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生物标志
  • 4篇沉积物
  • 3篇遥感
  • 3篇有机地球
  • 3篇有机地球化学
  • 3篇钴结壳
  • 3篇微化石
  • 3篇结壳
  • 3篇化石
  • 3篇富钴结壳
  • 3篇ENSO
  • 3篇表层沉积物
  • 3篇超微化石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有机地球化学...
  • 2篇植物
  • 2篇生物标志化合...
  • 2篇生物标志物

机构

  • 1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1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6篇赵军
  • 11篇韩正兵
  • 8篇潘建明
  • 7篇于培松
  • 6篇张海生
  • 5篇卢冰
  • 4篇李栋
  • 4篇扈传昱
  • 4篇胡佶
  • 3篇刘诚刚
  • 3篇孙维萍
  • 3篇孙承君
  • 3篇陈建芳
  • 2篇韩喜彬
  • 2篇雷吉江
  • 2篇武光海
  • 1篇张海峰
  • 1篇葛倩
  • 1篇边叶萍
  • 1篇王奎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5
  • 8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普里兹湾夏季冰间湖沉降通量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南大洋的生物泵,利用2009~2010年和2014~2015年中国第26、3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于普里兹湾冰间湖布放的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获取了夏季沉降颗粒物通量并分析了其组成成分.结果表明:2009~2010年和2014~2015年南极夏季普里兹湾颗粒有机碳平均通量分别为4088.13,508.99μmol/(m^2·d),生物硅则分别为7358.91,2034.63μmol/(m^2·d),其中生物蛋白石占夏季颗粒物通量均超过70%,表明硅藻是普里兹湾夏季的优势种和沉降通量的主要贡献者.2014~2015年有机碳沉降通量仅为2009~2010年12.5%,主要是由于缺少压舱物无法使上层有机质发生快速沉降,造成异养微生物对上层水柱中有机质降解程度更高,进一步影响有机碳的沉降效率.与非硅藻优势种的海域相比,夏季普里兹湾具有非常高的沉降通量和沉降效率,利用Martin曲线估算夏季普里兹湾的100m深度沉降通量平均为净初级生产力的8.67%,主要归因于硅藻的高沉降效率.为了预测南极海域生物泵的变化,需要重点关注南大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与变化.
韩正兵韩正兵孙维萍扈传昱扈传昱潘建明赵军张海峰李栋
关键词:沉降通量
沉积环境对雅浦海沟沉积颗粒物组成和分布的影响
2018年
通过对西太平洋雅浦海沟不同水深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稳定同位素(δ^(13)C)、粒度组成和比表面积(SSA)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雅浦海沟不同水深沉积颗粒物来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沉积物TOC含量和δ^(13)C平均值分别为(0.34%±0.14%)和(-20.8‰±0.7‰),其中海洋浮游植物、陆源土壤和维管植物来源有机碳(OC)的贡献分别为(70%±3%)、(22%±3%)和(8%±2%),且不同水深差异不大,海沟内沉积物的横向输运可能是深部沉积OC的重要输入途径。由于水深更深站位沉积颗粒物中具有更强的微生物活动和在水柱中更长的保留时间,导致其TOC和TN含量较低,但δ^(13)C无明显差异。水深较浅站位TN含量、SSA、粒径组成和中值粒径等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更深站位更为显著,表明海沟沟壁水深较浅处物源输入和沉积环境的不稳定。同时,由于低OC含量、低SSA以及高密度的海底火山喷出岩在海沟水深较浅的沟壁坡折处的广泛分布,导致该区域粒径组成与TO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而较深站位中TOC含量与粉砂呈正相关,与砂和黏土含量呈负相关。整体而言,雅浦海沟沉积物中粉砂粒级颗粒物是OC的主要载体,而SSA是影响海沟沉积OC剖面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吴彬李栋赵军刘诚刚孙承君陈建芳潘建明韩正兵胡佶
关键词:比表面积粒度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钙质超微化石变化与E/O界限的地质记录被引量:2
2015年
选择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和麦哲伦海山区的2块壳结纹层记录,进行生物地层学的精细研究,并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的生物印痕分出时代:马尔库斯-威克海山CM1D03年代为晚古新世到更新世,而麦哲伦海山CM3D06结壳年代则更久远些——白垩纪晚期(约大于70.0 Ma),这表明不同海山的富钴结壳最初形成年代和富集特征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而不同海山结壳层内部的古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分布特征上的差别表明有关属种对大洋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差异所致.本文还利用结壳纹层中所保存的钙质超微化石种群数进行生态学研究,寻找钙质超微化石变化与古新世末至渐新世初(E/O)界限地质事件的联系,研究发现在E/O界线之交(对应CM1D03结壳的25 mm和CM3D06结壳的58mm附近)生物群落发生明显演替和重组,这些生物群落在E/O界限上下的改变所形成独特的生态结构,无疑反映了西太平洋古生物群落对全球冷事件存在明显响应,也说明结壳生长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紧密联系.
张海生胡佶赵军韩正兵于培松武光海雷吉江卢冰PULYAEVA Irina A
关键词:富钴结壳超微化石
Short-and long-term response of phytoplankton to ENSO in Prydz Bay,Antarctica:Evidence from field measurements,remote sensing data and stratigraphic biomarker records
The study provides one of the first lines of evidence showing linkages between Antarctic phytoplankton abundan...
赵军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分子化石和超微化石记录:年代划分和古生态环境演变被引量:2
2014年
分析了西太平洋海山CM1D03富钴结壳中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学记录,结合钙质微浮游生物印痕,对结壳进行了地质年代的划分,其年代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54~51Ma)、中始新世(45~40Ma)、中新世—上新世(22~2.4Ma)、上新世—更新世(3.6~1.2Ma)。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了结壳中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甾烷等分子化石,探讨结壳生长过程中的生源构成、沉积环境以及古生态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结壳中氯仿沥青"A"/有机碳(TOC)比值为10.51%~21.74%,具有明显的烃类运移特征。正构烷烃的轻/重烃比值(ΣC-23/ΣC+24)为0.74~1.47,碳优势指数(CPI)为0.80~1.45,碳稳定同位素(δ13 C)为-24.00‰^-25.48‰,指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表层水体的浮游植物。研究还表明,有机质物源,C27、C28、C29甾烷的丰度变化,TOC保存及δ13 C等均与结壳生长所处海洋环境、全球气候和南极底流的结构变化有关。
赵军张海生于培松武光海卢冰Pulyaeva I A
关键词:富钴结壳超微化石分子化石
南极罗斯海表层沉积物GDGTs含量分布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分析罗斯海15个表层沉积物中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的含量与分布,探讨了各种GDGTs来源及TEX86指标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GDGTs总含量为93.67~2 663.37ng/g,其中类异戊二烯GDGTs(IsoGDGTs)占90.33%~98.56%,远高于支链GDGTs(BrGDGTs)。类异戊二烯GDGTs与支链GDGTs具有显著的耦合关系(R2=0.88,p<0.01)。沉积物中的IsoGDGTs主要来源于海洋奇古菌,BrGDGTs主要由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原位细菌所产生。应用TEX86L公式估算研究区SST,与WOA夏季表层温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TEX86L指标在罗斯海具有适用性,可作为重建古海洋温度的替代指标。
陈文深于培松于培松赵军韩喜彬
关键词:罗斯海沉积物
雅浦海沟沉积有机碳垂向分布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采集了西太平洋雅浦海沟沉积柱样,分析了总有机碳(TOC)、δ^(13)C、粒度和比表面积(SSA)等参数,结合端元混合模型、降解模型及主成分分析(PCA),探讨不同来源有机碳(OC)垂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估算了TOC降解速率、累积速率及通量.结果表明,雅浦海沟TOC%均值为(0.31%±0.10%),与浅海环境相当.由于外源OC主要赋存于粉砂等大粒径颗粒物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TOC%与粉砂%正相关,与SSA值及粘土比例负相关.微生物来源OC是TOC的主要贡献者(52%±21%),其次为海源(37%±19%)和陆源(11%±4%)OC,3种来源OC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PCA结果指出,微生物来源与外源OC相对贡献间不耦合,表明海底地下水输送的OC可能是海沟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源.主导沉积物中TOC垂向分布的难降解OC降解速率约为0.0012a^(-1),略高于普通大洋环境,但较浅海环境更低.雅浦海沟TOC累积速率为1.8×10^(-5)gC/(cm^2·a),沉降通量为2.2×10~9g C/a.
吴彬李栋赵军刘诚刚孙承君陈建芳潘建明韩正兵胡佶
关键词:垂向分布降解
西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种群动态(1980~2012年)和粪土地层记录(1916~2001年)及其对ENSO的响应被引量:1
2014年
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是年际气候变化的最强信号.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El Nio)现象增多,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对ENSO的研究正在进行,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暖与ENSO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近30年来,南极半岛气温升高尤为突出,对该区域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企鹅生态学年际变化及其栖息地粪土有机生物地球化学记录,是研究南极半岛海洋生态系统与极端环境气候关系的桥梁.
张海生赵军韩正兵卢冰Hans-Ulrich PETER
关键词:ENSO地层记录种群动态企鹅海洋生态系统
南极普里兹湾冰间湖沉降通量:与遥感对比研究
南极海冰边缘区(Marginal Ice Zone,MIZ)是南大洋初级生产的重要贡献区域,在南大洋碳循环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极地海洋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对一直缺乏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难以系统的...
韩正兵扈传昱孙维萍赵军
东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群落和叶绿素α变化与ENSO的联系及其预测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对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现场(普里兹湾)实测浮游植物和叶绿素α历史数据(1990~2002年)进行整合研究,显示在厄尔尼诺/拉尼娜期间,普里兹湾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含氧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态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已通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变动反映出来,在厄尔尼诺期间明显改变了叶绿素α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例,硅藻相对比例增高,甲藻降低;在拉尼娜期间硅藻比例有降低趋势、金藻和蓝藻类呈显著增加,海湾种群变动又直接影响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表现出极地海洋生态对海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数据2002~2011年(12月至3月)时段进行联合研究,对普里兹湾卫星遥感叶绿素α与海表温度的月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普里兹湾叶绿素α月际变化和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结束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并对应着海冰消融、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正常年份.研究发现南极海域叶绿素α表征的浮游植物旺发开始时间提前于海表温度的变化,或浮游植物的旺发结束时间滞后于海表温度的变化,或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结束时间与海冰消融、海表温度的变化相一致.研究还发现,在湾内陆架区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时间与封冰消融(水域面积大小)相对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ENSO的发生具有预报意义.
张海生韩正兵赵军于培松扈传昱孙维萍杨丹朱根海卢冰Hans-Ulrich PETERWalter VETTER
关键词:浮游植物厄尔尼诺拉尼娜卫星遥感数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