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曙明

作品数:553 被引量:7,674H指数:4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02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0篇经济管理
  • 98篇社会学
  • 24篇文化科学
  • 15篇哲学宗教
  • 7篇政治法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78篇企业
  • 167篇人力资源
  • 143篇资源管理
  • 141篇人力资源管理
  • 67篇绩效
  • 34篇跨国
  • 30篇资本
  • 30篇文化
  • 28篇团队
  • 23篇业绩
  • 23篇企业家
  • 22篇企业绩效
  • 21篇人力资本
  • 21篇胜任力
  • 19篇中介
  • 19篇跨国经营
  • 17篇企业管理
  • 13篇教育
  • 12篇银行
  • 12篇商业银行

机构

  • 521篇南京大学
  • 17篇南京财经大学
  • 13篇河北工业大学
  • 12篇东南大学
  • 11篇深圳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8篇南京审计大学
  • 7篇中国工商银行
  • 7篇江西科技师范...
  • 6篇安徽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上海外国语大...
  • 6篇西南政法大学
  • 5篇东莞理工学院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5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527篇赵曙明
  • 17篇席猛
  • 14篇蒋建武
  • 14篇周路路
  • 14篇李乾文
  • 11篇吴慈生
  • 11篇杜娟
  • 11篇蒋春燕
  • 9篇戴万稳
  • 9篇李召敏
  • 9篇黄勋敬
  • 9篇王国猛
  • 8篇杜鹏程
  • 8篇张弘
  • 7篇白晓明
  • 7篇程德俊
  • 7篇王德才
  • 7篇高素英
  • 7篇于静静
  • 7篇李文明

传媒

  • 32篇中国人力资源...
  • 32篇管理学报
  • 29篇外国经济与管...
  • 20篇经济管理
  • 19篇改革
  • 18篇南京社会科学
  • 15篇南京大学学报...
  • 15篇管理世界
  • 13篇现代管理科学
  • 1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1篇生产力研究
  • 1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1篇管理评论
  • 9篇世界经济与政...
  • 9篇华东经济管理
  • 9篇科技进步与对...
  • 9篇南大商学评论
  • 8篇科学学与科学...
  • 7篇江海学刊
  • 7篇商业经济与管...

年份

  • 17篇2023
  • 9篇2022
  • 20篇2021
  • 16篇2020
  • 12篇2019
  • 18篇2018
  • 15篇2017
  • 22篇2016
  • 20篇2015
  • 14篇2014
  • 18篇2013
  • 19篇2012
  • 25篇2011
  • 32篇2010
  • 28篇2009
  • 26篇2008
  • 28篇2007
  • 30篇2006
  • 26篇2005
  • 16篇2004
5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知识与战略决策权的有效配置被引量:3
2005年
从知识的分散性、隐含性、情景依赖性和过程性的视角,笔者分析了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如果要充分利用知识,就需要根据知识特性将知识与战略决策权进行有效配置。因为知识的分散性、隐含性、情景依赖性和过程性,其中分散性知识和隐含性知识难以转移,而情景依赖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无法转移,所以将知识传递给企业传统的战略计划部门有时是一种高成本的选择,那么将战略决策权配置给拥有知识的人成为成本较低的较优选择。
苏方国赵曙明
关键词:知识特性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及其微观与宏观系统构成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基于创新理论与系统论的相关知识,全面研究了科技创新的概念、类型、层次及其主体界定和动力激励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构建了科技创新系统,分析了各个系统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李文明赵曙明王雅林
CEO真实型领导对员工组织依恋的影响:人力资本独特性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对139家企业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的问卷调查,本研究首先检验了CEO真实型领导通过员工-管理层关系氛围对员工组织依恋,即情感承诺、离职意图和缺勤率的间接影响。其次,通过验证人力资本独特性的跨层调节作用,本研究结合了人力资本理论来探索CEO真实型领导在什么样的组织内能发挥更积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真实型领导风格的CEO更容易使组织发展出积极和谐的员工-管理层关系氛围,继而提升员工对组织的情感承诺、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图。同时,这些间接效应在人力资本独特性高的组织中会发挥更显著的影响,而在人力资本独特性低的组织中会受到削弱。本研究扩展了对于真实型领导风格的研究,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王小予席猛赵曙明
关键词:真实型领导人力资本情感承诺
下属抑制性建言对领导辱虐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3年
基于认知-情感加工系统框架,通过对232名部门领导与1 249名员工的配对调研,探析了下属抑制性建言对领导辱虐管理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考察了领导感知地位威胁与领导职场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领导和下属传统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下属抑制性建言通过领导感知地位威胁或领导职场焦虑正向影响辱虐管理,且领导感知地位威胁与领导职场焦虑在两者之间共同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领导传统性显著调节下属抑制性建言与领导感知地位威胁之间的关系,下属传统性显著调节领导职场焦虑与辱虐管理之间的关系;领导传统性与下属传统性均显著调节领导感知地位威胁与领导职场焦虑在下属抑制性建言与辱虐管理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丁晨张佳蕾邢志杰赵曙明
辱虐管理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曲线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探讨辱虐管理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倒U型曲线关系,并研究员工工作嵌入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来自广东和福建93家企业的674名员工的数据,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辱虐管理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下属感知到被上级主管的辱虐程度逐渐加深时,其反生产行为也逐渐增多,而当感知到被辱虐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其反生产行为将随之逐渐下降;辱虐管理与反生产行为的倒U型曲线关系只有在员工工作嵌入程度较低的时候存在。这表明,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实施反生产行为的动机,监控主管的辱虐管理水平,并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最后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的研究方向。
许勤席猛赵曙明
西方个体求职行为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07年
个体的求职行为已越来越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认为西方对个体求职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求职行为的度量、求职强度、个体求职过程及个性对求职行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并分别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刘永安赵曙明吴慈生
关键词:求职行为人力资源管理
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趋势与角色定位被引量:8
2002年
21世纪企业的竞争已转向知识和科技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人才的竞争.面对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激烈竞争,诸如全球化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营的价值链观念转变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升到战略高度.
赵曙明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定位竞争优势
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基于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培育工匠精神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德胜洋楼公司为典型案例,从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入手,以制度对话理论、修辞理论贯穿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全过程,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以企业为主体,工匠精神从工匠行为——工匠精神文本——工匠精神对话——工匠精神制度化发展的逻辑脉络,进而构建工匠精神对话过程体系模型。为其他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曾颢赵宜萱赵曙明
关键词:修辞理论
人力资源归因对建言行为的影响: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被引量:5
2020年
尽管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会影响员工的建言行为,但关于员工不同的人力资源归因方式如何影响员工的建言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依据心理契约理论,探讨人力资源归因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对642份配对样本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幸福感型人力资源归因对建言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绩效型人力资源归因对建言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和交易型心理契约在幸福感型人力资源归因与建言行为之间起双重中介作用;关系型心理契约和交易型心理契约在绩效型人力资源归因与建言行为之间起双重中介作用。本文揭示了人力资源归因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这对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引导员工更多地为组织建言献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敏赵李晶赵曙明
关键词:建言行为
企业劳动契约的激励模型分析——一种发生在道德风险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分析了企业劳动契约的制定过程以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在制定劳动契约时会面临发生在道德风险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在将其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构造出相关模型,以及对这一委托代理模型的激励约束进行分析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作为委托人在制定劳动契约时应该综合考虑代理人(员工)的外在机会效用水平,内生成本函数,效用偏好函数和努力水平等激励影响因素。
张如凯赵曙明肖剑科
关键词:委托人代理人契约劳动契约道德风险模型分析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