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庶凡

作品数:42 被引量:17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8篇电离层
  • 18篇地震
  • 14篇VLF
  • 13篇震前
  • 11篇DEMETE...
  • 10篇地震前
  • 8篇DEMETE...
  • 5篇电磁
  • 5篇人工源
  • 4篇电磁扰动
  • 4篇全波
  • 4篇磁扰
  • 4篇大气层
  • 3篇低频
  • 3篇地震前兆
  • 3篇电磁波
  • 3篇电磁卫星
  • 3篇电子密度
  • 3篇信号
  • 3篇甚低频

机构

  • 4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中国地震局
  • 4篇武汉大学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作者

  • 42篇赵庶凡
  • 35篇张学民
  • 24篇申旭辉
  • 17篇欧阳新艳
  • 14篇刘静
  • 9篇廖力
  • 8篇钱家栋
  • 8篇泽仁志玛
  • 7篇黄建平
  • 7篇蔡晋安
  • 4篇娄文宇
  • 3篇赵正予
  • 3篇周晨
  • 3篇徐维东
  • 3篇钱庚
  • 2篇李忠
  • 2篇蔡军涛
  • 2篇吴迎燕
  • 2篇何建辉
  • 1篇熊攀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空间科学学报
  • 5篇地震
  • 4篇地震学报
  • 3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遥感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地震相关的电离层三频信标CT诊断——实验及初步结果被引量:1
2016年
已有研究表明地震发生前会出现电离层电子密度异常。三频信标探测通过对电离层进行快速扫描,反演得到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地震电离层异常特征,目前用于地震观测的三频信标观测刚刚开展。本研究介绍一种基于三频信标的电离层反演算法,采用120°E观测链的数据进行电离层层析成像,并与电离层垂测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观测链路上低纬和高纬电离层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电离层层析方法获得的F2层电子密度相对于初始输入的IRI模型更接近垂测观测,达到了一定的反演精度,可反映电离层的空间及时间变化特征。
廖力赵庶凡
关键词:地震
汶川8级地震前的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
<正>基于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震中上空DEMETER卫星记录VLF电场频谱数据,利用重访轨道分析了固定纬度点记录的VLF电场信号的背景频谱变化,发现每年的1~6月各频谱变化比较稳定,人工源VLF信号与其他频谱值的幅度相比也...
张学民申旭辉蔡晋安欧阳新艳黄建平刘静赵庶凡
文献传递
汶川8级地震前的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被引量:4
2008年
基于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震中上空DEMETER卫星记录VLF电场频谱数据,利用重访轨道分析了固定纬度点记录的VLF电场信号的背景频谱变化,发现每年的1~6月各频谱变化比较稳定,人工源VLF信号与其他频谱值的幅度相比也清晰可辨,但7~10月扰动比较剧烈,存在整体抬升上升或者快速下降现象,而且人工源VLF信号比较模糊,难以识别。
张学民申旭辉蔡晋安欧阳新艳黄建平刘静赵庶凡
关键词:地震前VLF
VLF波渗透电离层传播计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3~30 kHz的甚低频(Very-Low-ITcquency,VLF)电磁波对近地空间的高能粒子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闪电和地面VLF通信台等VLF波主要辐射源产生的VLF波能够渗透进入电离层,并以哨声波模式继续传播至磁层与高能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本文从VLF电磁波渗透电离层传播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模型验证以及模型在电离层现象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对VLF波渗透进电离层之后的传播计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初步展望.
廖力赵庶凡张学民
关键词:计算方法
基于人工源的甚低频电磁波空间传播特征统计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DEMETER卫星记录的NWC发射站的VLF电场功率谱数据,采用指数拟合的方法,分析了VLF电磁波在卫星高度激发的电场空间分布和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VLF电场在发射站上空及其磁共轭区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存在南、北2个强电场中心涡;(2)相对于发射站的位置,VLF电场中心点具有经度和纬度偏移,日侧地磁经度偏移均值大于夜侧,而地磁纬度偏移均值则小于夜侧;(3)日侧VLF电场强度呈现出周期性的年变化;(4)在VLF电场中心10°范围内,电场强度随距离快速衰减,衰减常数b在长达6年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初步构建的卫星高度人工源电磁波空间分布特征,将为研究地表-电离层电磁波传播机理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徐维东张学民李忠赵庶凡张伟
关键词:DEMETER卫星电离层
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电子浓度扰动被引量:23
2011年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数据,在识别2级图像的基础上,通过对1级数据进行滑动中值处理、纬度变化分析以及空间差值研究,发现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震中区上空附近有异常变化:20日距离震中1500 km处电子浓度升高,24日电子浓度降低;25、26日电场、磁场及部分等离子体参量呈现同步扰动;26日2条轨道的电子浓度值出现高于背景值的异常;27日震前4小时在磁赤道附近出现电场频谱下降,等离子体参量强烈扰动的现象.
刘静万卫星黄建平张学民赵庶凡欧阳新艳泽仁志玛
关键词:智利地震DEMETER卫星
2010年玉树7.3级地震前阿尔法导航信号场强异常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俄罗斯三个阿尔法发射站与中国两个接收站雅安和通海之间形成的6条链路,获取阿尔法导航信号监测仪的场强数据,针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3级地震开展了震例分析研究。发现玉树地震前3天4月10日10:30左右,主台—雅安链路和主台—通海链路f1频率的场强都出现了显著的负异常,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同时两组异常序列呈现较高相关性,分析认为异常可能来源于同一个低电离层扰动。通过对当日所有链路的数据与背景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东、西副台与雅安、通海链路的f1频率场强均无异常变化,进一步表明这次低电离层扰动在主台-雅安和主台-通海2条链路的有效探测范围中。此外,f2频率和f3频率在全部6条观测链路上均无明显异常,说明低电离层扰动区在f2和f3频率的有效探测范围之外。这些结果的综合分析为扰动源方位判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的方法可以作为未来分析阿尔法监测数据提取地震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赵庶凡张学民廖力钱庚
关键词:地震前兆
电磁卫星数据分析与科学研究进展
随着中国电磁卫星项目的大力推进,电磁卫星科学研究工作也得以快速发展,本文对近几年来中国在电磁卫星数据分析领域的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主要包括电离层背景特征、卫星数据分析方法及震例研究、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天地数据...
张学民申旭辉赵庶凡
关键词:地震观测电离层航天技术
NWC通信台在电离层中激发电磁响应的时变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VLF频段电场和磁场频谱数据对DEMETER卫星运行期间2005年至2009年澳大利亚甚低频(Very Low Frequency)通信台NWC发射的通信信号造成的电离层电磁响应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电磁响应日变化显著,夜间电场强度明显增强可达40dB,磁场变化略小也可为15dB左右,而季节变化不显著,年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越强,电磁响应越小.为解释数据分析结果,对地-电离层电磁波传播过程采用传递矩阵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的结果一致.我们认为这种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可能由250km以下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特征导致,因此研究250km以下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可能对寻找地震电离层电磁异常有重要意义.
赵庶凡张学民赵正予申旭辉周晨
关键词:VLFDEMETER卫星电磁响应传递矩阵
地震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电磁耦合机理研究
近年,国内外很多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溢出气体、地表颤动、电磁辐射等能够在电离层产生扰动。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很可能发展成为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手段。地震引起电离层扰动的机理问题也受到普遍关注,被称...
赵庶凡申旭辉张学民
关键词:地震前兆电离层电磁辐射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