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其昀

作品数:24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哮喘
  • 7篇细胞
  • 6篇老年
  • 6篇雷公藤
  • 6篇雷公藤多甙
  • 5篇哮喘患者
  • 4篇抗炎
  • 3篇血清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反搏
  • 3篇细胞因子
  • 3篇苦参
  • 3篇健康老年人
  • 2篇性细胞
  • 2篇血浆
  • 2篇炎症
  • 2篇氧化苦参
  • 2篇氧化苦参碱
  • 2篇支气管
  • 2篇人血

机构

  • 2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消化疾病...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免疫学...

作者

  • 24篇沈其昀
  • 14篇许以平
  • 10篇王利民
  • 7篇朱丽君
  • 5篇黄定九
  • 5篇沈吕南
  • 4篇张君丽
  • 3篇焦霞
  • 3篇王健华
  • 3篇黄铭新
  • 3篇姚苏杭
  • 3篇张庆怡
  • 3篇梁国荣
  • 2篇陆广华
  • 2篇张海玲
  • 2篇孙利民
  • 2篇王建华
  • 1篇王健华
  • 1篇邵莉
  • 1篇陈志祥

传媒

  • 3篇老年学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验临床...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0
  • 1篇198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sICAM-1、嗜碱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邵莉许以平姚苏杭朱丽君沈其昀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血浆SICAM-1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
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的探讨
1999年
 对32 例过敏性哮喘患者、20 名正常对照者, 分别用ELISA、RT- PCR、细胞培养技术,探讨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 10(IL- 10) 的变化。结果发现, 哮喘患者血浆和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 10 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1) ,RT- PCR 也显示出正常对照组的扩增条带明显强于哮喘组。本研究说明,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L- 10 基因表达和血浆中IL- 10 水平均明显减少, 可能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
王利民李学义沈其昀王健华许以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哮喘基因表达发病机制
雷公藤多甙对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采用超声雾化吸入1%卵蛋白生理盐水致敏,并以同法诱喘制备豚鼠哮喘模型45只,随机分成3组(治疗前组、治疗组、对照组),并设正常组15只.治疗组每天灌服GTT混悬液2ml(含GTT5mg),连续灌21d.治疗前组及对照组豚鼠气管及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及粘膜下层,有多量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脱颗粒等变应性炎症的表现.治疗组治疗后诱喘潜伏期显著延长,发作程度也显著减轻,诱喘的卵蛋白阈浓度有所增高,提示GTT对豚鼠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治疗组治疗后气管。支气管各层组织中嗜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减轻,粘膜上皮细胞脱落亦有改善,提示GTT对豚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沈其昀王利民许以平朱丽君孙利民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
雷公藤多甙抗气道变应性炎症的机制研究
沈其昀王利民王健华许以平朱丽君
本研究通过观察雷公藤多甙(GTT)对哮喘豚鼠模型的卵蛋白诱喘潜伏期、诱喘蛋白浓度阈值及光镜和电镜下气道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GTT抗气道变应性炎症(AAI)和平喘作用的机理。证实了GTT有显著的平喘和抗AAI的作用;发现G...
关键词:
关键词:哮喘雷公藤多甙细胞因子
哮喘病人sCD23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1998年
用固相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研究38例过敏性喘哮病人IgE低亲和力受体(CD23)的变化,其中哮喘发作期病人16例,哮喘稳定期病人22例。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病人发作期血浆sCD23浓度为1.6876±0.8376U/m比正常人明显升高,而哮喘期sCD23浓度为1.2851±0.7883U/ml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sCD23可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王利民沈其昀
关键词:哮喘CD23ELISA
哮喘患者IL—10水平与IgE含量的关系被引量:5
1998年
本文用ELISA、细胞培养、RT-PCR方法研究哮喘患者的血浆和单个核细胞IL-10的水平及其与IgE的关系。结果显示32例哮喘患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IL-10值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转录水平均比20例正常人明显降低,血浆IL-10降低组不IgE明显高于血浆IL-10正常组。IL-10是一种抗炎因子,过敏性哮喘患者IL-10浓度降低说明其对过敏性炎症的抑制能力减弱,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王利民沈其昀姚苏杭许以平李学义
关键词:哮喘IGEIL-10免疫学
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的抗炎和平喘作用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 (GTT)对哮喘患者的抗炎、平喘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 6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GTT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A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 4 (IL 4 )、γ 干扰素 (IFN γ)、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IgE低亲和力受体 (sCD2 3)含量 ,采用逆转录PCR检测IL 4 mRNA表达量 ,采用嗜碱性细胞脱颗粒试验检测嗜碱性细胞释放能力 (BRA)。结果 :哮喘患者上清液中IL 4、sIL 2R、sCD2 3含量、IL 4 mRNA表达量及BRA均显著增高 ,而IFN γ含量显著减少。治疗组经GTT治疗后 ,上清液IL 4、sIL 2R、sCD2 3含量、IL 4 mRNA表达量及BRA均显著降低 ,而IFN γ含量显著增高。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哮喘患者T细胞和B细胞呈激活状态 ,TH1和TH2细胞因子之间平衡失调 ,以TH2细胞因子占优势。GTT能显著抑制哮喘患者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 ,能纠正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网络的失平衡状态 ,并能降低BRA。GTT可能通过上述机理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 ,从而达到平喘的效果。
沈其昀王利民王健华许以平朱丽君
关键词:哮喘雷公藤多甙T淋巴细胞白介素4Γ-干扰素
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的抗炎和平喘作用的机理研究
气道变应性炎症(AAI)是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AAI发生过程中,Th1与Th2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紊乱所起的作用颇受关注.雷公藤多甙(GTT)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哮喘的临床疗效也...
沈其昀王利民许以平王建华朱丽君
文献传递
判断脑死亡方法的进展
1990年
近年来,复苏技术及维持生命功能的方法有了相当大的改进,许多生命垂危的患者得到挽救。但是,有时这些措施仅能获得部分成功,以致不少患者心脏尚在继续搏动,呼吸靠人工呼吸维持。然而脑部却已受到不可逆的损害而丧失功能。这些脑功能完全丧失(即所谓“脑死亡”)的患者给患者家庭,医院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另一方面,随着器官移植越来越广泛地开展,供移植用的器官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一些陈旧的死亡概念势必引起许多争论,阻碍着器官移植的开展。因此,正确制订脑死亡的标准寻找可靠的简便有用的确定脑死亡的方法,对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医疗卫生、科研等工作有重要意义。
沈其昀沈吕南
关键词:器官移植脑功能生命垂危脑电位神经核
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对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哮喘的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肺组织病理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氧化苦参碱可显著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及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2)氧化苦参碱显著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此作用与其降低气道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有明显的抗炎及抑制其ICAM-1 mRNA表达的作用。
焦霞沈其昀王利民许以平张黎明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哮喘抗炎黏附分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