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新艳

作品数:45 被引量:21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6篇地震
  • 18篇电离层
  • 18篇震前
  • 15篇DEMETE...
  • 12篇地震前
  • 10篇DEMETE...
  • 6篇电子密度
  • 5篇电磁扰动
  • 5篇舒曼谐振
  • 5篇磁扰
  • 4篇地震异常
  • 4篇电磁卫星
  • 4篇电离层扰动
  • 4篇电离层异常
  • 4篇电子浓度
  • 4篇普洱地震
  • 4篇汶川8级地震
  • 4篇VLF
  • 3篇低频
  • 3篇电子温度

机构

  • 44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中国东方红卫...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44篇欧阳新艳
  • 32篇张学民
  • 29篇申旭辉
  • 21篇刘静
  • 17篇赵庶凡
  • 11篇黄建平
  • 9篇钱家栋
  • 8篇泽仁志玛
  • 7篇蔡晋安
  • 4篇荆凤
  • 4篇娄文宇
  • 3篇熊攀
  • 2篇朱荣
  • 2篇王亚丽
  • 2篇苗园青
  • 2篇杨冬梅
  • 2篇陈化然
  • 2篇洪顺英
  • 2篇何建辉
  • 2篇黄建平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地震
  • 6篇地震学报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利8.8级地震前后高能粒子数据变化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IDP载荷观测的高能粒子通量数据,首先研究了其全球表现特征,即极区沉降带、中高纬沉降带和南大西洋沉降区。进而以2010年2月27日发生的智利8.8级地震为例,通过重访轨道的对比,发现高能粒子通量在2月26日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即南纬L=2.1~2.7一直增强,而其共轭区,即北纬L=2.1~2.7时,在26日白天无显著变化,只是在接近地震发生时才出现共轭效应。同时,在26日白天震中上空靠近赤道地区粒子通量显著降低,而到夜晚在震中区上空及附近地区粒子通量显著增强。在震后粒子通量恢复正常水平。
黄建平刘静欧阳新艳李文静
关键词:智利地震DEMETER高能粒子
利用DEMETER卫星LANGMIUR探针观测数据研究强震前的电离层扰动被引量:8
2010年
文中介绍了Langmiur探针的观测原理,并利用电子浓度(Ne)和电子温度(Te)数据研究了2006年5月3日MW7.9汤加地震和2006年12月16日MW7.1台湾地震。结果发现汤加地震前2~5d电子浓度连续4d降低,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台湾地震前后电子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但电子温度在地震当天及后续3d出现了低值。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变化是由地震活动引发的,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择了当地22时至次日3时的观测数据,并且剔除了Dst≤-30nT,Kp≥3,AE≥200nT时的记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太阳、地磁等因素引起的电离层异常情况。
泽仁志玛张学民刘静欧阳新艳熊攀申旭辉
关键词:DEMETER电子浓度台湾地震
我国地震电磁卫星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9年
本文介绍了地震电磁卫星数据分析在中国地震电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卫星数据分析的整体思路的确定,以及具体在电离层正常背景分析,干扰因素影响,数据分析方法和震例研究结果。目前的应用研究表明,电离层各观测参量具有不同的季节性及区域性复杂的正常变化背景,对提取地震异常增加了很多困难。而震例研究反映震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电离层异常,空间电磁异常信息具有短临性和区域性特征,但异常的重复性、空间分布的相似性检验及背景场理论模拟等方法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逐步加强。
张学民申旭辉钱家栋路立陈化然欧阳新艳
关键词:背景场电离层
九江地震前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异常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对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磁场、电子和离子浓度及温度数据的分析,表明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s5.7地震前存在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其中2005年11月17日、18日和21日在单个半轨道上存在较明显的异常变化,异常同步出现在电磁场和等离子体部分参量上,2005年11月22日、23日在20°~30°N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的升温现象。此外,除震中区上空附近有异常变化外,在南纬的震中磁共轭区也观测到相应的扰动。
刘静张学民申旭辉欧阳新艳黄建平
关键词:电离层异常DEMETER卫星电子浓度九江地震
西藏改则6.9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被引量:27
2008年
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县发生6.9级地震,震前2天法国DEMETER卫星飞过震中上空时记录到离子温度(Ti)和超低频电场异常。文中通过震前10天内多条轨道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处理,对空间异常的识别和判定给出了两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也积累了空间地震电磁前兆震例和异常信号判别的经验。
张学民刘静钱家栋申旭辉蔡晋安欧阳新艳赵庶凡
关键词:DEMETER离子温度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波动观测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特征统计分析
2023年
地基人工甚低频(10~30 kHz)台站信号可以穿透电离层,甚至泄露进地球磁层,从而导致内辐射带高能电子的沉降.研究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的特征对于研究辐射带电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张衡一号卫星2019—2022年的电场观测数据,本文对全球10个人工甚低频台站在电离层中的信号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电离层中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的昼夜差异、季变规律、对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及其在地磁共轭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会传播至台站上空电离层及其共轭区,信号辐射范围及强度与台站的发射功率呈正相关.电离层电子密度对甚低频信号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在夜侧和当地冬季,电离层电子密度相对较小时,泄露进入内磁层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较强,而信号强度受地磁活动影响很弱.在台站上空,信号增强区域以穿刺点为中心呈现近圆形分布,并存在明显的波模干涉效应,在共轭半球,信号增强区域中心相对共轭穿刺点会发生极向漂移(L<2的台站)或赤道向漂移(L>2的台站),但所有台站的电波能量都被限制在1/2赤道电子回旋频率磁壳以内的区域.这些统计观测特征表明,发射台站位于较低L值(L<1.4)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在内磁层中主要以非导管模式传播到共轭半球,而发射台站位于较高L值(L>2.6)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主要以导管模式传播.
王亚璐项正泽仁志玛倪彬彬刘阳希子张学民欧阳新艳吴迎燕申旭辉
关键词:统计分析
中国大陆区域6级以上地震舒曼谐振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云南地区永胜台观测的地磁南北和东西分量,详细介绍了舒曼谐振参数的提取方法以及应用于震例的分析方法。采用4个洛仑兹函数叠加形式的最小二乘拟合得到谐振频率、幅度和半宽,并得到各谐振参数的小时均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各谐振参数前15天滑动中值作为背景值,采用四分位阈值分析地震期间出现的正负异常现象。通过对2010年舒曼谐振仪器架设以来中国大陆8次6级以上地震舒曼谐振的正负异常的分析,初步得到了舒曼谐振的异常特征。地震期间谐振幅度增强是最常见的特征,并偶尔伴随谐振频率和半宽的变化。谐振幅度增强现象并不只局限于高阶谐振。地震期间发现多个谐振参数在同一天出现异常变化。本文得到的舒曼谐振异常特征与报导过的多次震例研究结果一致。本文采用的方法可作为分析地震舒曼谐振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欧阳新艳娄文宇申旭辉张学民
关键词:舒曼谐振
DEMETER卫星观测的顶部电离层中夜侧超低频波研究
本研究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中心提供的卫星坐标系DC/ULF频段的电场波形和朗缪尔探针观测的电子密度数据。首先将电场三分量从卫星坐标系转换至局地地磁坐标系,得到电场的径向分量(E),方位向分量(E)和平行分量(E)。...
欧阳新艳宗秋刚J.Bortnik王永福P.J.Chi周煦之乐超郝永强
汶川8级地震前的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
<正>基于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震中上空DEMETER卫星记录VLF电场频谱数据,利用重访轨道分析了固定纬度点记录的VLF电场信号的背景频谱变化,发现每年的1~6月各频谱变化比较稳定,人工源VLF信号与其他频谱值的幅度相比也...
张学民申旭辉蔡晋安欧阳新艳黄建平刘静赵庶凡
文献传递
云南地区震前舒曼谐振异常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舒曼谐振异常现象与地震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舒曼谐振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电离层扰动有关,是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云南舒曼谐振地震前兆观测台的系统结构和仪器参数,以及统计分析和震例分析的结果。永胜台观测数据显示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5.8级地震震前3天By分量出现舒曼异常,2011年1月23日临沧东部M4.0级地震震前2天By分量出现舒曼异常;通海台观测的By分量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5月22日红河州M4.2级地震当日前3阶谐振频率对应谱密度出现强烈扰动。研究表明,舒曼谐振地震前兆监测是一种可行的监测手段。
苗园青张学民申旭辉欧阳新艳
关键词:舒曼谐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