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琦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综合征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表型
  • 2篇急性
  • 2篇儿童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表型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液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增殖性疾病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保护药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7篇唐锁勤
  • 7篇雷琦
  • 4篇刘英
  • 4篇冯晨
  • 3篇刘立真
  • 3篇杨光
  • 2篇徐莹
  • 1篇王天有
  • 1篇王静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被引量:6
2007年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细胞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表明:本例以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白细胞增多伴两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干抽,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超过30%,原始细胞的免疫分型为CD41+CD61+。骨髓活检显示,髓内增生的单个核大细胞为CD42b+。最后诊断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结论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较为少见,容易误诊,预后不好;免疫分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雷琦刘英唐锁勤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儿童
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随机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PTP模型组、金刚烷胺组(阳性对照,40mg/kg)、和厚朴酚A组(10mg/kg)、和厚朴酚B组(30mg/kg)。观察各组小鼠一般行为的差异,通过自主活动实验测定每只小鼠5min内的活动次数,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检测小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的变化。结果①腹腔给予MPTP(30mg/kg)后5min,小鼠出现暂时性躯干震颤、竖毛、尾巴过伸、动作减少等不自主运动,可以判定帕金森病模型复制成功。②MPTP模型组小鼠5min的自主活动次数(102±7次)低于对照组(583±11次,P<0.01),纹状体多巴胺含量(2.10±0.03nmol/g)较对照组(8.72±0.14nmol/g)明显降低(P<0.01)。③和厚朴酚(10、30mg/kg)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小鼠异常的行为学表现。和厚朴酚A、B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分别为301±13、377±11次)较模型组(102±7次)明显增加(P<0.05);和厚朴酚A、B组小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分别为3.77±0.08、5.22±0.11nmol/g)也较模型组(2.10±0.03nmol/g)明显增加(P<0.01)。结论和厚朴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和厚朴酚能营养神经元,促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生长,从而部分恢复多巴胺的合成、代谢有关。
徐莹唐锁勤王静雷琦冯晨
关键词:帕金森病和厚朴酚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神经保护药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相关血液疾病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本研究通过4个病例分析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相关的血液学病征。总结了临床特点,应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穿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EBV抗体,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原位杂交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EBV编码小RNA-1(EBER-1)。结果显示:4例患儿有持续或反复的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全身炎症反应;骨髓象表现增生减低、成熟障碍、病态造血和噬血细胞增多;4例患者均有CD8+T淋巴细胞增多,其中1例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2例EBV-VCA-IgG滴度≥1∶5120,1例血浆EBV-DNA拷贝数为3·26×103/ml,1例PBMNC的EBER1阳性率为1·7%;最后,4例患者均被诊断为CAEBV。结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是本研究中4例CAEBV患儿的血液学病征。
刘英唐锁勤刘立真杨光冯晨雷琦
关键词:EB病毒感染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拓扑替康对HPB-AM细胞MAGE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抗肿瘤新药拓扑替康(TPT)对T细胞淋巴瘤系HPB-AM细胞株黑色素病抗原(MAGE)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T细胞淋巴瘤系HPB-AM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检测TPT作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时对HPB-AM细胞株MAGE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以0.05μmol/L,0.10μmol/L,0.15μmol/L和0.20μmol/L终浓度的TPT作用于HPB-AM细胞,作用12h后检测MAGEmRNA,随着TPT浓度的增加,MAGE-3mRNA和MAGE-4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对表达量比较,在浓度为0.10,0.15和0.20μmol/L的TPT作用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浓度0.10μmol/L的TPT作用于HPB-AM细胞系,作用4,8,12,16h后检测MAGEmRNA,随着TPT作用时间增长,MAGE-3mRNA和MAGE-4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作用12h和16h后,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拓扑替康能抑制HPB-AM细胞中MAGE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雷琦唐锁勤王天有
关键词:MAGE拓扑替康
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2例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骨髓和肝脏活检标本,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结果本文报道的2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为9岁女孩,主要表现发热、肝脾肿大和血细胞减少,无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合并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时有骨髓受累。2例肝脏针刺活检病理均示中等大小非典型淋巴细胞的窦内浸润,免疫组化示CD3+CD4-CD8-Granzyme B+EBER-。结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罕见的结外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典型特征包括:全身症状,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肝脾和骨髓的窦内有CD2+CD3+CD4-CD5-CD7+CD8-TCRγδ+表型淋巴细胞的浸润,7号染色体长臂等臂畸形和8号染色体三体同时出现的细胞遗传学改变。骨髓或肝脏活检组织的免疫表型和TCR受体分析有助于此型肿瘤的诊断,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刘英唐锁勤杨光刘立真冯晨雷琦
关键词: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儿童组织病理免疫表型
以皮肤损害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首发的双表型急性白血病
2007年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本例以皮肤损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诊断时骨髓原始细胞超过30%,合并脑膜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同时表达髓系标记(cMPO、CD33和CD117)和T淋系标记(cCD3、CD5、CD7、CD4和CD8双表达),并强烈表达最早期造血祖细胞标记CD43和CD99,染色体核型正常,检测到MLL基因的部分串联重复。最后诊断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结论:双表型白血病的前期可表现为骨髓病态造血,其临床和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应用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特征分析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刘英唐锁勤杨光冯晨刘立真雷琦
关键词:双表型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
小儿泌尿系屎肠球菌感染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徐莹唐锁勤雷琦
关键词:小儿泌尿系感染屎肠球菌利奈唑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