可以消除青少年的孤独感、促进青...
李景张文新陈光辉魏星田录梅Doran C.French
关键词:朋友维吾尔族汉族孤独感
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的稳定性及其与母亲教养的关系被引量:29
2015年
通过对502名11岁城市青少年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发展的稳定性及母亲教养对1年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预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的内化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男青少年相比,女青少年保持较高的内化问题水平;(2)母亲控制惩罚教养可以正向预测1年后男青少年的内化问题,母亲温情引导可以负向预测女青少年的内化问题。青少年先前的内化问题对母亲教养与其1年后内化问题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先前内化问题水平较高的男青少年而言,母亲较高的温情引导和控制惩罚教养正向预测其1年后的内化问题;对于先前内化问题水平较高的女青少年而言,母亲较多的温情引导则负向预测其1年后的内化问题。
徐夫真张玲玲魏星张文新陈亮纪林芹陈欣银
关键词: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稳定性
童年晚期的同伴侵害及家庭相关因素: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关于同伴侵害的预测因素,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同伴背景(如同伴地位、友谊特征等),对其家庭相关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亲子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等单一方面(Ladd & Ladd,1998;Finnegan,Hodge...
魏星张莹莹于凤杰汪姣张文新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母亲教养方式
童年中晚期攻击的发展轨迹和性别差异:基于母亲报告的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母亲报告的方法,对1618名儿童的攻击进行了4年(9岁~12岁)的追踪研究,分析了童年中晚期攻击的一般发展轨迹、亚组发展轨迹以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总体上,童年中晚期儿童的攻击水平随年龄而下降。(2)基于亚组的准参数模型分析表明,童年中晚期母亲报告的儿童攻击呈现三条不同的发展轨迹,即无攻击轨迹、低攻击—下降轨迹以及持续高攻击轨迹,各轨迹组人数比例分别约为68.7%、26.8%、4.5%。持续高攻击轨迹组以及低攻击—下降轨迹组的儿童在童年晚期均面临一定程度的人际适应困难。(3)多项Logit模型以及卡方检验表明,男生更倾向于归属于攻击轨迹组(高或者低攻击轨迹组),而女生更倾向于归属于无攻击轨迹组;但这并不说明高攻击轨迹组中没有女生,约2%的女生属于高攻击轨迹组。
陈亮张文新纪林芹陈光辉魏星常淑敏
关键词:性别差异
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绝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帮助行为、积极的社会行为和利他主义有相似的意义(Shaffer,2000),其具体形式包括帮助、分享、合作等。同伴群体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重要背景,同...
邬钟灵徐夫真魏星张宝华赵宝张文新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同伴拒绝
童年晚期至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轨迹:同伴侵害与自我概念的预测作用
抑郁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消极情绪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0)。以往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研究主要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对个体适...
杨逸群郑珊珊魏星陈亮张文新
关键词:抑郁同伴侵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