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静

作品数:58 被引量:21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地震
  • 31篇电离层
  • 21篇震前
  • 13篇地震前
  • 13篇DEMETE...
  • 9篇电离层扰动
  • 8篇DEMETE...
  • 7篇TEC
  • 6篇电离层异常
  • 5篇电子密度
  • 5篇电子浓度
  • 5篇强震
  • 4篇电磁扰动
  • 4篇汶川8级地震
  • 4篇磁扰
  • 3篇电磁卫星
  • 3篇电子温度
  • 3篇断层
  • 3篇智利地震
  • 3篇强震前

机构

  • 5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地震局
  • 6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北大地土木...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中国资源卫星...

作者

  • 58篇刘静
  • 36篇张学民
  • 26篇申旭辉
  • 21篇欧阳新艳
  • 14篇黄建平
  • 14篇赵庶凡
  • 6篇钱家栋
  • 6篇泽仁志玛
  • 6篇蔡晋安
  • 6篇娄文宇
  • 4篇熊攀
  • 4篇赵正予
  • 4篇荆凤
  • 4篇徐岳仁
  • 4篇洪顺英
  • 3篇周晨
  • 3篇姜春华
  • 3篇张援农
  • 2篇孟恺
  • 2篇王敏

传媒

  • 12篇地震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震学报
  • 4篇空间科学学报
  • 3篇地震地质
  • 2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短临预报专群结合模式探索
2022年
1研究背景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工作,大规模群测群防工作始于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大关M_(S) 7.1地震后。1974年8月,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大关地震现场会议,局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局属研究所和各省市区地震局办的主要领导专家、震区灾区县市区公社领导和测报点人员等近200人,在交通闭塞且尚有余震的震灾区现场开展震害灾情考察,统一了群测群防和专群结合地震预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现场会后各省地震管理部门均召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国务院[1974]69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地震局云南昭通地震现场会议精神,总结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开展情况及安排部署工作。
张永仙琚长辉刘静张盛峰
关键词:专群结合地震短临预报
2015年10月7日强磁暴引起的华北地区上空电离层foF2扰动变化
太阳黑子、耀斑、冕洞、质子事件等太阳活动、磁暴、潮汐、中性风等等,都会影响电离层的变化.但它们对电离层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少,至今也没有研究结果确定它们与电离层变化在数量值上的对应关系,因为电离层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为...
娄文宇张学民刘静
关键词:电离层
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与印度尼西亚地震关联性研究
2021年
使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的GPS TEC数据,通过滑动四分位法,对2019年8月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6.8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印度尼西亚地震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的关联性。基于对四川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TEC的监测,我们发现在2019年7月25日(震前一周),印度尼西亚地震震源区及其北半球的磁共轭区域曾发生不同程度的TEC异常扰动现象。结合2011-2019年四川及周边地区GPS TEC数据与印尼6.0级以上地震目录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印尼6.0级以上地震会在四川及周边地区出现TEC异常扰动现象。在时间上,异常集中在震前10 d至震后4 d的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地方时6:00-11:00,在7:00(LT)和10:00(LT)两个时刻形成两个峰值,而在夜间出现相关的异常最少;在空间上,在四川地区存在TEC异常的印尼强震集中在印尼西侧,印尼西侧与四川地区TEC异常表现出良好的关联性,且TEC异常扰动现象面积约为32×10^(4) km^(2),异常面积巨大,易于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与印尼6.0级以上强震具有很好的时空关联性,结合全球TEC异常分布可以对印尼地区地震监测发挥重要作用。
周煜林张学民刘静熊攀欧阳新艳
关键词:TEC电离层异常
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的电离层地震前兆分析——以汶川地震、东海地震为例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利用可视化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和2007年4月20日东海慨6.3地震两个震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阐述了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地震前兆信息的思路,通过对电磁场频谱、等离子体数密度、温度等物理参量的可视化展现,探讨了电离层扰动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排除电离层内一些典型干扰的前提下,地震发生前几天或者几个小时电离层扰动可以被观测到。
董健颜蕊张景发张学民刘静
关键词:电离层地震前兆汶川地震
2016年缅甸M7.2地震前中国区域电离层TEC扰动的时空分布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GPS TEC数据,以2016年4月13日发生在缅甸的M7.2地震为例,通过限定上、下阈值的扰动提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电离层效应在中国区域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该地震前2~4天,中国区域的TEC扰动为地震电离层前兆;其中4月11日(震前2天)电离层扰动受地震的影响最大,扰动范围可达2816 km;同时还发现4月11日异常最明显的区域在震中偏北方向(中国南部),单独提取该区域经度链上的JPL TEC数据,发现异常区域内北驼峰北移的现象,并用静电场理论对异常区域向北偏移的物理机制做了分析解释。
宋锐刘静张学民何建辉
关键词:TEC电离层异常
2005年苏门答腊Ms7.2级地震不同高度上电离层等离子体扰动特征研究
<正>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地震电离层的扰动研究。针对2005年7月5日苏门答腊发生的Ms7.2级地震,本研究开展了不同高度上的地震电离层参量同步扰动研究。应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分析方法,对JPL的GPS TEC数据、D...
刘静张学民申旭辉
文献传递
汶川8级地震前的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
<正>基于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震中上空DEMETER卫星记录VLF电场频谱数据,利用重访轨道分析了固定纬度点记录的VLF电场信号的背景频谱变化,发现每年的1~6月各频谱变化比较稳定,人工源VLF信号与其他频谱值的幅度相比也...
张学民申旭辉蔡晋安欧阳新艳黄建平刘静赵庶凡
文献传递
2020年8月18日印度尼西亚Ms7.0地震电离层扰动研究
2023年
基于GPSTEC单站数据、GIMTEC数据、垂测数据以及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观测的原位电子密度数据,利用时序和空间的扰动提取方法,对2020年8月18日(世界时)印度尼西亚Ms7.0地震所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开展了研究。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多数据源的异常主要集中出现在8月12日一8月15日。震中附近8月12日GPSTEC单站数据和GIMTEC数据有明显的正异常现象,8月13日卫星原位电子密度和GIMTEC数据提取到正异常扰动,8月14日观测到卫星原位电子密度和GPS单站TEC数值有所增加,8月15日卫星原位电子密度、GIMTEC和GPS单站TEC均出现正异常现象。此次地震引起的电离层异常不仅出现在震中上空,同时也反映在震中磁共轭区域。对应于8月12日震中附近的TEC异常,磁共轭区的单站TEC出现同步扰动,8月13日卫星数据、GIMTEC和单站TEC数据在磁共轭区同步响应,8月15日磁共轭区的卫星原位电子密度、GIMTEC、GPS单站TEC和垂测数据均提取到了正异常扰动,并且与震中附近扰动出现的时间和幅度都有一定的共性。
乔小铃刘静
关键词:地震电子密度
2021-04-16河北滦州M_(S)4.3地震前的大气电场异常信号分析
2022年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布在天津市宝坻区和廊坊市永清县的2个观测台站在2021-04-16河北滦州M_(S)4.3地震前均观测到大气电场异常。宝坻站监测到过境云与地质活动混合型电场异常信号;永清站监测到湾型持续电场异常信号,属于典型的临震前小时尺度先兆信号,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宝坻站的异常电场信号。对比电场异常期间2个台站的气象活动和空间天气活动发现,虽然2台站电场异常信号的表现方式不同,但背景变化中均隐含大型地质活动信号。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可通过分析多源活动导致的空间静电演变过程,形成有效的识别方法,在一定的气象活动范围内,从大气静电监测数据中提取中等以上强度地震的前兆信息。
陈涛王诗涵李磊杨牧萍张灵倩张学民黄辅琼刘静熊攀提烁吴晗宋佳军王聪苏建峰罗静
关键词:前兆信号地质活动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记录的变化磁场数据统计研究了2005—2009年北半球7级以上强震前后空间磁场的扰动特征.在震中±10°范围内利用震前2个月至震后1个月的5年同期观测的ELF/VLF[370~897Hz]频段磁场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背景场,定义了表征空间磁场在地震时段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动幅度指标.统计研究发现26个强震中42%的地震主要表现为震前磁场扰度幅度逐渐上升,超过3倍标准差,随后在扰度幅度下降过程中发震.35%强震在地震前10天内最大扰动幅度超过3倍标准差,在扰度幅度处于最高值期间发震,震后磁场扰动幅度逐渐回落.23%的强震在震前震后无明显规律.随机事件测试发现在空间天气平静且无强震条件下随机地点上空的磁场无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且随机地点上空的空间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平均扰度幅度很小,最大扰度幅度从未超过2倍标准差,并且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特征.
泽仁志玛申旭辉曹晋滨张学民黄建平刘静欧阳新艳赵庶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