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合元

作品数:77 被引量:343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腰椎
  • 23篇手术
  • 19篇骨折
  • 17篇内固定
  • 16篇胸椎
  • 14篇脊柱
  • 12篇疗效
  • 11篇椎骨
  • 11篇椎管
  • 10篇退行性
  • 10篇椎弓
  • 10篇螺钉
  • 10篇后路
  • 9篇胸椎管
  • 9篇胸椎管狭窄
  • 9篇椎管狭窄
  • 8篇胸腰椎
  • 8篇胸椎管狭窄症
  • 8篇融合术
  • 8篇椎间盘

机构

  • 76篇天津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天津市宝坻区...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葫芦岛市中心...
  • 1篇济南市第三人...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天津市骨科研...

作者

  • 76篇赵合元
  • 45篇邓树才
  • 37篇孙志明
  • 30篇周静
  • 20篇马毅
  • 19篇郝永宏
  • 18篇李建江
  • 16篇贾占华
  • 13篇刘建坤
  • 13篇赵栋
  • 12篇董荣华
  • 8篇吉宁
  • 7篇王文宝
  • 5篇吕工一
  • 4篇王志彬
  • 4篇张晓林
  • 3篇王雪
  • 3篇梁辉
  • 3篇闫嶂松
  • 2篇夏群

传媒

  • 13篇天津医药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第十次全国中...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第一届《中华...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4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11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收集脐带血,分离提取,制备成合适浓度的CD34阳性细胞。Allen重物坠击法制作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30只,随机分成2组。A组为单纯损伤组,B组为细胞移植组,1周后再次手术,将体外培养的脐血干细胞用微量注射器分别于损伤远端和近端注入脊髓损伤区域,于伤后每周采用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并于1、2、6周时分别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损伤区域空洞面积显著减小,GAP-43和NF200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恢复。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轴突再生和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本课题将为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这一疑难疾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刘建坤孙志明闫嶂松邓树才赵合元王雪
关键词:脊髓损伤干细胞神经再生
RF系统加侧后方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脊柱滑脱是导致慢性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为5%[1]。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椎体滑脱已有20余年历史[2、3],但多年来治疗方法不统一,疗效不肯定。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腰椎滑脱患者21例,应用角度及椎弓根螺钉相结合的RF-Ⅱ型系统在有针对性,有效减压的基础上予以固定并加以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后疗效满意,经对轻中度滑脱病例远期随访表明并发症较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孙志明邹德威赵合元周静董荣华
关键词:腰椎滑脱疗效
不同程度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程度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5月~2002年11月手术治疗31例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女性19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55.8岁(45~71岁)。...
孙志明赵栋邓树才赵合元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内固定
文献传递
腰椎间盘术后血肿形成原因分析被引量:11
1997年
胡慧敏赵合元
关键词:腰椎间盘血肿
脊髓前方或前后方受压性胸椎管狭窄症诊断与治疗
<正>目的:探讨胸椎椎体后缘内软骨结节、OPLL、胸椎间盘钙化、骨赘等致胸椎管狭窄,脊髓前侧受压及脊髓前侧及后侧(黄韧带肥厚,纤维化,骨化)同时受压引起胸椎管狭窄症的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自1994年10月~2...
赵合元梁辉贾占华邓树才马毅张晓林刘建坤
文献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和再手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2
2007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手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分析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及疗效。在获得随访的患者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46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术1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术2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后缘骨赘及软骨结节切除术16例,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神经通道松解、后外侧植骨或椎间融合术47例。结果143例患者初次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44个月,平均62个月。再手术后29例出现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29分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3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4.2分,平均改善率72.9%。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包括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多间隙突出遗漏、术中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双侧型或中央型突出只切除一侧、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未切除、未处理中央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全椎板减压术后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正确选择再手术时机及方法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邓树才董荣华赵合元周静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再手术
胸腰椎屈曲牵张型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一组胸腰椎屈曲牵张型骨折的短期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该类型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2例胸腰椎屈曲牵张型骨折,均为男性,年龄21- 56岁,平均34.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车祸伤6 例,压...
李建江赵合元邓树才郝永宏贾占华马毅
临床症状对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临床症状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顽1996年5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例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女23例,男12例。平均年龄59.1岁(45-74岁)。收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查体以及术前术后不同阶段影像资料。分别于术后1周,3、6个月,1年及其后每年1次随访。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全部患者分为3组:A组,单纯减压;B组,责任节段减压伴短节段融合;C组,责任节段减压伴长节段矫形融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2.4个月(24-168个月)。A组9例,术前均无明显腰痛史;术前平均冠状位Cobb角(15.6±2.3)°,末次随访(17.1±3.3)°;术后1年所有患者神经根性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3例腰痛进行性加重。B组15例,术前均有明显腰痛病史,合并下肢放射痛6例,间歇性跛行9例;术前平均冠状位Cobb角(14.1±4.6)°,末次随访(24.4±6.7)°;脊柱畸形加重12例。C组11例,术前均有明显腰痛病史,合并下肢放射痛5例、间歇性跛行6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平均(22.3±9.2)°,末次随访(12.2±4.7)°;术后4例残留腰背痛,无病例需要翻修。结论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前认真的查体、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案。选择短节段融合时,切记融合端椎避开侧凸顶点及其毗邻点,以防术后脊柱畸形迅速加重。
赵栋邓树才孙志明吉宁赵合元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lbody 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12月,应...
李建江邓树才赵栋赵合元孙志明郝永宏马毅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适应证
文献传递
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的设计及应用实验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取健康山羊16只,体重22.65~31.22kg,建立L5腰椎峡部不连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植骨组(于峡部不连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0.8~1.1g)和内固定植骨组(先安装内固定器再于峡部不连处植入自体髂骨0.8~1.1g)。于术后8周处死动物行影像学、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取自愿捐赠椎体标本5个,来源于男4例,女1例;年龄35~51岁。于L5椎体左峡部横断,造成腰椎峡部不连模型。将微型位移传感器置于峡部断端,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施力方向,以2mm/min的速度匀速加载,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同步收集峡部断端的形变值。全部加载直至标本发生骨破坏,观察位移传感器是否发生形变及腰椎峡部断端处是否发生闭合。结果实验动物均无因手术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或死亡,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活动,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8周腰椎双斜位X线片和大体观察均显示,内固定植骨组峡部融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单纯植骨组的62.5%(P<0.05)。组织学观察示,单纯植骨组3只峡部未融合动物腰椎峡部断端骨小梁骨陷窝空虚,骨细胞消失;内固定植骨组峡部断裂处骨小梁连接成网状,小梁间为骨髓组织,骨小梁局部呈现不同程度的"镶嵌样"结构。椎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与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匀速加载过程中,当外载荷为40N时,位移传感器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开始闭合;随着外载荷进一步加大,传感器位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当外载荷为212N时,位移传感器不再发生形变,腰椎峡部断端缝隙完全闭合,紧密接触,开始呈现加压效应。结论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具有明显的稳压和加压的双重力学功效,且融合率高。
郝永宏邓树才赵合元孙志明李建江周静王志彬徐瑾于顺禄王林森王瑞林
关键词:腰椎峡部不连内固定器动物实验生物力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