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世美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旋翼
  • 3篇旋翼流场
  • 3篇双旋翼
  • 3篇流场
  • 3篇共轴式
  • 3篇共轴式双旋翼
  • 2篇悬停
  • 2篇直升
  • 2篇直升机
  • 2篇尾迹
  • 2篇共轴式直升机
  • 1篇电离
  • 1篇电离层
  • 1篇悬停流场
  • 1篇太阳活动
  • 1篇太阳活动周
  • 1篇中纬
  • 1篇中纬度
  • 1篇纬度
  • 1篇粒子图像测速

机构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于世美
  • 3篇邓彦敏
  • 1篇肖佐
  • 1篇郝永强
  • 1篇马杨超
  • 1篇张东和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第24太阳活动周中纬度电离层低电离水平的观测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延续2008--2009年的太阳极低活动期,第24太阳活动周开始后太阳活动性上升缓慢,即使在趋近峰年时太阳极紫外(EuV)辐射通量的水平仍显著低于前几个活动周.比较第23、24周的太阳辐射水平,及日本国分寺和子午工程武汉站的电离层测高仪观测,发现第24周的太阳EUV辐射、电离层F区临界频率(foF2)和峰值高度(hmF2)都显著低于第23周的同期水平;在较低高度上,偏低的EuV辐射带来的电子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峰值电子密度(NmF2)和0.1~50nm太阳EuV辐射通量在多数时候都同步的偏低25%~50%;但是在夏季NmF2与EUV辐射的关联性较差,即NmF2的偏低在夏季较少.分析认为这与热层中性风的季节特点有关2在夏季午后,吹向极区的子午向风总是较弱,在第24周偏低的EuV辐射背景下,减弱的离子曳力使其他季节的极区向风得到增强,进一步促进了NmF2和hmF2的降低,使这一机制的效果非常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在对第24周电离层进行预测预报时,需更多地考虑非直接电离机制的影响.总体而言,第24周的热层和电离层变化特征可能将有别于之前几个活动周的观测,并偏离人们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
于世美郝永强张东和肖佐
关键词:太阳活动周电离层
共轴式双旋翼尾迹流场的水洞PIV测量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共轴式双旋翼在悬停和以不同前进比前飞时的流场进行水洞实验.将激光片光定位于旋翼的纵向截面,桨叶的方位角和图像的获取是同步的.测量得到了旋翼流场的瞬时涡量和速度分布、桨尖涡的结构和脱落轨迹、悬停时的尾迹边界收缩和前飞时的尾迹边界倾斜角等.研究了不同状态下共轴式双旋翼流场的气动干扰特性.为了比较,对单旋翼也进行了同样的测量.实验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对共轴式直升机的气动计算和合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于世美邓彦敏
关键词: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流场尾迹粒子图像测速
共轴式双旋翼悬停流场的水洞PIV测量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共轴式双旋翼在悬停状态下的流场进行水洞实验,测量得到旋翼流场的涡量和速度分布,桨尖涡的结构和脱落轨迹等直观整体的图像,研究了共轴式双旋翼悬停流场的气动干扰特性.为了比较,对单旋翼也进行测量.实验结果为直升机的气动计算和合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于世美邓彦敏
关键词:航天推进系统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流场尾迹
共轴式双旋翼悬停诱导速度场的PIV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悬停状态下共轴式双旋翼和单旋翼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水洞实验测量,得到流场矢量图和涡量云图数据。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深入分析,得出了悬停状态下共轴双旋翼流场特性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如:共轴式双旋翼产生的轴向诱导速度大于单独靠下旋翼产生的轴向诱导速度,但小于其两倍;沿旋翼轴向下,轴向诱导速度逐渐增大。径向诱导速度在桨尖区域表现为快速向内收缩,上旋翼收缩速度比下旋翼快,收缩范围大;对于单双旋翼,周向诱导速度都存在一个方向转向的半径位置,在其内和该旋翼转向相同,在其外则相反,对于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马杨超于世美邓彦敏
关键词:旋翼流场悬停PI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