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勇
- 作品数:22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CTX-M-38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达、定位及其抗药活性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体外表达CTX-M-38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并明确表达产物的分布及其抗药活性。方法:收集2006—2007年分离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46株,采用PCR技术克隆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28a-CTX-M-38质粒,用BL21大肠杆菌作为宿主菌进行表达,测定培养基上清及菌体裂解液酶活性检测所表达ESBL的分布;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所表达ESBL抗药活性。结果:PCR扩增条带约在900bp位置处;测序结果与预测CTX-M-38相一致;菌体裂解液抗药活性较强;转化子对青霉素类、头孢一代、二代及多数三代药物均耐药;对碳青酶烯类药物稳定敏感;对头孢他啶及氨曲南体外敏感;对酶抑制剂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外,其余表现为耐药;对庆大霉素、美满霉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亦具有耐药性。结论:CTX-M-38型ESBL表达成功,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表达菌体内,具有广泛抗药活性。
- 郭小兵张志坚阎志勇张钦宪
-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临床对照试验
- DoksPTB结构域与EGFR特异性结合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Doks家族的PTB结构域在识别上游分子时的特异性。方法:利用裂解大量内源性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COS-7传代细胞株获取EGFR,利用大肠杆菌表达GST融合蛋白GST1PTB、GST4PTB和GST5PTB,采用GST共沉淀技术检测Dok1、4和5的PTB结构域能否与EGFR结合。结果:Dok1的PTB结构域,而非Dok4和Dok5的PTB结构域,能够特异性地与被激活的EGFR结合,不能与未激活的EGFR结合。结论:Doks家族的PTB结构域功能有差别,即PTB结构域在识别上游分子时具有特异性。
- 阎志勇吴爱群张勇路长林何成
- 关键词:DOK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氦-氖激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与存活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存活及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神经元,观测其生长发育、存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的变化。结果氦-氖激光照射可促进神经元生长及其网络形成、存活时间延长、增加SOD含量和减少MDA生成。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可促进神经元发育、延缓神经元衰老及增强神经元的抗氧化能力。
- 吴爱群张顺清张伟宏阎志勇李宛青章萍
- 关键词:氦-氖激光神经元培养神经元发育
- 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NGF受体TrkA相互作用的新蛋白质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寻找新的 Trk A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 ,以深入认识 Trk A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将 Trk A胞内域与 L ex A蛋白融合作为诱饵蛋白 ,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人脑 L ex A c DNA文库 ,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鉴定和测序分析进一步鉴别 ,获得阳性克隆。 结果 :明确阳性克隆中的 Trk AIC- BP1为一种新的 Trk 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了 Trk AIC- BP1和Trk A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结论 :首次筛选到 Trk A结合蛋白—— Trk AIC- BP1,它可能在 Trk
- 张勇黄爱军曹莉阎志勇刘秀杰张骐路长林何成
- 关键词:TRKA相互作用蛋白质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Dok1 PTB结构域结合关键位点的确定
- 2006年
- 目的确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Dok1PTB结构域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方法合成包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的EGFR胞内域的5个小肽片段,利用谷胱苷肽S转移酶共沉淀技术确定能够抑制Dok1PTB结构域与激活的EGFR结合的小肽。结果pY1086或pY1148小肽能抑制激活的EGFR与Dok1PTB结构域的结合。结论pY1086和pY1148是激活的EGFR与Dok1PTB结构域结合的关键位点。
- 阎志勇蔡太生张勇汤善均路长林何成
- 关键词:EGFR
- Dok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研究
- 2004年
- 目的 :研究 downstream of kinases(dok1 )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之间的相互作用 ,寻找 EGFR的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 ,以深入认识 EGFR下游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 :将 EGFR胞内域与 L ex A蛋白融合作为 DNA结合蛋白 ,分别将dok1、dok1 PTB及 dok1 ΔPTB与 B4 2 AD蛋白融合作为激活域蛋白 ,共转化酵母菌后 ,通过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生长实验以及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dok1及 dok1 PTB与 EGFR之间在酵母中存在结合 ,而 dok1Δ PTB不与 EGFR结合。 结论 :首次证实 EGFR与 dok1之间具有相互作用 ,dok 1的
- 张勇刘秀杰张骐阎志勇矫力刘翾路长林何成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TB酵母双杂交
- p62Dok PTB结构域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制备p6 2DokPTB结构域的GST融合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编码p6 2DokPTB结构域的cD NA ,并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 4T 3中 ,转化大肠杆菌BL 2 1,构建成表达GST PTB融合蛋白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 ,经Glutathion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 ,用SDS PAGE进行分析 ,该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超过菌体总蛋白的 2 5 %。结果 :获得重组GST PTB融合蛋白 ,纯度在 95 %以上 ,产物得率约 75 %。结论 :成功制备高纯度p6 2DokPTB结构域的GST融合蛋白 ,为进一步研究p6 2DokPTB结构域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阎志勇吴爱群张勇由振东路长林周明明何成
- 关键词:重组蛋白融合蛋白基因表达纯化
- GST融合蛋白制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制备大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方法:将编码EGFR的N端肽段的cDNA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3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后,经亲和层析柱纯化,用该GST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免疫血清,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滴度。结果:获得GST-PTB融合蛋白纯度大于95%;经免疫小鼠抗血清滴度1∶38 827-1∶190 602,得到大量高滴度的EGFR特异性抗体。结论:用原核系统表达GST融合蛋白直接免疫小鼠可以快速、大量地制备EGFR特异性抗体。
- 阎志勇吴爱群由振东路长林何成
- 关键词:GST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EGFR癌细胞
- 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药活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头孢噻肟—水解酶-14(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型菌抗药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离产ESBL大肠埃希菌46株,采用PCR克隆目的基因,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28a-CTX-M-14质粒,采用BL21大肠埃希菌作为宿主菌进行表达,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其抗药活性。结果PCR扩增条带在约900bp位置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目的基因符合;转化子对青霉素类、头孢一、二代及三代中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碳青酶烯类敏感;对头孢他啶体外试验敏感,对加有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稳定敏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TX-M-14型ESBL原核表达载体,且具有广泛抗药活性;此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 郭小兵张志坚阎志勇张钦宪
-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
- 电针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9只出生 7d的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假手术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处理 ,缺氧缺血组制备成缺氧缺血模型 ,电针治疗组于缺氧缺血模型制备成功后 ,电针针刺“百会”、“大椎”两穴。常规饲养 2 2d后 ,取海马区脑组织制成超薄切片 ,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缺氧缺血组海马区脑组织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损伤明显 ,缺氧缺血后电针治疗组神经组织超微结构与假手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受损程度明显轻于缺氧缺血组。结论
- 李宛青阎志勇吴爱群刘伟高艳张静
- 关键词:电针治疗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